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寶寶頻繁咬嘴唇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是來自於一個媽媽的求助,也就是她的寶寶如今是一周七個月的樣子,寶寶頻繁的咬嘴唇已經有半年時間,打罵都用上了,可沒有一點效果,還是喜歡咬嘴唇。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其實並不然,這只是一個孩子遲到的口腔敏感期而已。
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沒有多久,他就會出現用嘴巴吐泡泡,或者是有一個條件反射的吸吮動作,包括後面的吸吮手指頭一系列的表現,這個時候剛好是他用口和手去感覺事物的過程。
可正好那一段時間,父母會覺得孩子頻繁的吃手,不太衛生,或者用保護手套把孩子的手給保護起來,制止了寶寶的舉動。
那麼,在生長的這段時間,一個正常的口腔發育被幹預了,以至於孩子慢慢的長大之後,這個遲到的口腔敏感期就再次進行了。
並且被遲到的口腔敏感期,如果還沒有順利的度過,等孩子長大之後,有可能到了四五歲、十幾歲還會出現咬嘴唇、啃手指的習慣。
當面對孩子身上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有一個科學的看待,避免用打罵的方式去對待孩子身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
說到怎麼幹預的,下面是我給父母的幾點建議:
一、父母調整好心態
雖然這只是一個孩子咬嘴唇的事情,但是不管涉及孩子身上出現的任何問題,父母都是要調整好自己的一個心態。
上面也說到了,孩子頻繁咬嘴唇已經發生了半年的時間,但是按照道理半年時間結束了,孩子口腔敏感期本應該能夠得到緩解和過渡。
可正由於父母的一個打罵,讓這個舉動繼續在進行,因此,你在不清楚原因的時候,越是制止孩子,那麼孩子越是不會聽你的。
尤其孩子比較小又不會表達,或者有自我意識的時候,溝通這一塊是起不到任何效果,包括打罵的方式也是,更會加重惡化這個問題,甚至會傷到彼此的親子感情。
那麼,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父母放鬆心態,儘量做到共情,也就是先理解孩子這一現象的發生,再去了解事情發生的根源在哪裡。
二、適當的引導孩子
(1)不要幹預他,給孩子時間
孩子出現咬嘴唇的情況,不要去幹預她,越是幹預,她越是會反抗和繼續。
就像有一些孩子,想要一個玩具的時候,他在地上撒潑不起來,你不去管他,他自然就會爬起來是一樣的道理。
且一般來說,孩子到了2歲左右,這個情況都會慢慢的去緩解,不過前提是父母不要多加幹預。
(2)儘量讓孩子的嘴巴「不得空」
所謂的嘴巴「不得空」,可以在孩子有出現啃嘴巴的時候,給她拿一點愛吃的水果或者是小零食,去減少孩子頻繁咬嘴巴的頻率。
或者是提供更多軟硬不同的食物,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牙齒、嘴巴在吃不同食物的時候,口腔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3)多帶孩子,一起進行親子互動或者是戶外遊玩
其實我們都會發現兩歲左右的寶寶,他不只有一個咬嘴巴,還有喜歡咬各種玩具、咬鞋子、咬桌子、咬人的一個問題。
但是你會發現,當和孩子做親子互動的時候,他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因為他的注意力根本就沒有集中在那個上面,也就是他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簡單來說,孩子正是因為沒有事情可做太閒的,不信,你把你的孩子帶到遊樂場去玩一圈,你就會發現孩子去玩的時候,根本就會忘記啃嘴巴、啃手指頭這個事情,哪怕會有出現,出現的次數也不會很高。
所以說適當的帶孩子出去玩,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有效的一個親子互動也是能夠減少孩子這樣情況的發生。
三、帶孩子上醫院檢查
如果父母擔心,那麼可以把孩子帶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因為不確定孩子是不是因為身體缺少某些元素造成的一個咬嘴唇或咬其他東西的現象。
另外一歲多到兩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長牙齒的階段,長牙齒都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原因造成孩子喜歡去咬其他東西去緩解牙齒出牙的疼痛。
佑佑兜兜媽媽的總結
我家的大寶在這個兩歲的時候,出現最多的行為就是喜歡咬指甲,那個時候他的指甲都是不需要剪的,他都直接把十個指甲都給咬掉了。
在他那個時候,我只要他把手洗乾淨了,別把指甲吃到肚子裡面就好,到現在他5歲了,這個情況基本上就沒有了,也就是已經順利的度過了一個口腔敏感期。
因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父母,孩子不管是咬嘴巴、咬指甲、咬東西、咬人,這都是在孩子發育的過程中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父母不必過於焦慮,不要去命令孩子立刻改掉這個問題,因為你不去幹預她,他自然也會好的,只是時間長短不一而已。
當然,要想讓孩子順利的度過,不止時間,還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和愛,還有學習,學習之後,我們才會更加的懂我們的孩子。
最後,希望我們的父母能正確看待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也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順利度過口腔敏感期的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