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速」推進全球模式公裡尺度應用

2021-02-19 天氣學瞭望

提高模式解析度是改進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由於須涵蓋完整地球表面,全球模式提高解析度必伴隨極高的計算成本。基於非結構網格的多尺度大氣動力模式,為全球背景下的高解析度天氣和氣候應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數值模式解析度的提高是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準確性增加的重要推力,而推動解析度增加的基本力量是超算。現有的計算能力大致允許全球業務天氣預報模式解析度在~9-15 km,全球氣候模式解析度在25-100 km。一些面向研究性用途的全球模擬可以達到所謂「雲解析度」解析度(一般指網格距不超過4 km),但尚只能間歇性地開展一些「挑戰性測試」,距頻繁廣泛的日常應用還有很大距離。有限區域模式可以相對更輕鬆地進行公裡尺度預報,但對邊界條件的天然依賴使其只能作為全球模式的降尺度工具。

全球模式解析度進入公裡尺度後,由於原格點基數已十分龐大,每一次加倍水平解析度都會伴隨巨大甚至難以承受的計算和存儲代價。同時,如何有效地開展此類模式的開發和調試也是大問題。全球模式必須保證地球上每一個點的計算穩定性,公裡級模式的研發難度可想而知。

對於公裡尺度模式,一些物理過程可以簡化甚至忽略;或大幅降低其計算頻次。這使模式動力部分的計算時間佔比將處於主導。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模式動力的計算效率是關鍵。然而,即便是目前運算效率最高的全球動力模式(歐洲中心IFS靜力版本),在約13萬核的並行度下,也只是剛剛達到其業務運行時間閾值的一半(圖1)。

圖1   參加美國NGGPS計劃的全球模式動力內核和歐洲中心IFS靜力版本的3 km計算時效估計測試;引自ECMWF技術報告

全球變解析度模擬是實現其公裡尺度應用的有效手段。其中,基於非結構網格的多解析度模擬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方式。該方法保持了全球模式的整體結構,可實現基於靜態加密網格的局部高解析度模擬。在增加真實世界解析度的同時大大減少計算量。與傳統的拉伸網格相比,非結構網格的多解析度配置更為靈活,可以考慮多個不同子區域。與全球模式下採用雙向嵌套相比,其避免了嵌套邊界的剛性過渡,具有更好的「全局一致性」。

國內研究團隊近5年來致力於全球非結構網格大氣模式發展。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從模式關鍵技術開展持續研究攻關,建立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非結構網格多尺度大氣動力模式,形成了全球至區域集成預測系統框架。模式可準確刻畫從非靜力雲分辨尺度到長期氣候模擬百公裡尺度的多尺度大氣現象。基於非結構數據形式,可靈活支持一種基於質心Voronoi結構的網格分布,從而有效實現全球多解析度模擬。

在確保模式各項基礎離散化的設計、實施,及內部分量耦合正確的前提下,研究團隊初步檢驗了該模式的全球變解析度模擬性能,包括採用多種類型的加密方式:單區域、逐級化、多中心和赤道渠等(圖2),顯示出滿意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是,模式在加密區能否達到與高解析度準均勻模式相同的模擬效果,並避免網格過渡區域造成的波形反射扭曲以及粗網格區產生的誤差及其傳播?

圖2  不同加密類型的變解析度網格:(a) 單區域加密;(b) 逐級加密;(c) 多中心加密;(d) 赤道加密


圖3給出了模式幹動力內核的斜壓波測試結果。模式在G8(~0.25度)解析度可以刻畫出G6(~1度)無法刻畫的渦旋細尺度絲縷結構。但是,G8網格格點數是G6的16倍。基於變解析度網格(G5B3X4),只需G8計算代價的~14%,即可準確再現高解析度下才具備的細尺度結構,過渡區域無任何計算噪音。區域動能譜分析顯示,變解析度模式的能譜曲線在尾部高波數域非常接近高解析度準均勻的結果,進一步驗證了模式對精細尺度流體結構的刻畫能力(圖略)。

圖3  單區域加密:幹大氣動力斜壓波測試,第10天850 hPa相對渦度場(單位:10–5 s–1)。(a) 低解析度準均勻模擬~120 km;(b) 高解析度準均勻模擬~30 km;(c) 變解析度模擬,等值線為網格解析度(km)


在具有更強動力-物理非線性反饋的溼大氣全物理過程情景,考察模式對一個理想熱帶氣旋發展演變的模擬。採用了兩種具有不同的網格加密收縮度的變解析度網格:G6B3X16L4和G6B3X16,前者的網格過渡更平緩些。在模擬第2天,氣旋在G6B3X16L4中處於更高解析度區,故表現出更強的眼牆區最大風強度(圖4)。隨時間推移,氣旋在兩個網格下逐漸進入了相當的解析度區。此時,二者最大風速強度趨近一致,模擬結果高度相似。乾濕大氣試驗都支持這一結論:加密區解析度是影響該區域應有精細尺度現象的主要因素,而解析度過渡區和粗區不會影響加密區效果。對於一個連續發展的系統,儘管其在進入加密區前或許有更粗糙的結構,但不影響加密區解析其後續發展過程中的精細結構。當然,實現這一效果的前提是模式的合理配置。以上結果是開發者精心調優模式內部的粘性設置,並給出最合理的參數輸入才得以實現。

圖4  溼動力模式耦合全物理過程:基於高加密比(a-c) 逐級加密網格G6B3X16L4與(d-f) 單區域加密網格G6B3X16模擬的熱帶氣旋第2天、第6天和第10天850 hPa水平風速(m s–1)。等值線表示網格解析度(km)

上述研究於2020年發表於歐洲地球物理學會刊物《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大氣所博士生周逸輝,通信作者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張禕副研究員。合作者包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李建研究員、宇如聰研究員和國家超算無錫中心劉壯高工。研究採用了國內自主研發的非結構網格大氣模式。該模式是我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研製的獨立的全球模式系統,具有完全自主可控的動力內核、基礎框架及一系列科學模型,奠定了模式全鏈條設計研發基礎。該模式發展相關內容可參考本文內引文。模式處於持續活躍研發應用狀態,未來將更多關注真實世界下的天氣和氣候應用。

https://doi.org/10.5194/gmd-13-6325-2020

相關焦點

  • GPU已加速的近600個高性能計算應用程式都有哪些?
    這些應用程式涵蓋了物理、生物科學、分子動力學、化學和天氣預報等各個領域。其中包括全球最熱門的15個高性能計算應用程式,也都是通過GPU實現加速的。去年,NVIDIA GPU 應用程式目錄收錄了100多個應用程式,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程序將被陸續添加到目錄中。
  • 加速暢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最後一公裡」
    加速暢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最後一公裡」 2020/12/10 08:23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1152
  • 全球1公裡解析度氣候模擬初面世
    許小峰近期,世界上首個全球1公裡網格解析度的季節尺度數值模擬計算完成。該模擬由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科學家尼爾斯·韋迪、彼得·鮑爾和彼得·杜本帶領的團隊,與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瓦倫丁·安納塔拉吉合作開展,在橡樹嶺實驗室的「頂點」超級計算機上運行完成。
  • 清華大學地學系徐世明副教授研究組開展高解析度多尺度北極海冰動力學建模研究
    高解析度是海冰變化科學研究和業務應用最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目前國際上北極海冰解析度最高水平已接近1公裡(如FESOM和MITGCM相關工作)。對海冰模式而言,提高解析度所最關注的問題是海冰多尺度形變,包括解析海冰線性形變特徵(LKF,Linear Kinematic Features),以及達到同高解析度觀測相一致的形變率的統計特性。
  • 他們推進我國氣候預測模式,邁向世界先進
    月、季和跨季節尺度對降水、溫度等的預測性能,是國際評價氣候模式的焦點。次季節至季節氣候預測和氣候模式攻關團隊負責人、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吳統文介紹。大量客觀數據表明,BCC-CPSv3系統對月尺度的溫度、降水和大氣環流等的預測能力整體優於現有月尺度模式預測業務系統,對季節尺度MJO季節內振蕩的預測技巧提升顯著,對季節尺度的我國溫度與降水,以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亞洲季風指數,ENSO指數,全球海冰面積等一些關鍵指標具有較高的預報技巧。
  • 瞰海南 | 全長36.024公裡!海南儋白高速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7日消息(記者 劉洋)日前,記者在海南儋白高速儋州段看到,該項目各項施工正在加速推進。據了解,儋白高速全長36.024公裡,雙向四車道,其中儋州段長18.129公裡,白沙段長17.895公裡,全程共設置互通式立交4座。其中,儋州市兩座,分別為儋州互通、西培互通,白沙兩座,分別為阜龍互通和牙叉互通,服務區1處(與阜龍服互通合建)。
  • 香港的中尺度觀測與分析系統
    香港天文臺的預報拓展工作,包括中小尺度數據分析、臨近預報系統及數值預報模式的開發和運作、模式驗證、預報技術的業務應用、暴雨和惡劣天氣等研究項目。  為減輕惡劣天氣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以及對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影響,在有需要時香港天文臺會發出警告,提醒市民採取適當的防預措施。
  • 「無敵是多麼寂寞」,百公裡加速1.2秒的特斯拉制動距離僅需14米?
    近日,特斯拉Roadster的最新消息浮出水面,一張性能參數圖引起了網絡熱議,high點也很簡單粗暴,就是這個百公裡加速成績1.2秒,0-400米加速6.5秒的驚人數據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不僅如此,最高續航1300公裡,最高時速可達430公裡每小時。綜上所述,剎那間,我有自己在看宇宙飛船的參數表的錯覺。
  • 面向全球正式發布:最高解析度、500年超長「通用地球系統模式(CESM)」模擬數據
    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為主的「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國際團隊,利用一年多的時間,解決超大規模並行計算在從核異構晶片上長期穩定積分的諸多技術難題,完成了高解析度全球氣候變化模擬實驗,獲取了世界上時間序列最長(500年)、解析度最高(大氣和陸地水平解析度25公裡,海洋和海冰水平解析度10公裡)的地球氣候系統模擬大數據。
  • 5G基建加速推進 通信板塊或迎配置窗口
    同時,外資也正在加速布局通信行業,持股市值已從2019年初的57.21億增至216.96億元,大漲2.7倍。那通信板塊的投資價值到底如何?不如來一起看一下!2月21日,國家高層在政治局會議重點提到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等加快發展;2月22日,工信部召開了相關會議,提出加速推動5G產業的發展,強調要加快5G商用步伐,推動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在三季度實現年度計劃。   政府多次強調要加快5G網絡建設,帶動產業鏈發展的積極作用。因此5G實際的建設節奏、建設規模存在超預期可能,通信板塊或將直接受益。
  • 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攻關團隊匠心打磨自主氣象「晶片」
    攻關團隊自2015年組建以來,在團隊首席科學家沈學順帶領下,各研究方向首席和團隊成員密切合作、協同攻關,建立了我國自主發展完整鏈條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現有GRAPES系統的預報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減小,構建了從局地公裡尺度到全球25公裡尺度的GRAPES氣象災害精細化數值預報體系。
  • App與WISE-Marketplace加速工業4.0應用
    楊瑞祥以智能製造為例說明,過去幾十年,IT與OT很大程度提升了製造業的生產效率,但是工廠的信息化與自動化程度再高,許多工廠製造流程仍然需要作業人員;如今大數據、雲端、AI、傳感器、通訊等科技融合IT與OT,並且透過數據搜集、分析來模擬現場人員的智能判斷,甚至是以深度學習模型來自動形成超越人類智慧的判斷,將促使工廠加速從功能驅動的運作模式轉向以數據驅動的智能化模式。
  • 看看新款特斯拉Roadster如何在Maximum Plaid模式下加速
    值得慶幸的是,有關新款Roadster加速測試的視頻慢慢洩露出來,而且看起來相當令人難以置信。
  • 集合預報和多模式集成預報的應用
    近年來主要從事集合預報、多模式集成預報、統計降尺度預報技術研究。  主持人: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集合預報和多模式集成預報技術是天氣預報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其豐富的數值產品已成為國際主流氣象機構預報的主要參考。世界氣象組織(WMO)對集合預報技術在全球的推廣應用也非常重視。中國氣象局也致力於推動集合預報技術的應用。
  • 數字政府全球排名中國躍升,九次方數據資產運營加速城市應用落地
    當前,改革建設的關鍵在於其目標狀態及推進路徑,目標狀態體現了數字政府的發展方向和願景,而推進路徑是實現目標狀態的方法和舉措,兩者是突破名詞概念化、標籤化、口號化藩籬,解決「怎麼做」的關鍵問題所在。落到如何推動「數字政府」加速實現上,九次方大數據創造性的提出「數據資產運營」路徑,每到一個城市,九次方大數據因地制宜為其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方案,協助政府將合法開發的數據資源進行融合應用。
  • 從「大戲」到「好戲」: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加速5G應用「高品質...
    針對不同的行業需求和場景,中國電信5G定製網將專網客戶分為廣域優先型行業客戶、時延敏感型區域政企客戶及安全敏感型區域政企客戶三類,分別提供"致遠"、"比鄰"、"如翼"三類定製網服務模式,加速行業轉型。  在具體落地方面,"致遠、比鄰、如翼"三類服務模式已在不同行業落地驗證。
  • 特斯拉ModelS百公裡加速達2.34秒:約1秒提升背後有玄機
    自2015年特斯拉Model S推出全新的「Ludicrous Mode」(狂暴模式)後,其百公裡加速時間便走上一個新臺階。據雷鋒網了解,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已對外宣布,特斯拉Model S P100D從0到60英裡(96公裡)加速時間由原來的2.5秒進一步降低至2.4秒。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就在10多個小時前,埃隆·馬斯克再次發表推特稱,「從之前的測試數據看,,是可以實現的。」
  • 4.3s百公裡加速堪比卡宴,2021款唐DM再推中國旗艦SUV性能新高度
    出道即巔峰,以4.9s加速成績刷新行業認知唐DM出道即巔峰,第一代唐DM便以百公裡4.9s的加速成績驚豔到整個汽車圈,刷新了消費者對中國中型家用SUV的認知。要知道,唐DM只是一款售價30萬左右的SUV,這樣的加速性能在當時媲美百萬級的運動型SUV。
  • 圍觀博鰲青島論壇 全球模式韓博士診所閃亮登場
    本次全球健康大會的組織,充分體現出青島市政府的前瞻性和全球格局,將極大推動健康產業落地,加速青島健康產業轉型,促進青島發展。,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解決廣大老百姓看病的難題;第二、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進行思考研究策劃,尋找解決百姓醫療問題的路徑,根本在於醫療人才建設和基層醫療建設,解決了醫療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如女性健康問題、婦幼健康問題等,同時又符合國家政策,為健康中國戰略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服務;第三、加強大健康產業醫療創新模式的探索,如基層醫療、醫養結合、賦能保健、兒童健康、對於成熟的創新模式在全國推廣;第四、大健康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