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教育同樣適用

2021-02-20 安徽學銳教育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學習借鑑!

1、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2、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

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係——「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

3、深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4、好習慣跟「學會獨立」分不開

老人常說:「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養育孩子也是這樣,學會放手,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像中厲害得多。

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名清華學霸在採訪中說,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5、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在採訪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卻因為用對了人,並沒有遭來孩子的反感。

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

「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6、閱讀經典,擴寬思維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閱讀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閱讀的許多好處不言而喻:

能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

開拓視野,你不再局限於小小生活中的一隅,無拘無束地暢遊古今中外,練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信念;

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

7、必備一本錯題集,不斷修正錯誤

96%的狀元並不贊成「題海戰術」,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

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做題不在量在質,其實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8、作息規律,熱愛運動

中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律,經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

以下場景大概是中學中最常見的現象:每天早上特別是第一、二節課上課時,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同學們在臺下呼呼大睡;一到課間時間,教室裡「倒下」一片或是一群人才匆匆去吃早餐;還有一些同學屢屢因睡過頭而遲到,不光影響教學進度,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習。

採訪中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平時也經常運動。

9、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

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無論孩子是否為高考狀元,家長的目的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幫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版權申明:文章內容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本微信,為孩子成長加油!

學銳教育簡介
學銳教育擁有專業的全職教師團隊,一天八小時精心準備和研討課程,全方位分析各學科特點,制定專業的針對性學科解決方案。

學銳教育課程含括小學至中學數學、英語同步班,拔高班,以及伊嘉兒數學、英語新概念班、外教口語班等豐富課程。經過八年的發展,學銳教育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認可,並獲得上級主管單位的高度評價和讚賞,成為當地屈指可數的持有政府頒發的辦學許可證的正規培訓學校。

學銳教育,提高的不僅是成績。

報名諮詢機構:學銳教育
地址:蚌埠市興業街寶龍廣場A區4樓(樂天遊樂場上4樓)

可乘坐公交106路 120路 102 150 環線1路 微1路

微信號:xueruiedu 網址:www.xueruiedu.com 電話:0552-3186611 3853235  3853236  3853237

投訴電話:15056382256 18305527958

相關焦點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經營家庭是門學問,沒人教,沒地方學習,有的人也懶得學習。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追求自由的年代,據說2019年離婚率達到了驚人的44.1%。這個統計數據雖然有點問題,卻從側面反應了真實的婚姻狀況。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
    昨天回到老家,到了晚上6點鐘,鄰居一家四口又開始吵鬧打罵,都是重複 一樣的節奏,真想不懂他們是怎麼想的,做媽媽的懶得要命,年紀輕輕,才30多歲,在家不幹一點農活,連種菜都是象徵性種一點,自己吃得都不夠,看到80多歲的老家婆在地裡幹活,也不幫幫忙,有時候還要家婆幫忙種菜,天天在家玩手機,兩小孩子也跟著她一起玩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就是任何的改變都遵循同一個模式。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我暗自認為世間萬物的舉動都可以出於某種共通的解釋。比如說整本書都在向讀者灌輸的一個改變模式:那就是徹底執行三部曲才能引發一個完美的改變。再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還有一個改寫版:優生學習方法總是相似,差生學習方法各有各的不同。為什麼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
  • 《都挺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小編用了一周的時間終於惡補完了《都挺好》這部劇。起初大家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太過於傷情,小編一直都沒有去看,後來鋪天蓋地的蘇大強表情包,再次燃起了小編的好奇心。對於這部劇,看完之後,小編確實頗有心得,雖然為時已晚,依然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託爾斯泰明星難道不能當媽?2020年7月3日,楊穎在ins上發布一條動態「說實話,有點失望」,後來回復潘瑋柏的評論說:「一言難盡」,兩句非常簡短的對話卻引發了吃瓜群眾的各種猜測:婚變,事業受阻?
  • 心理學家: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卻各有各的不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婚姻是兩個人互相磨合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小事上:一杯溫暖的熱茶,一聲細心的問候等。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一直都是一方在付出,那麼婚姻就會失衡,兩個人就會開始有矛盾,有爭吵。凌晨兩點叫醒老公,你敢嗎?
  • 託翁與司湯達:幸福的女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女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這兩位作家雖然國度不同,生活時代不同,但他們筆下的《紅與黑》與《安娜·卡列寧娜》的女主人公,德·瑞那夫人與安娜·卡列寧娜的命運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出身於上流社會,嫁給了顯貴勢要;她們並不放蕩無恥,卻都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最後在愛情的幻滅和痛苦的掙扎中以悲劇結尾。
  • 以家人之名:幸福的家庭無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幸福的家庭無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以前看以家人之名看的是李尖尖的搞笑,到後面感覺劇情越來越向著電視劇的主題靠攏——以家人之名,在劇中,有好多家庭,但是各個家庭的反差都比較大。反而是李尖尖這樣一個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家庭的家庭最溫暖,最動人。
  • 「為什麼不幸的婚姻都一樣,幸福的婚姻卻是各有各的幸福?」
    文:專注感情生活圖:來源網絡託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婚姻都一樣,不幸的婚姻卻是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似乎很有魔力,被很多人崇尚,甚至被奉為至理名言。當然這是名人效應,既然是託爾斯泰說的,這句話就有著一定的道理,也被很多人所認可。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我在想一個家庭得要是什麼樣子才算是和諧的?其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拿老公家的家庭來說,算的上幸福,一個人做完所有的家務,做飯洗碗,這些都是家婆每天必做的事情,可以說從早忙到晚。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列夫·託爾斯泰曾寫到:「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在家庭治療師看來,不幸的家庭之間也存在著某些類似的共同模式。Whitaker)通過一個完整的家庭治療案例,為讀者展現了不幸的家庭背後那些相似的模式。0101 當我們在尋找另一半時,實際上是在重複曾經的家庭模式。
  • 上海書展·講座丨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沈奕斐首先介紹了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她在研究中發現,我們家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最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她覺得作為一名學者,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兩項,一是把生活升華為學術,把生活背後的邏輯總結出來,二是把學術翻譯給世界,把學術裡面枯燥拗口的理論用更通俗的方式表達出來。
  • 斷舍離:幸福的家庭簡簡單單,不幸的家庭有著各種理不斷的煩惱
    這讓他感覺似乎掉進了無底的深淵,無論他如何的努力都無法爬出來。隔壁的王姐在中午午餐的時候也在不斷的訴苦,窘迫的生活環境,孩子的教育讀書讓人頭疼,而不爭氣的老公最是讓她惱怒,每天就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要不就是下班出去跟朋友喝酒,要不就是回家躺著看電視,好像這個家完全不關他的事情,孩子的讀書也是與他無關,自己想要的禮物和旅行似乎從來沒有在他腦海中有過痕跡。
  •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當一個人不願意回家的時候——男、女、老、少——無論承認與否,已經表明這個家庭已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如今物質生活條件都提高了,再也不用為一日三餐而發愁。人們更在意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及個性的獨立張揚。家庭的每個成員雖血脈相連,三觀卻不盡相同,甚至針鋒相對。這不是誰的錯,而是社會現實。其中強勢的成員往往以勢壓人,雖出發點是好的,但方式令人不適,反感,必然引起對方的逆反,憤怒。
  • 幸福的家庭都是驚人的相似,你都知道它們有哪些相似?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麼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今天就讓我們聊聊,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有哪些相似之處。是信任,彼此默默付出,默默陪伴,每一天每一年,積累起的一種完全的信任;這種信任是美麗的,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建立起來的最純潔的關係;它也是脆弱的,相互的,真正需要去珍惜的;信任,建立它可能需要很久,打破它卻只在一念:請相信,信任,一次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任憑你再做再多的補救,都不可能挽回了;如果你已經擁有了這樣默默的信任,請好好珍惜吧。
  • 學渣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學神家庭環境有跡可循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隨著高考狀元的陸續揭曉,一年一度的狀元膜拜之路再次開啟。事實上,再愚鈍的人們也發現了「寒門難出貴子」,學渣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學神的家庭卻極其相似,學霸不再是「寧有種乎」,而是「有跡可循」。
  • 兩女孩都生活在不幸家庭,一個撿廢品給母親租婚紗,一個跳河自殺
    看了兩則新聞,了解了兩個不幸的女孩,但她們的結局卻令人唏噓不已。9月9日,江蘇南通海門一名13歲女孩在深夜趁母親熟睡的時候,離家出走,兩天後女孩的遺體從河道中打撈上來。女孩在遺書中說道自己是廢物,希望自己走好,媽媽能幸福。
  • 原生家庭: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有的孩子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唯唯諾諾,行動遲緩;有的孩子文明禮貌,有的孩子蠻不講理;有的孩子獨立自主,有的孩子事事都依賴大人。這些,追根溯源,都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方面教育影響下慢慢形成的,而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影響,更是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早期成長的引領者,踐行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詮釋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滲透和影響。
  • 親子鑑定師自述:「拆散」兩千多家庭,不幸人各有各不幸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親子鑑定師自述:「拆散」兩千多家庭,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導語長安君(ID:changan-j):他是一名親子鑑定師,從事著現代版的「滴血認親」工作。也就是說,差不多有兩千多個家庭,在我這裡取走結果之後,基本上就瀕臨破裂的邊緣。我大學學的是法醫,進了這家親子鑑定中心後,我主要負責的是接待委託人,並和他們做前期後期的溝通。找上門的委託人絕大多數是男性,畢竟,眾所周知,在東方傳統中,「綠帽」這一陰影有著何等的分量。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主要取決於成年人,而受這樣的」不幸「危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往往使孩子深受其害。在最後朱朝陽的種種罪行都昭然若揭時,他卻用一個筆記本將自己完全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