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本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如何找到和自己最匹配的學校?
擁有5項競賽大獎,就可以保證順利錄取嗎?
來自廣州某公立學校國際班的X同學,也曾經遇到這些問題。但他在美本第一批放榜時,成功拿到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專業的offer。X同學是如何解決的呢?看了他的故事,也許你就有了答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計算機專業,是我高一就做的決定。
我是和網際網路、電子產品一起成長的一代,所以從小就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初升高時,我選擇了計算機師資力量雄厚並注重競賽的廣州某公立學校國際班,讓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高一定方向時,我自然選擇了計算機方向,因為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所以,我課上學的是計算機、微積分統計、微觀經濟學、物理等理工科方向的AP課程,先打下理論基礎。課下則是組建計算機社,參加各種競賽:
美國數學競賽AMC12,進入全球top1%;
美國計算機奧賽USACO,贏得了白金級獎項;
VEX世錦賽中國總決賽-VEX AI高中組,獲得亞軍;
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HiMCM,獲二等獎;lOL語言學奧賽,獲專業組三等獎。起初參加競賽是因為興趣使然,到了後面我逐漸感受到了競賽的樂趣,逐步涉獵數學、語言學等領域,學著自己寫代碼,並且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軟體!這些成果幫我對未來的研究樹立了自信,也讓我覺得我離做科研並不遙遠。
X同學的軟體登記證書
早做科研,未雨綢繆
但是光有競賽成績並不是萬事足。這兩年美國多所大學對SAT/ACT實行test-optional政策,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USTL)同樣如此。放棄一個標化強項,就意味著需要花更多心思在其他材料上,例如文書。如何在文書上玩出花樣呢?我選擇了做科研。
對於科研項目我並不陌生,之前參加的競賽已經是初步試水。往屆成功申請的學長學姐基本都有科研背書,而且學校指導留學規劃的老師也建議我通過做科研提升背景,展現學術能力,因此我也躍躍欲試。
X同學的AMC12證書
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到WUSTL的60%的本科學生會參與教授的研究課題。如果人有我無,這對於我的未來學習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做科研不僅是為申請助力,也是未雨綢繆。
思慮清楚後,我就報名了鹽趣的一對一科研項目,希望為我的申請添一個成功的砝碼。
學術能力養成
我非常享受計算機的邏輯給我帶來的樂趣,所以選擇了人工智慧作為研究對象。而且我覺得這個方向非常有前景,也是我未來準備做研究的領域,提前接觸也是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在之前的競賽中,我已經積累了一些算法經驗,並且在AP課程中學到了一些專業知識,但是這並不足以支撐這次學習,我的短板開始一一暴露,所以導師從頭教我如何做學術。
X同學的論文錄用函
文獻閱讀不暢,我只能靠summary理解大意時,導師就會帶我一篇篇讀文獻;專業知識不足時,導師就會做出補充,幫我豐富知識庫;參數調不好時,我們就會一起改迭代層數,讓結構更加滿意.總之這段學習,不僅是完成了眼前的論文,也為後面的研究提前做好儲備工作。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課上寫代碼時,我一開始只是想照著偽代碼寫,但是越來越難寫,陷入僵局。導師建議我復現偽代碼,把它做成真正的程序,轉變一下思路,寫出偽代碼的意思即可,不必照著一行一行寫出來。
做研究時,確實會出現卡頓的情況,這個時候就要去思考,到底是目前的技術無法解決問題,還是自己的思路出了問題。如果是後者,改變方向、及時止損才是正解,要學會變通,降低沉沒成本。
在鹽趣的這段學習經歷中,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寫論文,掌握研究工具,也學會了如何塑造學術思維,辯證地做研究。而且這段論文發表經歷,助我在今年的ED申請中成功拿到了WUSTL的offer!
申請名校,雙向博弈
被稱為「新常春藤」的WUSTL在2022年U.S.NEWS美國綜合排名中位列14,歷史上共有2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此學習或從事教學研究工作。
作為「中部之光」,WUSTL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跨學科教學,80%的本科生攻讀多個專業或輔修專業,其中文理學院就開設了12門跨學科課程。
圖源WUSTL官網
我所申請的數學與計算機專業,就是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SEAS) 和文理學院 (A&S) 開發的一個新專業,有效地捕捉了計算機科學和數學互補研究的交叉點。跨學科,是我選擇WUSTL的原因,也是它選擇我的理由。
我在申請WUSTL時,在文書中著重描述了我的競賽經歷和科研成果。但是在撰寫時設計了巧思,主要聊了計算機方向的競賽和論文,同時也說明了在2021年lOL語言學奧賽中獲得專業組三等獎的經歷,並且將二者融合,對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暢想。
WUSTL夜景
我希望面試官看到的我,不僅具備所申請的專業的研究能力,而且涉獵廣泛並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我具備跨學科能力。而這正是WUSTL所倡導的教育理念。
幸運的是,面試官看到了,而且對我的機器人比賽和論文頗感興趣,和我聊了許多準備和實操的經歷。並且在計算機方向深挖,考察我的專業能力和文書上所描述的是否匹配。因為所有的研究都是我親身經歷的,所以我對答如流。
在WUSTL第一個放榜日,我的offer悄然而至。申大學是一個雙向匹配的過程,申請者需要了解學校的風格,畢竟這是自己未來學習生活的地方;也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長處,實現最優選擇。
我非常幸運,在ED1就拿到了offer,不用再為上學而焦慮。如何平衡ED、EA,如何選擇學校,非常考驗學生的實力和統籌能力。對於學生來說,一旦選擇不當,就會和夢校擦肩而過。
與其等著被學校選擇,不如先增強自身的實力,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成為申請者中的不可替代的那一個,掌握擇校的主動權。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在X同學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成功申請留學的同學的縮影:早早準備材料,通過競賽找到興趣所在;利用科研為申請背書,為後續學習儲備知識;選擇跨學科專業,享受兩種學習體驗。
做科研是名校申請的助推器,也為適應大學生活提前做出鋪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如果你也想來到鹽趣做科研,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提升學術能力,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鹽趣小助手微信,進行一對一免費諮詢。
(掃碼可諮詢一對一定製服務)
往期回顧
《一箭雙鵰,G5藤校我全都要!》
《90後博導手握60餘篇SCI/知網「借雞生蛋」,侵佔學者權益/「港康碼」上線,通關在即》
《別寫了,你的論文太垃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