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硬筆楷書用古帖的話是不是小楷比大楷效果好》
文/讀美者
本文整理自
讀美者
對於一個提問的回答
歸屬於
讀美者答疑專欄
……………………
這個問題的原句如下
回答如下,
………………………………
讀美者,答:
這個問題看上去簡單,好象可以隨口回答。但是,
細審未必。需要較全面的回答,以作決定的參考。
對於此問,如是復題主:
1、硬筆可以用古帖練。
稍微看得過去的硬筆現代帖的樣本,
它們的始作俑者誰沒有從古帖浸染過?所以,如溯其源。
2、硬筆字,用古帖練,可得文氣,有雋秀味,既可適目,而不是網紅膩味的漂亮字。當然這個見仁見智,需要考慮自己要什麼和喜歡什麼。
3、硬筆可以用古帖練時,用「摹」比用「臨」好。後面講。
4、古帖的楷書有三種。大楷,中楷,小楷。
5、大楷,也稱擘窠大字。
擘窠,音博科。摩巖與題壁多見。
朱熹的千字文書法即用大楷。大楷常見尺寸二十公分、及以上。
6、中楷。古帖傳者薰習者用之者,最多見。
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即中楷。
中楷,其最常見的尺寸,古稱三寸,
現在常用的,初學所用田字格中,不大於八九公分的字。
7、小楷,小至蠅頭小楷,多見者,常是與現代鋼筆字類似。趙孟頫小楷道德經即是。
8、大楷,中楷,小楷,並非涇渭區隔。
如果以毛筆書法論,
初學,應從大,不從小。
用短鋒開始,用至提鬥,最後收至雞距筆,這樣的小楷效果最好。為什麼?
9、蘇軾講,作大字,應如小字,作小字,應如大字。
什麼意思?小字易拘役,筆劃易緊且死,故應消散。
讀一下鍾元常宣示表即可知。
是指,筆與筆之間,存在著,即,搭,接,透,四種狀態。
作大字容易垮,所以要象小字一樣,能夠做到均間,而不是緊一坨,松一坨。作大字如作小字者,讀一下蘇軾的楷書《豐樂亭記》可知。
10、回應第一個要點。
要用「摹」。因為古帖,毛筆,提按是表現力的重要部分,而硬筆不是,所以硬筆可以習得古帖的結字。結字不是結構。[書門答納]的「結字的重要性」一文已有所述,此處不贅。
11、怎麼「摹」。臨取其勢,摹取其質,即,「摹」,可以習得筆劃每一筆落紙的位置。一個人的字,每一筆落紙的具體位置變了。其字貌一定就變了。這就是為什麼毛筆書法薰習者,在得法的情況下進步了,並未刻意鋼筆字提升,旁人都會評價其鋼筆字寫好了,的原因。
12、怎麼進行「摹」的準備。把古帖,縮小複印到自己需要寫鋼筆字的大小。再準備多張硫酸紙,或透明的薄紙。然後,準備一支鈍頭的鉛筆。因為太尖破紙。每天A4的,蒙在複印稿上,在原帖的筆劃中心線運筆。每天不多於二十字即可。
建議。供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