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月21日12時訊(記者 王瑋)觀察自然,衍生出個大學夢。20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第四屆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閉幕式暨「自然奇遇重慶城」嘉年華舉行。在閉幕式上,特等獎獲得者趙維說,正是因為不斷觀察自然,高二的她才有了要報考環保類專業的大學夢。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年級的趙維和堂弟趙英豪一起完成的《黑眶蟾蜍「新發現」》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了特等獎:松雀鷹自然觀察員獎。「我決定大學要讀環保相關專業。」自從高一開始接觸自然科學,趙維已經深深迷戀上了與自然的每一次「約會」。
經這項自然筆記的指導老師、兩爬動物專家羅鍵鑑定,這是重慶市第一次記錄到黑眶蟾蜍這一物種。目前,趙維和趙英豪已經對黑眶蟾蜍的物種發現發表了論文,並且在羅鍵帶領下,對黑眶蟾蜍進行了室內養殖,發現在室內、室外不同的環境下,黑眶蟾蜍鳴叫會有半小時的「時差」,相關論文的初稿已經完成。
據了解,趙維還是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中的一員,小小年紀,她就經常去大學實驗室與教授、專家一起參加實驗。除了日常的學習之外,目前她還在參與一項學校周圍河流汙染、治理情況的研究實驗。
本次大賽的獲獎選手中,不少還是稚氣未脫的小學生。10歲的徐莊懿剛讀四年級,此次他的參賽作品是《神農架燈誘觀察》。去年參加夏令營時,帶隊老師帶大家用強光射燈做吸引昆蟲的實驗,連續幾晚的觀察讓小莊懿認識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打開燈後,陸續有好多昆蟲飛過來,後來我了解到,這就叫昆蟲的趨光性。」小莊懿分享了自己通過這次觀察自然收穫到的知識和快樂。
小莊懿的媽媽告訴記者,她很高興看到孩子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不僅可以收穫知識,還能真正了解應該如何做到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她注意到,孩子在參加夏令營之後,變得更加細心,也更懂得思考和提問,經常觀察周圍的小動物、植物等。
本次活動自2017年4月啟動,到同年9月徵集作品截止,和小莊懿一樣不少熱愛自然的學生、市民都提交了自己的作品。經過各區縣初選,組委會共收到來自37個區縣、517所學校和8家機構的作品17216件。經過三輪評審,6件特等獎松雀鷹自然觀察員大獎作品、40件一等獎白海豚最佳分享獎作品、20件小熊貓自然之家獎(家庭組一等獎)作品、60件二等獎紅螞蟻細緻記錄獎作品,70件三等獎藍蜻蜓奇妙發現獎作品、50件花蜘蛛網絡人氣獎(網絡賽區三等獎)作品,以及80件優秀獎綠樹葉快樂探索獎作品最終產生。
據介紹,從2014年起,重慶市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在大賽的倡導下,全市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觀察地,通過書寫自然筆記、手繪自然物等圖文描述方式,記錄自己觀察到的自然界的微妙變化以及感悟。閉幕式結束後,陸續到場的數百個親子家庭還參加了現場舉行的「自然奇遇重慶城」嘉年華系列活動。
自然筆記大家說
愛自然,除了帶著孩子走近自然,觀察自然,還要記錄自然。在記錄中,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對山川河流、動物植物的發現,而且通過繪畫和文字,提升孩子的對未知的探索,和藝術地審美。作為媽媽,更加堅定地認為,讓孩子熱愛自然是有價值的。
——重慶天地人和街小學學生莊懿媽媽王麗
創作一篇好的自然筆記,需要觀察者抱著探索自然奧秘的態度,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要投入較長的時間,觀察自然的變化,從而尋找現象背後隱藏的規律。要調動五官去感知,用文字、繪畫、實物等多角度表達自己與自然的對話。自然筆記看似一件小作品,其實蘊含大文章!
——西南大學附中課程研發中心副主任李九彬
自然筆記是青少年學生與大自然的一次親密互動。他們在走近、經歷、記錄自然的過程中,對生命和人生也有了更深的體驗和感悟。他們學會了敬畏自然、珍惜當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擁抱新時代、踐行新思想、實現新作為。
——渝北區委宣傳部幹部餘夢瑤
獲獎作品欣賞
作者:趙維(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趙英豪(渝北中學)
指導老師:羅鍵、李九彬
獎項:特等獎 松雀鷹自然觀察員獎
點評:
「我發現了一個怪傢伙」,作品從一個小小的奇怪發現開始,孩子們一路抽絲剝繭,發現、觀察、採樣、對比……用科學的方法解開一個個謎團,最終得到物種新記錄這樣一個結果,並用自然筆記記錄下來。這是意外,也是必然。經過敏銳細緻的觀察記錄,孩子們的科學精神躍然紙上。
點評人:少年先鋒報社社長、市少工委副主任陳俊
作者:李雨陽(重慶市人民小學)
指導老師:龔宗渝
獎項:特等獎 松雀鷹自然觀察員獎
點評:
小作者在靜靜的公園裡,將自己的疑問通過與樹對話的形式來表達,生動形象地將我們的市樹黃葛樹的樹形樹貌、根系等生理生態特徵進行了較為準確的繪畫和描述,還將重慶本地習稱的黃桷樹和黃葛樹科學聯繫在一起,可見小作者對市樹的觀察和探究細緻入微。更為觸動的是小作者通過對黃葛樹頑強生命力的疑問式感嘆,感悟到自然生命的強大力量。
在整幅作品布局中巧妙地將公園裡帶有鏤空的並壓頂小青瓦的圍牆和高大蔥鬱的黃葛樹構置一體,體現出了將自然與藝術融為一體地園林美。
點評人:重慶市城管委技術標準處徐淑君
作者:任蕭然(銅梁區龍都小學)
指導老師:黃曉紅
獎項:一等獎 白海豚最佳分享獎
點評:寫實的繪畫風格讓人眼前一亮,對這份自然筆記有了新的期待,事實也的確不負期望。這份自然筆記十分獨特,記錄了四種樹木被不同的天災或人為的破壞的痕跡,從一個不常被人注意的角度展現對大自然另一面的探索。「殘缺的美」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對這些樹疤藝術的來龍去脈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將更加有趣。
點評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自然學科中心組成員、寶山區自然學科首席教師、全國十佳科技輔導員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