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曾給東北90後留下過童年肌肉記憶的人物,以中華蒸汽波的形式通過B站重現江湖,並成功在全國範圍內再度圈粉。這就是人稱「彪哥」的遼北第一狠人範德彪。
小破站一時間化身時空隧道,廣大南北青年激動地跟隨彪哥腳步,穿越回本世紀初的東北小城。大家東瞅瞅西看看,視頻裡太多沒見過的事物在撩撥求知慾。其中,就包括彪哥春風滿面乘著的一款交通工具。
彈幕裡的「倒騎驢」給其他省份的小朋友帶來許多問號,他們深思著這三個字是否與張果老或阿凡提存在某種微妙關聯;
唯有黑吉遼的鐵子們看得熱淚盈眶,隔空親切交換起彼此小時候乘坐它的回憶。
「小學時一要遲到,我媽就給我打『驢的』上學,老拉風了!」
「無比懷念當年的接駁神車倒騎驢——通透、敞亮、涼快,菜市場拉到家只要1塊錢,還包嘮嗑。」
移動式經營,保姆級關愛
如果硬給倒騎驢安個學名,估計應該叫「倒騎式三輪車」。但假設你真跟東北人這麼說,大概率對方會盯著你腦袋看半天,同時心中想起另一句跟驢有關的著名俗語。
倒騎驢
事實上,這種形態的車在其他地區也有小規模分布,但其在東北得到的碾壓級全民化應用,讓它收穫了這個充分演繹東北語言風格特點的名字。
位列「關外七大神獸」之一的「貓(毛)驢子」,在東北話中的戲份可不少
穿梭於老工業基地的倒騎驢,周身洋溢實用主義極簡美感:前半截雙輪導向,後半截單輪驅動。車箱由鋼條勾勒而成,橫梁往往會附一編織筐作為收納空間,各類工具隨取隨用,極盡便利。
雖然它最原本的職責是運貨,但抽象的車箱賦予了它極高的可塑潛能。在老百姓傾注無窮智慧的改造下,被廣泛投入商業應用的倒騎驢,實質上滿足了早年間東北人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需求。
滿載老雪啤酒的倒騎驢,曾是瀋陽街頭經典影像
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載人功能。90年代東北滿大街都是「驢的」,為了跟同行爭奪客源,倒騎驢「的哥」們在提升服務質量上沒少下功夫。
客人面對一排倒騎驢,最終會選擇哪輛,跟車廂整潔程度、坐墊質感軟硬,及車體夠不夠「有派」都有關係。
於是,有些師傅就把車裡捯飭得好似一個遮陽擋雨的移動沙發間,並配以溫馨裝飾,把回家的舒適感提前到了自上車那刻起,自然生意興隆。
再有就是利用它來擺攤。比起那種手推車,倒騎驢移動起來更省力,可以實現隨停隨賣。
衣服、雜貨、文具應有盡有,尤以食物選擇種類最多。把全東北的倒騎驢連起來,就是一個美食帝國。
車內溫控工作也是滿分標準。夏天的冰粥,冬天的燙串,一年四季的小燒烤,保證都能以最佳時令口感供應。
它不僅給有緣相見的路人帶去口腹驚喜,還將供應精神食糧、助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擔也扛了起來。
過去,東北室外溜冰場常見倒騎驢。車上油桶扎滿小孔,持續往冰面噴出細密水絲。蹬車人來回騎行,直至不同位置的冰面趨於相同平整度 圖/微博@春生的遊程
一輛倒騎驢,半部生活史。對於東北人來說,這句總結並不誇張。
車無完車,適合就好
正如傳說中,倒騎驢鼻祖級人物阿凡提曾向學生解釋的那樣:「我面朝前騎驢,你們就會落在我身後;你們走在我前面,我又只能看見你們後背。倒騎驢就完美解決了所有問題。」
這句話對於那些靠它拉貨賣貨的師傅來說,也同樣成立。
倒騎驢的前置車箱能保證貨物盡收眼底。為防止心術不正的人從後面順走東西,也是為了萬一東西掉落能馬上發現,這款車型顯然都是最好的選擇。
甚至能邊推車邊鬥地主(這是不對的
如果沒有倒騎驢,就要人肉創造倒騎驢(不是
另外,由於東北冬季天寒地凍,地表積雪下常隱藏著堅硬的冰殼,非常滑。騎行工具的安全係數相當重要。
就是這麼滑
比起重量集中於後部的普通三輪,倒騎驢能讓蹬車人更好地通過手臂力量把握方向,不易側翻,掉頭也更靈敏。
《馬大帥》中,彪哥為謀生在嚴寒中給人送齁兒沉的煤氣罐,使用的也是倒騎驢
不過,倒騎驢也有著它的致命弱勢,那就是相同車箱大小前提下,要比普通三輪車拉的貨物少。
因為貨物如果堆得過高過寬,就會擋住蹬車人視線,十分危險。這也是冬季氣溫沒那麼低的其他地區較少流行倒騎驢的原因。
為了看見路,不得不立式蹬車 圖/微博@瑞雪青峰
有些車消失了,但它還存在著
東北古語云得好,蹬倒騎驢上酒吧,該省省,該花花。倒騎驢雖然抗造耐用,但畢竟還是較低生活水平下一種出於無奈的低成本選擇。隨著東北人均收入的增多,汽車、摩託等開始漸漸取代倒騎驢的地位
起初機動倒騎驢還能和「挎鬥子(邊三輪)、三驢蹦子(帶棚機動三輪車)、小四輪子(拖拉機)」並列,全稱東北「超跑四天王」。到後來,除了三驢蹦子還在地鐵口接駁市場中有一定佔有量之外,其餘都很難在城市尋到蹤跡了。
機動倒騎驢的「超跑」好兄弟?
挎鬥子
三驢蹦子
小四輪子
不過,這可並不意味著倒騎驢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相反,在距離東北大地數萬裡之遙的歐洲,一場似曾相識的風靡正在上演。
它化為法國的triporteur、丹麥的cargo bike、荷蘭的bakfiets,還有被瑞士媒體拿來跟中國共享單車打擂臺的「共享倒騎驢」Carvelo 2 go,繼續詮釋著便利、舒適與溫馨。甚至還釋放了升維影響,給汽車製造業帶去靈感。
國外Cargo Bike的專屬停車位
2018漢諾瓦商用車展上,大眾發布了一款名為Cargo e-Bike的「電動倒騎三輪車」
歐洲很多國家會定期舉辦倒騎三輪車錦標賽(Cargo Bike Championship),不限車型,人們歡樂參賽
放在彩磚小屋前的cargo bike,與當年停在東北蘇式樓一層陽臺下的倒騎驢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無論身處何地,停車位都與居住區緊密關聯的事實在證明,人們對這種車型的感情,並非只有某種短期的衝動式追捧。
踏實、放心,一看就是輛正經過日子的車,這才是倒騎驢能跨越文化、國別和時光,始終值得人們託付生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