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8月3日訊(通訊員 劉明)「語文學習沒有巧,成功源自一點一滴的積累。」2020年高考,郴州市第二中學的姚權鎮以137分的高分,拿到了全省語文單科第一。回憶起高中時光,反覆抄寫唐詩宋詞,每天堅持寫日記,將《紅樓夢》讀了三遍,日復一日的沉澱,最終幫助他贏得了第一。
和姚權鎮一樣厚積薄發的故事,在郴州二中還有不少:今年高考,學生陳巖的英語科目考出了150分的滿分,盧翰軒同學獲清華大學美術專業全國第一的好成績……一個接一個「第一」,讓人不禁好奇,他們背後是怎樣一所學校?
郴州二中。
低進高出,辦學成績不斷刷新
郴州二中的前身是創辦於1943年的郴州適存中學。和學校初建時的名字一樣,幾代郴州二中人與時俱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
面向新時代,2016年,時任校長許永江提出學校發展之問:「二中怎麼辦?我們怎麼幹?」在接下來的幾年,郴州二中由傳統學校向文化型學校轉型,確定「適者生存,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提煉出「吃得苦,霸得蠻,幹得事」的二中精神,明確了「安全、質量、規範」的六字辦學思想,開啟了學校卓越發展的新階段。
英雄所見略同。2020年,校黨委書記楊小山、校長李海勇提出「苦幹加巧幹,減負更提質」,將學校的「文化型發展」和「特色發展」拓展開去,為學校卓越遠航破冰開路。
到今天,郴州二中擁有在校生近4000人。雖然辦學條件遠不如其他一些兄弟學校,生源也並不廣泛,大多數學生來自蘇仙區農村,但學校四兩撥千斤,不斷刷新著「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成績:2017年陳石濤、雷志軒兩名學生考入北大,2018年彭羽菲等三名學生考入清華,2019年李楚琪、謝才溢分別被北大和清華錄取;二本上線人數年年突破:2017年突破740人,2018年突破815人,2019年突破983人。
學校文化石。
以文育人,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
在當地老百姓眼中,郴州二中的學生不僅成績好,他們「風採過人,品學兼備」。近幾年來,自強不息的周雅雯被評為「全國最美中學生」,救助摔地老人獲家長尋謝的劉子琪、參加湖南省禁毒知識競賽的「答題王」李悅先後被評為「蘇仙區新時代好少年」「郴州市新時代好少年」。
學校致力於發展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為此,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成立了21個活動小組,以周為單位開展各種活動。同時,學校的卓越講壇、讀書節、金秋體藝節、迎春藝術節等文化、體藝活動形成了一個繁盛而獨特的文化體系。
學生才藝展示。
同時,學校近年來也斬獲多項大獎,以2019年為例,學校先後獲評「清華大學生源學校」「郴州市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學校」「郴州市文明標兵校園」 等榮譽稱號,獲得4項國家級獎牌,5項省級獎牌;有2位教師獲評「郴州市教育突出貢獻獎」,1人獲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榮譽,1人獲省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2019年,13所省內外學校慕名而來,與郴州二中開展校際交流。
一所好學校,能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畢業於郴州二中的清華學子曹龍說:「在郴州二中度過的中學時光,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樹立了我高尚的人格、立定了我高遠的志向。回首往事,非常感恩教導和幫助過我的師長與同學,是他們讓我立志走出小我格局,走出湖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