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門廣場的挎鬥車】這真是滿滿一代北京人的回憶,家長騎著挎鬥式的自行車載著小孩,逢早中晚準能看見。在當時,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有了孩子後,放前面後面都不穩妥,有人仿著挎鬥摩託將自行車爆改。一時間成了北京街頭巷尾的爆款,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時尚。
【街道上的挎鬥車】這種挎鬥車一般在自行車右側支一個軲轆上面放著一個頂端開口的木板或鐵皮箱。
【街道上的挎鬥車】容許孩子探出小半身子,有的還有罩子,可以遮風擋雨。有的小孩坐在裡面,拿著汽水、棒棒糖等自顧自的吃。惹得不坐挎鬥車小孩豔羨,成了他們眼中的奢侈品
【街道上的挎鬥車】當年用這種車的父母多是50、60後,他們在公司上班全靠它帶孩子。那時產假短,女人休完假孩子還得吃奶,那時的奶粉不怎麼被接受。多用這種車帶著孩子上下班,條件好的單位還有託兒所,可以將孩子放在裡面。
【街道上的挎鬥車】從孩子能坐到兩歲多,一直用。孩子大了,拆下挎鬥還能送人。
【街道上的挎鬥車】一個挎鬥伴隨了幾個孩子成長,一代人的成長,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有網友表示:這個我坐過,坐裡面並不舒服,可是拉風感覺帶勁,還是坐小竹車裡舒服。小竹車是比挎鬥車更奢侈的東西,純手工製作價格更高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北京城裡就已出現小竹推車的身影。九塊五一輛,而市民工資才幾十塊,能買的起這種奢侈品的絕對是有錢人。8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才大量進入普通人家。大家都上樓了,小竹推車也都嫌礙事嫌土。現在製作的也沒多少,現在它已經成年輕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