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鄙視鏈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就是:保研>考研;本校>外校。
可能大家都以為導師之所以喜歡保研生和本校生是因為學習成績,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其實還真的不是。
這主要是因為多年的經驗讓導師們發現了一個考研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初試成績非常高的考生入學後,無論是自主學習能力還是研究能力都達不到標準。
這也是各校加大複試比例和保研比例的重要原因。
很多同學應對考研就像應對高考,完全是「應試」的學習。
但考研卻不是高考,導師除了成績更看重的是你實操的能力,也就是說,導師招研究生是來「幹活」的,直接能進實驗室幹活的!
而這,也是考研生和保研生真實存在的差距!
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區別是高考只看你的成績,而考研除了成績,更看重你的綜合能力。
各校的保研生基本都是可以直接進入實驗室和導師一起搞科研的,在導師的課題上能助導師一臂之力的。
但考研生卻幾乎沒有這個能力,入學後都需要很長時間的再培養。
1:科研能力
各位考研的同學有時間最好能多去實驗室走走,給老師、教授們打打下手。
如果可以的最好能進入科研項目,鍛鍊一下自己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學。
2:學習能力
這裡說的學習能力是指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學習的能力。
研究生不像高中和大學,老師會督促著你學習。
時間安排、文獻閱讀、學習總結、課題計劃都要自己獨立的去安排和學習。
3:堅定的意志力
其實不光在考研方面,即使在生活方面,堅定的意志力也是很可貴的。
我見過很多成績優秀,但害怕挑戰的研究生學長;
也見過在枯燥的科研實驗中無法堅持到最後的學長。
在導師的眼裡,一個有「韌勁兒」的學生才是他最想要的。
其實大家都覺得【保研生】考研比【考研生】考研簡單,保研生很幸運,很讓人羨慕,但大家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人家保研的資格是通過三年默默的努力換來的,在大家玩遊戲、談戀愛的時候,他們卻在圖書館背書,而且保研的資格也是戰勝了很多學霸級的人物才獲得的。
所以在我們羨慕、調侃保送生時,我們也要總結我們較他們到底有哪些不足,然後不斷的改正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