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北京兒童挎鬥車,網友:真拉風!

2020-12-23 所謂學館

【在天安門廣場的挎鬥車】這真是滿滿一代北京人的回憶,家長騎著挎鬥式的自行車載著小孩,逢早中晚準能看見。在當時,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有了孩子後,放前面後面都不穩妥,有人仿著挎鬥摩託將自行車爆改。一時間成了北京街頭巷尾的爆款,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時尚。

【街道上的挎鬥車】這種挎鬥車一般在自行車右側支一個軲轆上面放著一個頂端開口的木板或鐵皮箱。

【街道上的挎鬥車】容許孩子探出小半身子,有的還有罩子,可以遮風擋雨。有的小孩坐在裡面,拿著汽水、棒棒糖等自顧自的吃。惹得不坐挎鬥車小孩豔羨,成了他們眼中的奢侈品

【街道上的挎鬥車】當年用這種車的父母多是50、60後,他們在公司上班全靠它帶孩子。那時產假短,女人休完假孩子還得吃奶,那時的奶粉不怎麼被接受。多用這種車帶著孩子上下班,條件好的單位還有託兒所,可以將孩子放在裡面。

【街道上的挎鬥車】從孩子能坐到兩歲多,一直用。孩子大了,拆下挎鬥還能送人。

【街道上的挎鬥車】一個挎鬥伴隨了幾個孩子成長,一代人的成長,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有網友表示:這個我坐過,坐裡面並不舒服,可是拉風感覺帶勁,還是坐小竹車裡舒服。小竹車是比挎鬥車更奢侈的東西,純手工製作價格更高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北京城裡就已出現小竹推車的身影。九塊五一輛,而市民工資才幾十塊,能買的起這種奢侈品的絕對是有錢人。8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才大量進入普通人家。大家都上樓了,小竹推車也都嫌礙事嫌土。現在製作的也沒多少,現在它已經成年輕人的回憶。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挎鬥摩託車的時代,「長江750」的名號甚至響徹了全世界
    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挎鬥的歷史,看看那個曾經的挎鬥摩託車時代。摩託車和邊車的歷史從自行車被發明之後,人們就不停地對其進行著改進,因此才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其中的原因多是為了提升騎車人的舒適程度,在將座椅變軟、輪胎也充了氣的同時,人們其實已經在考慮如何解放自己的雙腳了。
  • 上世紀80年代的5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上世紀80年代對於許多國人而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那個時候,剛改革開放不久,國有經濟正在轉型,人們開始追求時髦,也開始熱衷於文學。興起的錄音機、喇叭褲、自行車,都是那個年代裡最具有潮流的時尚。也有人認為,80年代是一個充滿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年代。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只能感嘆當年路上的車不多,如果放到現在的話上熱搜是妥妥的,不過當年這對夫妻也真是放心,放到現在的北京,是很容易出事的。圖為上世紀的北京四合院,如果放到現在誰有一套四合院的話就已經發財了。
  •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9月18日,在金獅獎大放異彩的影片《小丑》發布全新IMAX海報。由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穿著紅色西裝在城市街頭洋洋自得,背景中一輛被點燃起火的汽車照亮整個夜晚。在8月底威尼斯短暫亮相後,10月4日,全球觀眾將會一睹這部電影的風採。
  • 上世紀80年代,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售價18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80年代是一個特別的時代,當時改革開放還不久,百廢待興、百廢待業,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還不是很富裕,但都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就猶如一縷春風吹過,帶給人們的是希望。
  • 上世紀80年代的重慶城 從早到晚玩出「各種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江北區紅旗河溝已經是一片高樓林立的繁華景象,這樣的高樓林立在當時的西部中國實屬罕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南坪,車水馬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兩路口夜景,那時的渝中半島已經有字水宵燈不夜城的感覺。
  • 帶你回到上世紀80年代的杭州
    這輛325路公交車打著「致匠心時光運輸有限公司」的招牌,勾起了不少人關於上世紀80年代的記憶。  傳統手繪廣告 一筆一畫向老匠人致敬  「我們為了向當年純手工手繪公交車身廣告的老匠人致敬,開展了這次『致匠心』活動。
  • 上世紀80年代十首經典兒歌童謠 動畫片主題曲校園歌曲受歡迎
    上世紀80年代,堪稱兒歌的繁榮期,兒歌在注重情感、童稚的同時,融入趣味與知識性,80年代中後期,隨著電視進入普通家庭,影視作品如外來動畫片主題曲、臺灣校園歌曲等成為孩子們追捧的兒歌。1、《小螺號》詞曲/付林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小螺號,嘀嘀嘀吹,浪花聽了笑微微。
  • 在線影展:1980-1990的北京,變革與激情燃燒的八十年代
    上世紀80年代,在西四北馬路上,每天都看見一位交警護送小學生過馬路,他就是西四交通隊民警老金。上世紀80年代的「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童年時年年期盼的美好時光。80年代的愛情,在整個社會思想觀念不開放的背景下,自由戀愛的氣息已漸漸濃鬱,不過像現在這麼開放地摟抱接吻在那個時候還真不多見。
  • 80年代外國遊客拍攝的北京!看哭了多少人?
    上世紀80年代初,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市場上的商品漸漸豐富起來,人們也開始擺脫藍色、黑色,單調的著裝。那時的北京雖然看起來有些簡陋、粗糙,但卻是那麼的生機勃勃,那麼的充滿希望。下面這組照片由出目裡利呂井(Leroy W. Demery, Jr)拍攝。
  • 萬張照片記錄上世紀80年代北京中學生:最閃光的是充滿希望
    本文圖片皆為任曙林拍攝的80年代中學生作品。從1979年開始,任曙林端起攝像機,用了10年時間,300個膠捲,1萬餘張照片記錄下了北京80年代中學生的模樣。近日,部分該組照片再次出現在公眾眼前,引發了一陣對80年代青蔥歲月的「回憶潮」。
  • 老照片:上世紀80年代的江蘇省常州市,你還能認識多少地方呢?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江蘇省常州市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一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如今的常州迎來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工作居住生活,但是對於過去的常州,您,還有印象嗎?
  • 老照片:80年代北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滿滿的回憶,你懷念嗎?
    如今的北京,已經成了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有時候我們會非常感慨,僅僅不到四十年代鵝時間,北京的發展居然如此迅速,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看80年代的北京,真的有恍如隔世之感,一名北京男子騎著自己改裝的自行車,載著自己的孩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上。
  • 老照片:80年代上海市,大辮子車,曹楊影劇院,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帶來一組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市老照片,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當年上海市的發展歷程,現在的上海發展得特別好,但是對於以前的上海卻已經漸漸模糊,希望這組老照片能夠讓你重新認識上海的同時,更能在老照片中回憶當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 這些人,曾是上世紀80-90年代韓國音樂的領導者
    這些人,曾是上世紀80-90年代韓國音樂的領導者上世紀80-90年代紅遍韓國的歌手都有誰?一起老看看吧。趙容弼韓國的「國民歌手」趙容弼,樂隊出身,首次出道專輯是1979年專輯「窗外的女子」。趙容弼在1980年代曾紅極一時,1987年至1990年還四度於NHK紅白歌唱大賽出場。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北京城市,只有兩條地鐵,區府如同縣城
    北京三十年來的變化太快了,以至於人們已經忘記了北京30年前的樣子。在今天,公元2017年,人們也會慨嘆北京某些地區還不太發達,其實這些地區已經遠超90年代大部分北京的發展水平。北京今天地鐵網絡已經四通八達,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北京的地鐵是這個樣子的。
  • 揭秘80年代北京最掙錢的生意
    上世紀90年代初的展銷會盛況 北晚新視覺供圖以至於有人說:「幹什麼來錢快?辦展銷會!」給市場經濟開了個口子「展銷會」這個詞得算「舶來品」。北京日報  王振民/攝從1978年7月到1979年7月短短一年間,北京城裡就舉辦了不下五次「清倉積壓物資展銷會」,從外貿局到糧食局,從半導體收音機到五穀糧食,方方面面均有涉及。稀罕物件兒進京記直到80年代,展銷會才逐漸從「清倉甩貨」的快捷手段,變成「高檔」的代名詞。1979年9月,位於東三環邊上的農展館迎來了一次特殊的展覽。
  • 縫紉機情懷: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上世紀80年代,飛人牌踏板式縫紉機。圖/視覺中國「以前我媽會用縫紉機給我們打鞋底和鞋面,我在邊上看著。她偶爾會教我。」母親結婚時的嫁妝一臺老式縫紉機,承載了李玉蘭童年的記憶。改革開放初的上世紀80年代,一輛自行車,一塊手錶,一臺縫紉機便是上乘的嫁妝。1890年,中國從美國引進了第一臺縫紉機。1905年到1949年,我國的縫紉機械行業從零配件開始,1928年在上海先後生產出第一臺工業用縫紉機、家用縫紉機。但當時的市場主要被美國企業壟斷。改革開放後,縫紉機也開始升級蛻變,老式縫紉機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市場上開始流行電動縫紉機、電腦自動縫紉機等「新模樣」。
  • 老照片:80年代的雲南省大理市,正陽商場,團山公園,洱海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80年代的雲南省大理市老照片,小時大家的故鄉只能存在記憶中,欣喜今天日新月異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過去,如今的大理與那時真是不可想像,不可同日而語,這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希望這組老照片能夠讓你重新認識大理的同時,能給你帶來往日的美好回憶。
  • 縫紉機的往日情懷:上世紀五十年代燕牌縫紉機一機難求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攝上世紀70年代末的燕牌縫紉機購買票據。 受訪者供圖上世紀80年代,飛人牌踏板式縫紉機。圖/視覺中國縫紉機編織的往日情懷「以前我媽會用縫紉機給我們打鞋底和鞋面,我在邊上看著。她偶爾會教我。」母親結婚時的嫁妝一臺老式縫紉機,承載了李玉蘭童年的記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