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有優質學校,這是絕大多數家長的最大心願之一。位於朝陽、海澱和昌平三區交接處的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教育優質化和均衡發展,讓學區內大量戶籍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刪除視頻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的美術老師張婷婷,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專業,年紀輕輕卻已經任教四年了。
名校畢業卻當了孩子王,在很多人看來難以理解,而在她自己看來,卻是樂在其中。
「
作為一個自己受到過清華優質教育的畢業生,特別希望同樣把優質的教育再反哺給下一代的孩子。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 美術老師 張婷婷
」
同是清華畢業,在這所學校任教的還有陶慶珠、閆肅兩位老師。學校為三名老師專門設置了由他們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室,並交給了他們一個任務:研發校本美術課程。
「
我們和本部教師在課程的研發上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校本教材的研發。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 書法老師 陶慶珠
」
「
自從教了學生之後,我覺得每一個學生就是我的一件作品。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 美術老師 閆肅
」
如今,這三位老師均已在清華附小昌平學校落戶了。清華附小昌平學校的執行校長劉建偉告訴記者,在學校有海外求學經歷的老師佔全校老師的百分之十,國內名校畢業的老師佔全校老師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大部分是碩士學位,有些還是博士。
「
這樣專業的老師的引領,就讓我們的藝術與審美課變得更加有生命力、有活力。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 執行校長 劉建偉
」
據了解,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是清華附小和昌平區政府於2014年合辦的一所全日制公立學校,它的成立使天通苑片區學生的流動問題得到很大的緩解。學校落成前,本區域戶籍學生外流。如今學校成立了四年,一體化的優質教育,吸引了學區內大量戶籍學生回流。
「
改變的反而是這個地區戶籍孩子們的回流,回流近兩倍以上。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 執行校長 劉建偉
」
清華附小先後在朝陽區、昌平區、海澱區建立了7所實體學校,採用輸出先進的教育理念、派出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等方式,助力北京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
管理團隊的植入,以及理念的、最高上位的引領,來實現我們把清華文化和清華附小在這些年來的課程改革,以及我們對兒童站立正中央的理念落實到這些校區,實施的非常好的、一系列的戰略。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竇桂梅
」
據了解,北京市從橫、縱兩個維度努力實現存量盤活、增量推進,開啟北京教育新地圖。橫向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主要舉措,包括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制、教育集團、教育集群制,積極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縱向主要是打通學段,建設一體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推進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改革。
「
在這方面我們通過名校辦分校、城鄉一體化、學區集團化等多種模式,把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的資源能夠擴散到更多的學校。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新聞發言人 李奕
」
來源:綜合BTV新聞、新華網
編輯: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