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2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發表講話。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通過了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通過了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批准2020年中央預算;通過了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關於確認全國人大常委會接受馮忠華辭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職務的請求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閉幕。(新華社)
2、加快工程諮詢業「走出去」步代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張水波:長期以來,我國工程界重視對外工程承包,工程諮詢「走出去」意識淡薄。西方國家長期對國際諮詢行業的壟斷,也加重了我們進入這一高端行業的畏難情緒。建議一是由主管部門商務部聯合住建部、發改委等部委系統研究,協同行動。二是有針對性地對我國技術水平高、管理經驗豐富的設計院、工程公司等從事工程諮詢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三是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工程諮詢公司在中國境內與第三方市場的合作。四是舉辦高端國際工程諮詢培訓班。五是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和國家,併購相關的工程諮詢公司。(中國化工報)
3、保持農藥產業鏈健全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農業農村部農藥研製與施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羅金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藥行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已躍居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主要的農藥出口國。一些很有潛力的農藥企業,在升級改造、搬遷入園時,卻因為「有色眼鏡」受到了阻礙。建議一是要從國家層面加強對農藥行業發展的全面規劃與布局,保持產業鏈的健全,在研發、生產、應用、推廣上穩定產業鏈的發展。二是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選取適宜的地點,建立幾個農藥專業產業園區,使農藥行業得到保護性發展。(農資導報)
4、企地協同推進「油頭化尾」
全國人大代表,大慶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康志軍:面對原油生產遞減的客觀實際,大力發展石化產業、推動石油精深加工、實現「以化補油」是大慶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議一是支持建設「百年油田」和「大慶建設石化產業基地」,推進地企協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二是國家在礦產資源、生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示範等政策方面給予傾斜。三是在延伸「化尾」產業鏈條方面,給予一定政策支持,推動發展精深化工產業,更好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中國化工報)
5、科學調整化工行業能源消耗總量統計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兆林:目前,國家及地方對重點耗能企業實行能源消耗總量、能源消耗強度「雙控」指標管理。以能源為原料的化工企業,生產規模和發展壯大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石油化工產業是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安全的支柱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議國家建立更加科學的能源消耗「雙控」考評體系,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量不列入作為「雙控」指標之一的能源消耗總量統計範圍,為以能源為原材料的化工企業發展壯大鬆綁。(茂名日報)
6、化工園區準入應加強企業風險評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專家張明森:應該打破現有的區域化園區管理觀念,做好園區分類型分級規劃,摸底全國的化工園區建設情況,按照危險性、管理難度、準入標準等統籌規劃,做到全國一盤棋。「現在化工園區的準入標準多為企業資產多少,應該改為企業風險高低。」(中國應急管理報)
7、讓農業生產者享受更多政策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孫斌鴻源農業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斌:科技興農,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兩點,一是技,二是人。現在國家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但規模化生產經營的風險很大。希望國家能對這一農業生產者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政策支持,讓他們享受到政策紅利,鼓勵他們去開創中國農業更好的未來。(農資導報)
8、建立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心理幹預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中韓石化煉油二部班長馬少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疫區公眾不同程度存在焦慮、恐慌,甚至失望、憤怒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隨著疫情的發展而增長,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和不足。建議一是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二是多渠道 、多方式普及應急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自我保護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心理幹預機制,這是應對危機、儘快控制局勢的重要手段。(中國化工報)
中國化工報:http://www.ccin.com.cn/detail/fe362fbbde8fb23900b2061993548d1c
(編輯 趙習鈞 於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