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湖南大學主辦的首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嶽麓峰會」在長沙召開。
紅網時刻長沙12月6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張善超 )如何建立湖南高校與中小學的聯繫?集團化辦學走向何方?如何構建美的中小學文化?12月5日,由湖南大學主辦的首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嶽麓峰會」在長沙召開,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長沙、湘潭、嶽陽等地中小學的校長、副校長及相關管理者共計130多人齊聚嶽麓山下,共同研討中小學的改革發展問題。
開幕式由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總支書記陽徵主持,湖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陳偉教授、湖南省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華教授、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鄧芸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峰會主要分為大會報告和嘉賓對話兩個環節,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楊小微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張東嬌教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蔣凱教授、南京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操太聖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尹弘飈教授五位專家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楊小微指出,探索集團化辦學,採取委託管理、強校帶弱校、學校聯盟、九年一貫制等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既是推進我國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助力教育走上治理現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學校文化建設方面,張東嬌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目的,包括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形成價值驅動型學校,引導學校成員過上氣質優雅、舉止從容、內容完整、精神健康的美好教育生活。學校文化建設是時代畫幅中文明美好的小窗,中小學要運用多種手段落實好的、實的、美的價值取向,建設秀外慧中的學校文化。
「150分鐘,聆聽三位領導、五位名校教授的講座,變革時代,面向未來,讓我們認真審視基礎教育,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取向和手段,加強校本教研,用現代化理念治理集團化辦學,為培養未來社會的完整的人做出基礎教育人該有的貢獻。」參加峰會的長郡梅溪湖中學督導室主任劉鵬飛表示。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餘小波教授表示,本次嶽麓峰會的舉辦,旨在探索高水平綜合性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進湖南大學服務基礎教育的有效途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基礎教育是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基礎環節和奠基工程,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更深入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引領,也將會是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嶽麓峰會」需要持續關注和研討的話題。
來源:紅網
作者:賀衛玲 張善超
編輯:彭佩
本文為教育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12/06/868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