《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2021-02-08 學習時報

最近李商隱被熱議。起因是某博主發文問:「李商隱是誰?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到底是寄給誰的?最為引人關注和撲朔迷離,多年來眾人各執一詞,議論紛紛。

在南宋時期洪邁編著的《萬首唐人絕句》裡,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五年(851年)七月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清朝時期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對此詩注釋中說「題一作《夜雨寄內》」。

《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書中說「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俞樾之孫、俞平伯之父俞陛雲(1868—1950年)的《詩境淺說》中30首李商隱詩作的評註。其對於此詩說:「詩本寄友,如聞娓娓清談,深情彌見。」可見是寫給友人的。

總之,就詩的內容看,按寄給妻子角度,此詩情思濃鬱,纏綿悱惻;若按寄給朋友角度,此詩依然細膩灑脫,情景交融。那麼,以上兩種觀點哪個更合理一些呢?首先查閱歷代古人對於此詩的評註。《唐詩別裁》說:此寄閨中之詩,即認為是寄給妻子的。而《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玉溪生詩集箋注》說:語淺情深,是寄內也。然集中寄內詩皆不明標題,仍當作「寄北」。認為有可能是寄給妻子的,但也理由不太充分。

查閱《新唐書》卷203和《舊唐書》卷190下,卻發現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39歲至43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所以,寄給妻子不太符合實情。但是,在《李義山詩集箋注》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裡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家後也,奇絕!」可見,更多注家均不認為李商隱是寄給友人的。

可見,寄給妻子和友人兩種說法都有明顯的論據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再探尋其他理解的可能性。根據註解古詩的三種方法:參考古人註解、作者情況和本人作品互證,現在用第三種方法即以作者的其他作品來求證這首詩。逐一查閱李商隱《樊南甲集》和《樊南乙集》,發現三首思念詠懷詩很值得推敲斟酌,這為我們考察提供一些新的線索。

一是在南陵(今安徽省繁昌縣)懷念長安友人的五言律詩《涼思》:「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北鬥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天涯佔夢數,疑誤有新知。」從這首寫給友人的詩來看,格調高雅浪漫,含蓄深沉。而《夜雨寄北》則寫得比較纏綿,不像是李商隱寫給友人的。兩首詩都有「北」字,《涼思》中的「北鬥」,古人常用來比喻君主,這裡指長安。可見,「北」可指某地點。

二是在劍閣之南(今四川省中部)旅途中懷念亡妻的五言絕句《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紀曉嵐曾對此批註「回夢舊鴛機,猶作有家想也」。可見,妻亡之後家也依然令人思念。然而後人解讀《夜雨寄北》時認為妻子去世不可能寄給妻子,但卻忽視了可以寄給妻亡後的「家」,因而更加思念長安的家。

三是在長安懷念故鄉河南滎陽的五言絕句《滯雨》:「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上兩首詩是從外地思念長安,而這首詩則是在長安思念故鄉河南。此詩的寫景與《夜雨寄北》極其相似,如「雨夜」和「燈燭」。這首詩是思念故鄉,那麼《夜雨寄北》仍可能是思念故鄉的。《滯雨》後兩句是名句,是說故鄉多雨,即使返鄉也不要在多雨的秋天,來表達思鄉不至的故園情懷。

所以,根據李商隱其他類似詩作的表達特點。可以初步推測《夜雨寄北》不是寄給妻友的,而是作者漂泊中寄託對「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的思鄉之情。因為「巴山」之北確實是長安和滎陽;「寄」字之後跟地名(故鄉)也最為常見和合理;而以「北」代指故鄉,則顯得新穎別致,語出驚人,也符合李商隱的作詩風格。

相關焦點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今所存各本皆題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內容判斷,以「寄內」之意理解還是相對貼切些,因為入梓州幕府與妻子逝世兩件事都發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詩人寫詩在後。因為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而且即便詩人已知妻子不在人世,作此詩緬懷,也在情理之中。前兩句通過問答與環境描寫,抒發了詩人心底的孤獨苦悶之情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
  • 劉學鍇|《夜雨寄北》
    李商隱《夜雨寄人》云:……此皆襲其句而意別者。若定優劣、品高下,則亦昭然。(《對床夜語》)李夢陽曰:唐詩如貴介公子,風流閒雅,觀此信然。(《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汝詢曰:題曰「寄北」,此必私暱之人。就景生意,為後人話舊長談。(同上引)周珽曰:以今夜雨中愁思,冀為他日相逢話頭,意調俱新。第三句應轉首句,次句生下落句,有情思。蓋歸未有期,復為夜雨所苦。
  • 李商隱《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所寄何人,雖有爭議,但真情永存
    《夜雨寄北》的創作者是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愛情詩與無題詩非常出名,廣為傳誦,因為寫得十分優美,觸動人心。《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但目前為止,世人對這首詩所寄何人存在著爭議,立場有兩派。
  • 我愛記詩歌|李商隱《夜雨寄北》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起欣賞李商隱這封寫給妻子的家書。 一、說文解字 在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第一步是理解《夜雨寄北》全文的意思。
  • 幼兒學唐詩之名詩欣賞:夜雨寄北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名詩欣賞:夜雨寄北 2013-02-05 17:19 來源:網際網路
  •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2020-12-1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商隱《夜雨寄北》兩處「一無所知」的哀傷
    奈何天認為,《夜雨寄北》是稀缺的回覆格式詩詞,在唐詩浩瀚的星空裡,能夠散發出自己的光芒,實屬難能可貴。這一首詩的情緒飽滿,作者李商隱的深意溢於言表,讀來意味無窮。一、職場失意、親人離散,是作者創作《夜雨寄北》的歷史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一首覆信。說是回信也好,或者是詩詞也好,李商隱創作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看不到歸期,不知何時才能與妻子見面。
  • 李商隱之《夜雨寄北》賞析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山雨欲來這首詩又名《夜雨寄內》,內就是古時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是作者在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今河南滎陽人,唐末著名詩人,進士,因受當時政治波及,被排擠,一生不得志。因他的詩追求唯美動人而廣為流傳。
  • 《夜雨寄北》為寄友的一條內證
    作者:王樹森(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作《夜雨寄北》,一題《夜雨寄內》。今人劉學鍇根據對此詩歷代版本異文的辨析,以及對李商隱大中年間梓幕行跡、其妻王氏卒於大中五年(851)等考證,判斷該詩詩題應為《夜雨寄北》,乃「寄給身居北方(當是長安)的某位親友」之作,並認為該詩最有可能作於大中七年。劉說當為定讞,但「寄內」即寄懷妻子說一直不乏人從。
  • 李商隱《夜雨寄北》:人生何如,如此悲涼
    我停了停,看著他的眼睛說道: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他看著我認真的表情,不像在開玩笑,很是疑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這首嗎?」,他熟練背完後問我。「是的」,我答道。「這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家書,怎麼會和殘酷絕望扯上關係?」,他更是疑惑。
  • 語文 七上《夜雨寄北》注釋 譯文 賞析
    點標題閱讀● 語文  七上  讀讀寫寫  注音  注釋● 語文  七上《同步練習冊》解析● 語文  七上《智慧學習》解析● 魯迅《朝花夕拾》原文  賞析  摘抄  練習題● 沈從文《湘行散記》原文  賞析  摘抄  練習題● 孫犁《白洋澱紀事》原文  賞析  摘抄  練習題夜雨寄北
  • 早讀15:高考背誦:《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無題》
    2.杜牧《赤壁》一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慨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李商隱)①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助記] 首句回答妻子來信的詢問。第二句轉寫綿綿夜雨的景色。②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助記] 三、四兩句則是用豐富而自然的聯想來表現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
  • 品讀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詩引起千古爭議,寫給朋友還是亡妻
    今天,小琦和大家聊聊人教版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課外誦讀古詩——《夜雨寄北》,作者是晚唐的李商隱。李商隱,晚唐著名的大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正式資料就說這些吧,說點野史吧。李商隱說完作者,說說這首歷史上頗有爭議的《夜雨寄北》吧。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1千年後被罵抄襲現代人,網友:書白讀了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他是晚唐時期人,在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刻意去追求詩詞美感的人,他擅長詩歌創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跟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中愛情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夜雨寄北》,想必很多人也都非常熟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李商隱《夜雨寄北》,道不盡的是對家人的殷切思念
    秋雨,如詩如歌,淅淅瀝瀝,在人們心中蕩起動人的旋律。秋雨飄落,往事成風,記憶中的苦與甜,都是一份對家人的思念。綿綿秋雨之中,詩人李商隱在以詩代信盡顯身處巴山的自我對妻子的殷切思念與急於相見的迫切心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有歧義的詩,寫給妻子的還是友人?
    李商隱的作品都不大容易讀懂,一是他的詩大多取名《無題》,沒有簡明扼要,也不明是為啥寫,為誰而寫;二是愛用典故,有時是暗用、借用,故而意義有所不同。但在眾多的難理解中,有一首詩卻是脫穎而出,那就是《夜雨寄北》。 君問歸去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2019年中考語文詩歌賞析之《夜雨寄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語文詩歌賞析之《夜雨寄北》,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夜雨寄北》: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君問歸期"是寫親人思念詩人,"未有期"是詩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為詩人當時身居遙遠而荒涼的巴山,又遇一場連綿不斷的秋雨。一問一答中,把親人思念自己與自己懷念親人的深情真摯地表達了出來。
  • 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李商隱簡介: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夜雨寄北》注釋:君問歸期(qī)未有期,巴山夜雨漲(zhǎng)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 學詩計劃|《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今天要學習的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看看詩人是怎麼把無限深情藏於平鋪直敘的詩句之中,一起來體會這歸期未卜的離愁別緒。夜雨寄北李商隱李商隱這首詩所寄的到底是誰,歷來頗有爭議。有說是他的妻子,也有說他的朋友。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在他離開不久後邊鬱郁病故,而遠在東川的李商隱直到幾個月以後才得知妻子的死訊。羈旅煎迫中的詩人,仍在痴痴想像將來重逢的溫暖情景,不知道這一切已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