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弒母案」歷時四年多終於開庭審理了。
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2月24日上午對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罪一案進行開庭審理,吳謝宇即發生在2016年的「北大學生弒母案」中的當事人。
昔日的北大才子在庭上供述作案動機:殺媽媽是為幫她解脫,出於報復向親戚借錢。
案件始末
2016年2月14日,情人節,福州市晉安區桂山路某宿舍5座102單元內,發現了一具被包裹成「木乃伊」般的屍體,死者已經死去多時。
經過法醫鑑定,兇案發生於2015年7月11日,死者謝天琴的兒子吳謝宇,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2015年7月中旬左右,吳謝宇開始給自己的眾多親戚朋友發簡訊借錢,稱自己要去美國讀書了,母親謝天琴也會陪他一起去,所以希望大家能先借他們些錢,於是,144萬元陸陸續續轉到了母親謝天琴的銀行卡上。
其實吳謝宇殺母,早就有預謀,根據警方調查顯示,早在2015年6月,吳謝宇就已經網購了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墊、防潮劑、抽溼器等物。
7月11日,吳謝宇殺害母親以後,這位昔日的北大才子,卻把所有的才智,都用在了和警方「鬥智鬥勇」上,直到3年後,也就是2019年4月25日,潛逃1380天之後,北大學子弒母案當事人吳謝宇,警方才在機場抓捕了吳謝宇。
吳謝宇被捕一年半後,2020年12月24日,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在弒母后的第1994天,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
吳謝宇在庭審現場滔滔不絕。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
他是一個被北京大學提前錄取,拿到「廖凱原獎學金」,英語GRE的分數高達全球前5%的天才。
他也是一個網購剔骨刀、菜刀、鋸條、活性炭、紅外線報警儀,布置藏屍房間,騙取親戚巨額錢款,殺害自己母親的殺人犯。
法庭之上,他自我剖析,把自己的變化歸咎於父親的病逝。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媽媽好多事不和我說,不讓我操心。」
他為自己找藉口,將殺死母親視為「極端的愛」:我們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甚至表示,「殺害母親這件事,就像是完成一個數學模式,每一步該怎麼準備、安排、實施都在控制之中」,「當時覺得這種方法是最偉大的」。
所以,他將母親的「死期」,選定在2015年7月10日,與他的生日10月7日相對照。
他對檢方的指控供認不諱,痛哭悔罪,卻絕口不提步步為營的犯罪情節,他在用一層又一層的『故事』包裝最核心的犯罪動機和犯罪心理。
他試圖給自己的犯罪做「合理化」的論證,以減輕自己的罪感。
事實上,他根本沒有認識到弒母有什麼不對。
為什麼像吳謝宇這樣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會弒母呢?
李玫瑾教授的這樣說:「吳謝宇的某些交代並沒有如實地說清楚真實動機過程,這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餘地應付現實、應付各種人,但他的內心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
聰明的孩子更難養
南寧殺害親生父母,蓄意逃亡到柬埔寨的22歲黃某陽,生長在高知家庭,是個海歸。
青島那個打著按摩的幌子,用絲帶勒死律師母親的15歲女孩小瑤,是年級優等生。
南京那個不服管教,揮著菜刀砍向母親的高三男孩李某某,是年級第一名,班裡的「進步之星」。
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發生在非常優秀的孩子身上,那些人們眼中的「好孩子」,他們為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和工作,但發現所有那些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內心還是空蕩蕩。
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維繫他人眼裡良好的自我形象,但是又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做,因此做得非常辛苦,疲憊不堪。
這是吳謝宇在揮霍完金錢之後因為缺錢去做男模的照片。
常年的壓抑,導致吳謝宇在殺害母親以後,去酒吧陪酒,去做男模,在夜場做鴨,與妓女求婚,活得無比誇張。
或許是厭倦了媽媽一直要求她扮演的好孩子學霸角色,想去扮演更多有趣的角色。
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背負著空前的學業壓力,和與之俱來的沉重的情感負擔。
孩子們積累了太多的情緒,可家庭不允許t發洩,也沒有人幫t忙疏通心理的垃圾。
社會以分數、排名、名校和證書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功利性被放大,父母的焦慮,直接架空了孩子的心。
於丹說過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用來成全人的。」
所以,永遠別把孩子逼得太緊,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