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大知名IT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和IDC前不久先後發布了2019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引發廣泛關注。從具體技術門類來看,這些技術趨勢既是面向明年的展望,也是針對2018年的總結,甚至可以說是未來一段較長時間內技術創新及應用落地的主旋律。深入地理解它們,意義深遠。
不得不說,Gartner和IDC的遣詞造句都頗有些拗口或「非技術範」,比如「賦權的邊緣」、「更高的信任度」等,甚至讓人摸不著頭腦。在極客網總編輯朱俊森看來,綜合兩家列出的技術要點,其實可以總結為ABCDE(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Data Tech、Edge Computing)——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數據科技和邊緣計算。它們,正代表著最先進而實在的技術生產力,重塑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每一方面。
人工智慧的C位無可挑剔。在Gartner和IDC的十大名單中,均有多項與AI直接或間接相關。比如,Gartner名單中的自主設備、增強分析、AI驅動的開發、智能空間,IDC名單中的人工智慧成為新的用戶界面、新的開發者階層、應用開發革命,都是AI直接和間接驅動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兩家都提到的開發,不再是過去簡單的APP開發那麼簡單,而是基於大量推理和運算的AI應用開發。
區塊鏈同時出現在兩家的名單中,均被視為解決信任度的關鍵。2018年,自Facebook以下,全球爆發了多起大數據使用而誘發的隱私洩露問題,直指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安全大課題。拋開行業應用層面的成功案例欠缺不論,單單用來保護數字資產的安全和規範使用,已經為區塊鏈打開了寬敞的大門。可預見,隨著超級網際網路公司加速引入區塊鏈技術解決底線問題,該技術的更多應用也將逐步湧現。
雲計算在這五大關鍵詞中,其實已經算是最成熟的「老技術」了,但它的重要性仍值得強調。在Gartner和IDC的十大名單中,可以說沒有一項的實現不需要雲計算,或者說只有在雲計算支持下它們才能發揮出最大成效。AI應用的開發需要超大的算力和算據,雲模式是唯一解決之道;區塊鏈本身就運行在雲端;專業或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更要在雲端。
數據科技是一個比大數據更動態詞彙,更能描述數據技術與當前經濟的親密關係。在Gartner和IDC的名單中,大數據或數據科技都沒有單獨列項,但它的身影卻無處不在。作為AI三要素之一,數據與人工智慧關係緊密;同時在數字孿生、智能空間、數位化經濟、數位化創新、數位化原生IT方面,數據科技都是中流砥柱。
邊緣計算是雲計算的重要補充,也是各種終端能力進化以支撐創新應用的關鍵。當前,安防監控、自動駕駛、智能製造等是邊緣計算常見的場景,這些場景需要考慮在有限的空間和功耗下具備強勁的算力,以實現層出不窮的創新功能,比如全面向自動化、智能化邁進。同時,邊緣計算與物聯網緊密相關,先進的邊緣計算技術可以讓IoT更加智能和強大。
當然,ABCDE的概括並沒有完全覆蓋Gartner和IDC的十大名單中的全部技術項,比如量子計算,同時兩家的報告也沒有把即將到來的5G(明年將會有5G手機面世,雖然5G的魅力不在於手機)列入其中,但從產業、行業的角度去看,ABCED的確是更普適的技術趨勢,值得最廣泛的企業去耕耘,也是可以耕耘的。相對來說,量子計算和5G,還只是少數玩家的遊戲。
ABCDE這些新技術生產力在未來幾年內將迸發出怎樣的魔力?一份來自華為的報告顯示,以ABCDE為代表的全面智能化的技術,正推動傳統生產要素全面轉向智能化生產要素,最終推動數字經濟邁向智能經濟。2017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為12.9萬億美元,到2025年將增長到23萬億美元。毫無疑問,新技術及其催生的新物種、新商業、新模式,正帶領我們開啟新增長,邁向新未來。
創未來,不等待!以「新技術、新物種、新未來」為主題的2018年極客大獎(Geek Awards 2018)年度評選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大獎從企業、產品和人物三個維度出發,設置「年度人工智慧企業」、「年度區塊鏈企業」、「年度雲計算企業」、「年度大數據企業」、「年度物聯網企業」、「年度智慧出行企業」「年度新零售企業」「年度新物種企業」、「年度企業服務產品」、「年度消費科技產品」、「年度前沿科技產品」、「年度創客」等獎項,發掘2018年在以ABCDE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驅動下誕生的新物種、新商業、新模式等。年底復盤,繼往開來——現在就參與到2018極客大獎年度評選中來,發掘並銘記2018年那些值得被發掘和銘記的企業、產品和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