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奶是寶寶在嬰兒期最為常見的一種症狀,由於寶寶的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很多年齡較小的寶寶在吃完奶後會有奶水從嘴巴裡溢出來,那麼寶寶吐奶怎麼辦呢?媽媽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改善溢奶狀況呢?」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吐奶是寶寶生病的信號
如果寶寶吐奶導致體重急劇減輕,或者邊吐別咳嗽,或嘔吐物呈現褐色或綠色,或噴射到達70—80釐米遠,媽媽可就要小心了,這有可能是寶寶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寶寶需要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
生理性吐奶
由於寶寶在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還沒發育成熟,還要排出體內的殘存黏膜而引發吐奶。
寶寶吃的太飽
寶寶有可能是因為進食過多,而且在吃奶後立即平臥,也容易導致寶寶吐奶。
沒有選擇合適的奶嘴
奶嘴小寶寶容易吸入空氣,奶嘴大寶寶容易被嗆著,這兩者都有可能引發吐奶。所以,麻麻要根據寶寶的嘴型隨時更換奶嘴的大小。
吐奶和溢奶的區別
溢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幾周內常會有溢奶,一般表現為餵奶後的一種無壓力的、非噴射性地從口邊流出少量奶汁。 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響生長,寶寶亦無其它不適或異常情況。新生兒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寶寶成長,溢奶逐漸減少,約在6月至8月時可完全消失。 溢奶的原因:溢奶多半是由於寶寶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溢奶。溢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寶寶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
寶寶吐奶如何護理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餵些白水。
4、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餵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餵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首先再餵寶寶吃奶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平躺,應該抱起來傾斜著餵奶,這樣寶寶吃奶後不會出現吐奶的現象
2、在餵寶寶吃奶後不要給寶寶換尿布或者換衣服,這樣大幅的折騰寶寶會使寶寶吐奶,可以再寶寶吃奶之前換尿布或者衣服,這樣就會避免吐奶
3、再餵寶寶吃奶的時候要注意有規律的給寶寶定量,不要給寶寶吃的太飽,吃的太飽會造成寶寶吐奶
4、寶寶吃完奶以後要抱起寶寶,可以同時輕輕拍寶寶的後背,等寶寶打嗝一個就可以放下寶寶,這樣寶寶就不會吐奶了
5、寶寶預防吐奶還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受涼,寶寶睡覺的時候要給寶寶蓋上被子,不要讓寶寶肚子受涼,寶寶受涼也會造成吐奶
餵奶正確姿勢
1、搖籃式
媽媽上身坐直,像搖籃那樣把寶寶抱在胸前,用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使他的腹部緊貼住媽媽的身體,用另一隻於支撐乳房,因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託出來哺乳的效果會更好。
2、側臥式
媽媽可以以舒適的姿勢側身躺下,用枕頭支撐住後背,頭枕在枕頭的邊緣把寶寶放在床上,讓寶寶的臉朝向媽媽,將寶寶的頭枕在床上,使他的嘴和乳頭保持水平,這種哺乳姿勢便於媽媽休息,對於有手術切口縫線,會陰切開或撕裂疼痛或痔瘡疼痛的媽媽來說最舒適。
3、交叉式
和搖籃式的位置一樣,但抱住寶寶的是對側的手臂,這樣可以用手來支撐寶寶頭部,用前臂支撐身體,輕鬆地控制寶寶頭部的方向,這種方法在用來為早產兒或含接乳頭有困難的寶寶哺乳時尤其有效。
4、環抱式
讓寶寶在媽媽身體一側,用前臂支撐他的背,讓頸和頭枕在媽媽的手上,或者在身體一邊放個枕頭,將寶寶放在枕頭上,把寶寶的雙腿夾在胳膊下面,讓寶寶的耳朵、肩和髖部呈一條直線,這種哺乳姿勢很適合剛剛從剖宮產於術中恢復的媽媽,因為這樣抱寶寶遠離切口,對傷口的壓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