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校畢業後,大學生往往選擇在辦公室做白領。在嵩縣供電公司,卻有一名大學生主動要求到變電檢修一線工作。他就是李永煥,如今已在一線崗位上幹了10年。除了主動當藍領,今年32歲的他在單位還有個綽號「草根發明家」:為了讓同事們工作得輕鬆點兒,他發明了不少工具,獲得了7項國家發明專利。22日,《人民日報》以《李永煥:檢修班裡的發明家》為題,刊登了他的發明故事。
不做白領做藍領
昨日,《洛陽晚報》記者在嵩縣供電公司見到了李永煥,他黑黑的皮膚,話不多,臉上總帶著靦腆的笑容。他的幾名同事都說,李永煥是少說話、多做事、愛鑽研的典型人物。
李永煥是安陽人,2004年大學畢業時,通過招聘進入嵩縣供電公司。他本可以在辦公室做電力管理工作,卻執意要求到一線崗位,他說,自己學的是電力檢修專業,應該學以致用。
最後,他進入運維檢修部變電檢修班,經常奔走於嵩縣18個變電站之間,對變電站設備進行檢修、調試,保障全縣企業及百姓的用電需求。無論酷暑嚴寒,他都會在設備區爬高上低忙工作,從不喊辛苦。
「這小夥兒和別人不一樣。」當過李永煥師傅的李進學說,李永煥剛到工作崗位時,有一次設備出現故障,設備箱體被灼黑需要清理,因為擔心衣服被蹭髒,許多人都一言不發,只有他衝到最前面。平時下了班,李永煥總是抱著手機按半天,他不是在玩遊戲或上網,而是在寫工作日記,將工作中的難點和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後能更好地解決。
小發明解決大難題
從上學起,李永煥就喜歡搞些方便生活的小發明,這個愛好被他堅持到現在。
在檢修變壓器、建設變電站時,經常需要給電纜剝皮。以前,同事們都用美工刀剝皮,但電纜是圓的,稍不注意手就會被刀子劃傷,用力大則容易傷到電纜纖芯。一次,同事小張用小刀給電纜剝皮時,不小心把手劃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得知此事的李永煥決定做一把不傷手的電纜剝皮刀。
他翻閱資料,無意間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原理的啟發,畫工具結構圖、焊接金屬三角形,他做了一把帶三角支架的電纜剝皮刀。這把剝皮刀不僅能防止刀片割傷手,還提高了效率,10個人的工作如今4個人就能輕鬆完成。
更換絕緣子要用到接地線,然而,完成工作後,整理接地線的工作費時費力,用手將線捲起來大約需要20分鐘,而且卷得很不整齊。李永煥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利用電機製作了一個能自動旋轉捲起接地線的工具。如今,工人們只用不到5分鐘時間就能將接地線整齊地捲起來了。
如今,李永煥已擁有7項國家發明專利,而他仍在繼續研究其他方便工作的小工具。這些發明讓他在公司裡紅了起來,曾有大公司來挖他,面對繁華的都市生活和更好的待遇,他卻選擇留在嵩縣。很多人不理解,李永煥卻說:「用知識解決電力故障的過程給了我成就感,我喜歡檢修工作,所以願意留在嵩縣大山中。」
嵩縣微生活新聞徵集
只要你將關於嵩縣的原創、改編和突發事件,發送給我們(微信:sxw-0379),採用之後將獎勵10—100元現金,你有料就發給我們吧,嵩小薇等待你的來信喲!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查看便民電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