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評出的22大電影明星都有誰?

2020-12-16 張再坤

1962年,文化部評選出了22名「新中國人民演員」,分別是: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

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于洋、謝芳;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李亞林、張園、龐學勤、金迪;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田華、王心剛、王曉棠;

上海青年藝術劇院的祝希娟(後進入上影廠)。

這22位明星,代表了當時新中國影壇的老、中、青演員,都是當年轟動一時、在民間引起空前反響的佼佼者,觀眾俗稱為「22大電影明星」。

「22大電影明星」的巨幅照片在全國各地電影院懸掛以後,立即掀起一股「追星」旋風,喜愛這些明星的廣大觀眾前往電影院看電影之前,都會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們的巨幅照片前,把他們的閃亮風採與在此之前所塑造的銀幕形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此後兩年,這「22大電影明星」中的趙丹、於藍拍攝了《烈火中永生》,孫道臨、上官雲珠、謝芳拍攝了《早春二月》,王曉棠和王心剛以「銀幕最佳伴侶」的青春組合形象亮相《野火春風鬥古城》,達到了他們演藝事業的又一個頂峰。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臺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曲。

秦怡,1922年2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省高郵市,中國影視、話劇女演員,表演藝術家 。

1938年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話劇演員,1941年成為中華劇藝社演員。1946年憑藉在影片《遙遠的愛》中的演出成名。建國後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50年代因主演《馬蘭花開》被中國觀眾所熟知。1983憑藉電視劇《上海屋簷下》獲得第1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稱號,2005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2008年獲選第7屆中國十大女傑,2009年獲得上海文藝家終身榮譽獎及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國家一級演員。1956年,應長春電影製片廠之邀,參加了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從此開始電影藝術生涯。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 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東黃縣,原名於延江。 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團長,表演藝術家。演員、導演。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王曉棠,1934年1月出生於河南開封,原籍江蘇省南京市,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電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副主席,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少將軍銜。

於藍,漢族,遼寧岫巖人,演員,藝術家,事業家,曾用名於佩文、韓地。

1938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演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修班;1949年開始登上銀幕;1981年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成為首任廠長。

王丹鳳,女,原名王玉鳳,原籍浙江寧波,1924年8月23日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電影演員,90年代初移居香港。2013年獲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田華,中國電影女演員。出生於河北唐縣。原名劉天花,12歲參加八路軍晉察冀抗敵劇社,改名田華。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前線為部隊演出秧歌劇《兄妹開荒》,河北梆子《血淚仇》、話劇《戰鬥裡成長》、《大清河》等。

龐學勤,1929年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1944年,參軍,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文工團員、炮兵連指導員。電影演員。代表作品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2015年,在珠海去世。

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金慧琴,曾名金狄。原籍江蘇蘇州,1933 年2月25日生於上海。1959年在《我們裡的年輕人》中成功地飾演農村女青年孔淑貞。1960年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趙丹(1915-1980),原名趙鳳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生長於江蘇南通。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20世紀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白楊(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原名楊成芳,湖南省汨羅市古侖人,中國電影、戲劇表演藝術家。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籤約,與趙丹主演《十字街頭》、《 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舉成名。作為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中國女演員,白楊也得到了國際傳媒的矚目,英國《泰晤士報》稱其是中國的「葛麗泰·嘉寶」。於1996年9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張瑞芳,著名表演藝術家。原籍北京,生於河北保定。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臺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臺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上官雲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江蘇江陰長涇鎮人。原名韋均犖[luò],字超群,家中排行第五,小名亞弟,又名韋亞君。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影協會員,上海影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務委員。

上官雲珠,幾乎走遍上海灘大大小小的演出團體,即使沒有報酬也要參加演出。因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麗人行》《希望在人間》《萬家燈火》等經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而蜚聲影壇。上官雲珠於1962年入選「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文革」爆發後遭到江青集團迫害,跳樓自殺。

孫道臨(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孫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於北京。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導演、朗誦藝術家。多次獲國內外電影藝術大獎,出任加拿大蒙特婁等國際電影節評委。歷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華夏影業公司藝術總監。2007年12月28日上午8點59分,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代表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烏鴉與麻雀》。

謝添出生於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去世,中國著名演員、導演。

謝添為中國影協第三至五屆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就讀於天津英文商務專修中學。1933年在天津開始業餘話劇演出,曾參加鸚鵡劇社,演出田漢、曹禺等人的劇作。作為演員,謝添被稱為「銀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譽為影視界「四大名醜」之一;而作為導演,更是被譽為「中國的卓別林」。

崔嵬(1912—1979.2.7),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暉、崔浚、瘋子,後改名崔嵬。山東諸城市昌城鎮王家巴山村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劇作家。代表作品《紅旗譜》,《青春之歌》,《小兵張嘎》。

陳強,本名陳慶三,1918年出生於河北寧晉徐家河,表演藝術家。喜劇演員陳佩斯的父親。

1939年, 陳強參加晉察冀邊區聯大文工團,開始正式戲劇演出活動。1962年,憑藉《紅色娘子軍》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1964年,獲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09年,在獻禮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經典電影形象」評選活動中,陳強獲得了「經典電影形象」大獎。2012年6月26日21時38分,陳強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張平(1917——1986),1917年11月20日生於江蘇省崑山縣,原名倪家駒、倪夢良,祖籍山東曲阜,家奉回教。在影片《探親記》中,他飾演了為救戰友而英勇犧牲的三兒;在影片《糧食》中,飾演了勇敢、機智、富於幽默感的兩面村長康洛太;在《怒潮》中,飾演了深孚眾望、虎虎有生氣的農會委員長邱金;在《小兵張嘎》中,飾演了樂觀堅毅、詼諧風趣的區遊擊隊偵察連長鍾亮;在《千萬不要忘記》裡,飾演了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後代的老工人丁海寬。

李亞林(1931--1988)電影演員、導演,遼寧安東(今丹東)人。1953年畢業於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演員班。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導演,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1年《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4年《為什麼生我》,分別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7年《井》獲第十九屆義大利陶米爾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三等獎。

張圓(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張祖澤。河南衛輝人。1949年相繼在華北大學三部和中央戲劇學院學習。1950年入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班學習。1953年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祖國的花朵》、《沙漠裡的戰鬥》、《水庫上的歌聲》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58年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羌笛頌》、《兵臨城下》、《景頗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導演。1980年起任導演。作品有:《紅牡丹》《十六號病房》、《黃山來的姑娘》、《中國的「小皇帝」》等影片。

祝希娟,女,1938年出生於江西贛州,成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國戲劇表演藝術家。高中畢業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因在影片《紅色娘子軍》中飾演女主角,獲得1962 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曾創造6億觀影人次) 22大影星,此後又拍攝了《燎原》、《啊!搖籃》、《法人代表》等影視劇。上世紀末定居美國。

相關焦點

  • 兩張畢業證書 折射上世紀六十年代教師的成長路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已徵集展品數千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攝影報導9月10日正值第35個教師節,你可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從高中畢業生成長為人民教師需要經歷哪些階段的學習和培訓?教師這個職業又有著哪些要求?
  •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9月18日,在金獅獎大放異彩的影片《小丑》發布全新IMAX海報。由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穿著紅色西裝在城市街頭洋洋自得,背景中一輛被點燃起火的汽車照亮整個夜晚。在8月底威尼斯短暫亮相後,10月4日,全球觀眾將會一睹這部電影的風採。
  • 上世紀80年代的「水果裙」又回來了!個性還百搭,誰穿誰好看
    生活中,每一個女生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加時髦,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自信,還有可能招來桃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敏銳的時尚嗅覺,大部分人還是會去跟隨一些女明星,或者是時尚達人選擇適合自己的穿搭,了解目前的時尚動向。當然,這兩種方法既簡單,又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
  • 比爺爺奶奶年紀還大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就有了電影院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的戲劇和電影就繁榮活躍。改革開放前,廈門就已有17家影院。「彼時,廈門城市面積約5平方公裡,人口不過十來萬人,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影院,在當時全國也是少有的。」民俗專家郭坤聰感慨。  這些比爺爺奶奶還老的「祖輩級電影院」,如今都還好嗎?就讓我們跟隨郭老去了解那些「祖輩級電影院」的前世今生。
  • 他是《廬山戀》耿樺父親,與22大電影明星張圓獻新中國銀幕第一吻
    No.1說起電影《廬山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如果說起溫錫瑩,人們可能就一頭霧水了。但假如再說起《廬山戀》中耿樺的父親,大家一定會想起那個儒雅中透著慈祥,威嚴中不失親和的老幹部——耿烽。對,耿烽的飾演者就是本文主人公、著名表演藝術家溫錫瑩。
  • 美國評出20部最偉大愛情電影
    美國評出20部最偉大愛情電影2002年06月13日09:14:19 人民網    《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近日被一家名為「美國電影研究所」的機構評選為「美國最佳愛情影片」。這部於1942年拍攝的電影由漢弗萊·博加特和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黑白片在擊敗了《飄》(《亂世佳人》)和《西區故事》(《夢斷城西》)後獲得這一榮譽。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在本次評選中名列前五名的愛情電影都是45年前拍攝的,只有兩部在70年代拍攝的電影入選前10名,它們是《往日情懷》和《愛情故事》。
  • 老照片:22大明星的全家福,每張都有故事,王曉棠那張卻令人心痛
    說到「22大明星」,真的像天上璀璨的星星,永遠閃耀在廣大影迷的心間。而對於他們的一切,都是影迷最關心的話題。今天,雅清就想通過老照片的形式,來為大家展示「22大明星」的全家福。其中每張都有故事,從中我們能感受他們當時的幸福,家庭的和睦,以及天倫之樂所帶來的溫馨。
  • 這部90年代的香港搞笑電影雲集了多少大牌明星,看看你認識幾個
    樓南光在此片中又充當了一回好色的漢奸,挺搞笑的,你看那猥瑣的表情,猥瑣形象的必備裝備,大黑框眼鏡,他不演這角色都白瞎了。大傻哥出場,本來長的挺雄偉的人,可惜吃錯了藥,在片中成了娘娘腔,真難為大傻哥了,回頭再看看大傻哥霹靂先鋒裡法官的角色,差別還真挺大的。
  • 20世紀90年代,每一個香港女明星的頭髮都在勾人魂!
    到之前為止,短視頻是時髦的,所以上世紀代的這些香港明星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閃爍的微笑讓人上癮,只是因為那個年代沒有ps,但他們仍然是美,如此獨特,並實現許多無與倫比的經典。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剛好恢復了高考,上山下鄉的青年也逐漸被分配了工作,所以當時得到金飯碗工作主要是一些知青和能夠考上大學的學子。那麼當時都有哪些金飯碗工作呢?在業內被很多學者認可並且在當時被無數老百姓追捧的最熱門的職業之一是供銷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剛剛改革開放,資源有限,為了按勞分配資源的分配,國家成立了合作社,專門為老百姓售賣生活用品和食物,百姓們憑藉票據去兌換這些所需的東西。
  • 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明星:知道你都老了!
    電影放映後,受到全國人民熱烈歡迎,據當年統計觀看電影的人數僅次於《白毛女》(田華主演)。1961年6月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藝工作會上周總理對電影給予了高度肯定,並親切問候了達吉的扮演者陳學潔以及其他工作人員。 但就是這部電影在文化大革命中卻被批判為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觀的大毒草。
  • 獻給走過五十、六十年代的朋友,每一首歌,每一張圖,都是經典!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們,現在大的有六十九,小的有四十六。上學都在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當時我們的主課只有語文和算術兩門,比起現在孩子的重磅「zhayao包」來,輕鬆多了。我們學的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第二課是「中國共產黨萬歲」,第三課是「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主人」.
  • 說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過春節,你那裡都吃些什麼?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農村過春節,我們這邊吃「六大盤」,寓意「六六大順」,盤子比較大,一盤頂現在4盤菜,我家是祖傳青花鯉魚盤,與電視裡鑑寶青花官窯大盤差不多大。
  • 上世紀80、90年代的臺灣「甜歌皇后」韓寶儀等,你喜歡聽誰的歌
    上世紀80、90年代,臺灣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歌手,其中,有幾位被歌迷稱為「甜歌皇后」,她們的聲線唱法雖然不同,但歌聲都很甜美。這其中,首先要說鳳飛飛。鳳飛飛又被稱為「帽子歌后」,因為她在唱歌時,喜歡帶著不同的帽子。
  • 七部值得一看的上世紀50-70年代美國經典科幻電影
    二戰後美國科幻電影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小格電影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七部上世紀50-70年代的科幻影片,一起來了解下早年的美國科幻電影。1.該片為五十年代經典科幻電影,在1995年被納入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名單。2.《禁忌星球》 Forbidden Planet (1956)《禁忌星球》由弗雷德·威爾科克斯執導,沃爾特·皮金、安妮·弗朗西絲、萊斯利·尼爾森、沃倫·斯蒂文斯主演。
  • 「36塊萬歲」的年代,我在南市老城廂看電影
    在這個橢圓型的周長9裡,面積200公頃的環城園路內,曾有過兩家電影院,文化電影院和南工分部影院。但在老城廂人的口中,它們分別被戲謔地稱為「登山電影院」和「望遠電影院」,兩個名稱合在一起,就是「登山望遠」,頗有氣勢和詩意的。原因何在呢?  「望遠電影院」的位置,在福佑路236號,處於豫園商場外圍。它的前身為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的小世界遊樂場的底層。
  • 上世紀90年代的高校排名:原來這些高校一直都很厲害
    提及高校排名,很多人都認為是最近興起的事情,因為就目前來說,國內國外的高校排名五花八門,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指標,誰都試圖去說服他人,但是誰也無法真正地說服誰。所以造成了各大高校排行榜都會有人喜歡,也會有人吐槽。
  • [湖村漁事]釣烏子——上世紀六十年代雜憶(27)
    它是湖中的地主老財,生性兇猛,惡狠狠兇巴巴的,胃口奇大,吃起其它小魚小蝦,毫不嘴軟,一條半斤重的黑魚一口吞下一條二三兩重的鯽魚、鯉魚不在話下。有時,它甚至能大口吞食其它黑魚產卵孵出的幼苗。  可它對自己產卵孵出的幼苗,卻是拼命護衛。  每年五六月份,天暖,水溫,草盛,荷葉田田蒿叢搖曳,就是黑魚產卵季節。一條成年黑魚每次產籽一萬多粒。
  • 從《綠皮書》看美國歷史 -- 六十年代的自由與反抗
    似乎故事本身沒有什麼獨特,但是當下的時代背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鋼琴家巡演的初衷及風骨,還有賦予故事無與倫比的唯一性。通過描寫白人司機與黑人鋼琴家的相處對黑人認知的轉變,及黑人鋼琴家同樣具有的刻板印象的自我認知的覺醒,還有對階級差異的反向諷刺。
  • Netflix評出十大最受歡迎電影
    Netflix本周發布了一個罕見的瀏覽數據,評出了網絡上十大最受歡迎的原創電影。現在,我們不知道Netflix是如何確定這些數字的,也不知道是什麼規則,但統計數據確實告訴我們哪些電影最吸引人。 數據巧妙地指出:「所有10部電影都是在過去三年裡發行的,其中大部分是在過去12個月裡發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