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HEM)位於廣東順德,是由家族發起、安藤忠雄設計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HEM關注從近代文化藝術思潮到國際視野下的當代藝術進程,通過為公眾呈現獨具魅力的展覽和多元開放的文化活動,希望憑藉自身的獨特性,建立起傳播的樞紐,挖掘跨文化的多元價值。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和美術館
建築設計理念
這是坐落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新商務區中的一個美術館設計項目。家族為回饋故鄉文化,規劃建造一座將傳統歷史文化與現當代藝術融匯成一體的美術館。希望能創造出與周邊設施緊密聯繫,跨越地域界限,充滿都市藝術空間感的建築方案。
懷著希望通過文化藝術的交流,帶給人們和諧、安泰生活的夙願,將該項目命名為「和美術館」。建築的設計以「和諧」為主題,從建築設計到細部工藝,都以多樣化的「圓」來呈現,嘗試著創造出融匯中國嶺南建築文化的嶄新藝術文化中心。
▼安藤忠雄設計和美術館手稿 和美術館
為美術館所設計的「圓」,像水波紋一樣由中心向四周擴散,構成了建築空間的效果,同時也自然地形成了建築形態的核心。具體而言,這些「圓」以一定的偏 心率由下往上逐漸擴大,四層圓環重迭交織。立體的「圓」隨之偏移,在賦予各個空間明確的中心對稱的同時,更豐富了這個序列的變化效果。這樣的設計也充分考慮了嶺南地區亞熱帶氣候的特性,以此營造出具有明顯光影效果的建築表情。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和美術館
在圓形的建築形態中,不但設置了中國近現代藝術展示空間、公共教育空間等非常人性化的功能區域,也設有可靈活應對當代藝術展示要求的簡約立方體挑空展廳。「圓」和「方」的視覺對比,相互衝突所產生的空間差異感,為美術館賦予了更多個性內涵。
▼和美術館展廳一(局部),作品:《黃色迴旋鏢與紅茄的移動碎片》,亞歷山大·考爾德,金屬著色,198.1cm × 238.7 cm × 104.1 cm, 1974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展廳二(局部)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展廳三 (局部) 和美術館
與「圓」環迭層外觀設計相呼應的,是以雙螺旋樓梯為核心的五層挑空中庭設計。「圓」環構成的空間正如「圓」字所示。在富有張力的垂直空間中,以螺旋樓梯連接各層視線焦點,營造出只有「雙螺旋樓梯」才能做出的層次豐富的旋轉空間。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局部),作品:《像素細胞——鹿#58》,名和晃平,綜合材料,218.6 cm x 181 cm x 150 cm,2019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局部) 和美術館
美術館場地內的留白,可為周邊商務區的人們提供休憩空間。為增加建築亮點,景觀設計以水景為主,與「圓」相呼應的水池,可作為緩和亞熱帶夏季酷暑的親水裝置,同時,當建築倒映於水面,它便是建築別具特色的底座。
▼和美術館夾岸花園及水之徑 (俯瞰局部),作品:Ballast, 洛克西·潘,不鏽鋼,1219.2 cm × 1539.2 cm × 967.7 cm, 2019 和美術館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對於設計理念的補充說明
和美術館中的「和」不僅是代表「和諧」,也有「和(huò)」——混合之意,體現了嶺南建築中「空間融合」的意境。安藤忠雄在設計前期,對嶺南建築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美術館的建築設計是其對嶺南建築文化的一種回應,以「圓」為中心慢慢向外擴展的外形,也承載著安藤忠雄對於和美術館未來成為廣東乃至中國、世界中心的願景。
▼和美術館夾岸花園 (俯瞰局部) 和美術館
嶺南建築是我國起步比較晚但又相對複雜的建築體系,主要受到了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 嶺南建築文化受到了江南建築(庭院)的影響,而和美術館的景觀花園則呼應了嶺南園林的自然觀。
2. 嶺南建築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歷史上中原人士多次南渡到嶺南地區,中原正朔文化也因此影響了嶺南建築的發展。和美術館中的「圓」和「方」正是借鑑中原古建築中「天圓地方」的正朔文化元素。
3. 晚清以來,廣州成為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西洋人士的聚集地。隨著西洋文化在本地的孕育發展,西洋建築同時滲透在城市建設中。西方人更擅長色彩及光的運用,而「光」被普遍認為是「希望」的象徵。和美術館頂部透光設計讓自然光投射進內部,寄予了安藤忠雄對和美術館的希望。
希望和美術館可以成為嶺南文化的新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匯集人群,孕育「和 諧」關係的場所。
展覽現場照片
▼和美術館館藏《十示2018-8》 丁乙 椴木板上丙烯雕刻 366 cm x 488 cm 2018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館藏《閃光》 安尼施·卡普爾 玻璃纖維和漆 255 cm x 255 cm x 43.5 cm 2018 和美術館
▼《輪籠》尹秀珍 鋼、鐵、穿過的舊衣物、不 鏽鋼日用品、剎車設備 870 cm x 260 cm x 330 cm 2020 和美術館
▼左起: 《(立方體)》 露西婭 · 布魯 420 件陶器 27 cm x 31.5 cm x 45 cm 2015 及 《無題》(局部) 露西婭 · 布魯 瓷器、砂巖 尺寸可變 21件 和美術館
▼《大自然》劉韡 洋鐵皮、鋁合金、玻璃鋼 400 cm x 200 cm x 200 cm 2020 和美術館
▼右: 和美術館館藏 《神聖》 達明安·赫斯特 蝴蝶拼畫 213.4 cm x 243.8 cm 2007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館藏 《海》 趙無極 布面油畫 97 cm × 195 cm 2004 和美術館
▼左起: 《背後的故事:谿橋晚色》 徐冰 綜合媒材裝置/磨砂玻璃後 的各種材料及裝置 100 cm x 250 cm 2020 及 和美術館館藏 《谿橋晚色》張大千 絹本設色 66 cm x 165 cm 1970 和美術館
▼展覽現場 和美術館
▼《三條不確定的線》 貝納 · 維尼 軋鋼 255 cm x 406 cm x 310 cm 2007 和美術館
轉自:gooood谷德設計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