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微博上一條名叫「你媽是否逼你✘✘✘了?」上了熱搜,逼著孩子上補習班,逼著孩子考第一名……相信很多媽媽看了會感到無法理解,一句「我明明都是為了你好!」不知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夢想!
像視頻中的孩子自殺的現象越來越多,這是中國式父母打壓教育下的悲劇。我想起那則經典的阿拉伯寓言故事:說從前一位老農養了一隻老駱駝,它一天到 晚任勞任怨的幹活。
一次主人想看看這個老駱駝到底還能載多少貨物,於是不斷的把穀米袋子放到老駱駝的背上,放了幾十袋老駱駝還是沒有倒,最後主人覺得可能已經達到極限了吧,於是又順手拔起一根稻草放了上去,誰知老駱駝竟轟然倒地。
人的崩潰往往都在一瞬間,但他的形成卻是日積月累導致的。所以身為父母,有時並不清楚孩子身上已經裝了多少袋穀米,習慣的一句話,極容易造成終身無法挽回的遺憾!
「你看看你還不夠給我丟人的呢」「你看別人家的✘✘✘如何如何......」這些基本上是中國式父母的經典臺詞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是否願意聽到這樣刺耳又扎心的話?被自己最愛的人嫌棄、否定是種什麼樣的滋味呢?
視頻中的女孩每天都在接受著這樣的打擊,甚至是侮辱。父母不停的在她弱小的身上放沉重的穀米,終於有一天,她像老駱駝一樣轟然倒地,再也無法醒來。
我相信沒有任何一位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發生這樣的結果,都是愛孩子的,但請不要讓我們的愛因糊塗而變成一種傷害。
著名哲學家泰戈爾曾說「愛是理解的別稱」。所以真正愛孩子,請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要,少一些要求指責,多一些陽光雨露,滋潤孩子的心靈世界。
02
韓國權威教育心理專家吳恩瑛博士曾出了一部書《孩子的壓力》,講到她20多年來研究兒童心理的過程中,有很多家長向她求助:「我的孩子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到底我哪裡做錯了?我究竟該怎樣做?我為了他已經傾盡所有了!」
吳恩瑛博士通常會這樣回答:「父母不夠了解子女,噢,不,是沒有時間去了解」。
當然並不是說做家長的就要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能批評教育,那是另一種溺愛的極端。批評可以有,但建議家長在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孩子的承受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當你充滿憤怒、抱怨去批評孩子時,孩子也會產生憤怒和抱怨的情緒。
但如果你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心平氣和的,哪怕態度非常嚴厲,孩子也會感受到你真正為他好的心,他會聽得很認真,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
我們對孩子嚴厲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所謂「嚴」是緊密而不放鬆,對於孩子再小的錯誤都要認真對待,而不是怒吼。
任何批評的話語,目的都是為了教育,並不是發洩自己的憤怒。所以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時,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只要心中有愛,任何孩子都可以變好的。身為家長的你,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麼困惑,歡迎您加入「康老師語音課堂」進一步學習,做個懂教育會教育的智慧型父母, 給孩子一片藍天, 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