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筱銘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那些身材優越,個子比較高的人,很容易被人一眼看到,因此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長成大高個。
其實,究竟能不能如你們所願,通過看孩子身上這幾個特徵就能看到——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琳琳常聽別人說,「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因此總是擔心自己個子不高,會影響到兒子。
於是自打兒子上學,琳琳就專注各種美食,想要通過食物給孩子加強營養,為此還購買了不少補品。
可是上學後孩子活動量減少了,加上每天吃得又很多,最後小孩不僅沒有長高,反而成了一個又矮又胖的小胖墩。
琳琳有些擔心,就將娃帶去了醫院,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後發現,兒子的身高沒有出現任何的變化,反倒是生長速度在下降。
醫生向琳琳了解下孩子的情況,然後說道:「不要再給孩子這樣吃下去,娃的腸胃功能還比較弱,吃這些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增加腸胃的負擔,導致沒有被吸收掉的脂肪堆積在體內,不利於健康生長發育。」
聽完醫生的話,琳琳沒有想到自己是好心辦了壞事,要幫助孩子減掉身上的肉,不然以後該是個矮子了。
醫生這時候說道:「你大可不必這般,你看看孩子的雙腿,將來的身高不會矮。」
1、腿長佔身高的比例大
相信不少人看過韓劇,裡面的「長腿歐巴」總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身高中腿長佔了很大的比例。
在達文西著名的著作《維特魯威人》中,充分表露出人體的比例,腿部長度佔身高的比例較大。
而根據最美身高黃金分割顯示,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比例為5:8,肚臍以下的部分等於身高的0.618,大約人的腿長等於身高的0.55。
因為股骨頭一直在髖臼內部,不容易被測量到,因此全腿長不易被準確測量出來,但是專家通過統計研究調查得出結論為:腿長=(會陰高/身高)×100。
因此,如果孩子的腿長,身高也不會矮。
2、大腿長
據統計調查發現,大腿理想尺寸=身高(㎝)×0.341,小腿理想尺寸=身高(㎝)×0.21。
且通過科學研究表明,人的骨骼生長發育都存在著一定的比例,大腿長的孩子,身高會比較高。
據專家通過對成人的股骨和身高進行測量後得出結論,股骨骨骼約佔全身骨骼的12.28%,例如身高為160釐米時,股骨長約為19.648釐米。
因此,如果孩子的大腿比較長,將來也會是個高個子。
3、腳長
我們自古就有「立七坐五盤三」的說法,即人在筆直站起來時的身高約為腳長的7倍,這句話說明了腳長與人身高之間的聯繫。
且現在通過專業的數據調查和研究後發現,人的身高為腳長的7~7.5倍,具體計算身高公式為:成人身高(cm)=13歲時的腳長(cm)x7±3(cm)。
因此,如果孩子的腳部很長,身高也就不會矮。
綜上所述,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腿部看看娃將來的身高,但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為據研究發現,娃的身高七成來源於基因遺傳,三成來自後天因素的影響。
1、保證睡眠質量
據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八成的生長激素會在夜晚分泌,尤其是在夜晚10點~2點,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時能夠達到最旺盛時期。
且人體只有在擁有的充足睡眠後,才能夠讓身體的新陳代謝、激素調節、排毒等更好地完成,並以良好的狀態面對第二天的生活、學習等。
因此,家長每天讓娃晚上9點左右就上床入睡,這樣就能讓他們在10點的進入深度睡眠,幫助身高快速增長。
2、保證營養充足
孩子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營養元素的補充,身高的增長也不例外,因此家長要想娃將來長成大高個,就需要保證營養均衡、全面攝取。
營養協會建議:4~12歲的兒童每天的熱量1830~2470千卡,蛋白質30~75克,鈣500~1000毫克,鋅在6~15克,還要注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補充。
3、堅持適量運動
據研究發現,孩子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有助於體內的血液循環,對於身高的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且有專家通過統計調查表明,那些熱愛運動的孩子, 比不愛活動的娃平均身高要高出4~8釐米。
因此,家長在平時可以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讓他們愛上運動,起到促進身高增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