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沙發中央,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長孫宏斌點燃一支從美國機場免稅店購買的熊貓牌香菸,「東山再起是很難的事。」他說。從他濃厚的山西口音中,讀不出任何情緒的起伏,但事業的跌宕終究還是在他身上標記出某種特殊的氣質,「失敗的人都是被自己打敗的,但我經常和別人說,你失敗後重新開始做,總比年輕時候什麼都不懂強。」
孫宏斌說他不希望失敗,雖然順馳的失敗曾經扎紮實實落在他頭上。2006年,孫宏斌一手創辦的順馳因過度擴張而負債纍纍,並最終易手他人,但熟悉「老孫」的人都相信,那不會是他事業的終點,事實也證明,孫宏斌藉助融創中國,很快從順馳轟然倒塌的塵囂中走了出來。
「在你失敗的時候,大家並沒有歧視你、不支持你。」孫宏斌回憶說,2010年,在新天域、鼎輝等幾家基金的支持下,融創中國成功登陸香港交易所,上市當年,融創銷售額為83億元,第二年這一數字便攀升至192億元。到2012年,融創中國全年銷售額已達356億元。
與此同時,與綠城中國(03900.HK)的合作也令融創中國名聲大噪。有人感嘆:孫宏斌又回來了!
理想與激情
重回地產界的孫宏斌仿佛抓住了一根彈力極強的撐杆,順馳的失敗積蓄出巨大的勢能,讓他在短短幾年內從事業的低谷一躍而起。外界對孫宏斌為何能夠東山再起充滿好奇,但孫宏斌的回應卻沒有特別之處:是理想和激情。
「理想是什麼不重要,但重要的是有理想。」孫宏斌說,「理想是很寬泛的東西,理想可以變,但我一直說,甭管什麼理想,首先必須有理想。」
孫宏斌始終沒有說明他的具體的理想是什麼。如果是在當年,他也許會毫不猶豫地講出「超越萬科」這樣第二天被財經媒體爭相當做標題的豪言壯語,但如今的孫宏斌只會偶爾發出這樣的人生感喟:「朋友們說我有激情,為什麼人要追求激情,是因為你會死,人一生工作的時間也就三十年,最好的時光也就二十年,激情是一種狀態,人必須有激情,不然活著有什麼意思?」
從順馳到融創中國,誰都能夠感覺到,這幾年,孫宏斌的身上正在發生某種化學變化,讓他變得與以往不太一樣。「老孫發脾氣的次數明顯少了。」一位孫宏斌的同事說。孫宏斌自己則認為:「我和過去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平衡,什麼事別走極端。」
「穩健」成為孫宏斌新的價值觀,他變得不再像過去那樣執著於「速度」和「規模」。2004年年初,孫宏斌曾大聲宣布:順馳將在三年之內超過萬科,成為行業第一,但高亢的聲音沒能在地產界迴響太久,豪情壯志便隨順馳的出售埋入了歷史。
「我當然希望企業發展快、規模大,規模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若干年過後,孫宏斌說,「房地產行業因為有槓桿,所以容易做出規模,但也因此有風險,當然,幹什麼都有風險,過馬路都會有風險,承擔風險是做企業基本的素質,風險和回報是相輔相成的,關鍵是怎麼能控制風險,控制風險需要經驗和教訓。」
融創中國是在順馳失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孫宏斌並不否認這一點。融創營銷中心總經理張強有一次在某論壇上講到:「老孫一直在說順馳給他帶來了什麼教訓,他說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房地產得管理好現金流,管理不好現金流或者現金流出現問題,這個企業就有問題了。第二個教訓,無論多大的開發商,它也許進了20個城市或者50個城市,但是它的利潤來源可能只是少數城市,並不是每個城市都賺錢。第三個教訓,一個企業管理不了太多的城市,進入太多城市,管理會存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