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縣域衛生傳媒記者:沐堯
北京市將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堅持中西醫並重。經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類別醫師,可以在綜合醫院執業範圍內開展診療活動。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可以提供中醫服務。
近日,《北京市中醫藥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交審議。《條例(草案)》明確指出,經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類別醫師,可以在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臨床科室執業,在其執業範圍內開展診療活動。另外,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可以提供中醫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現行的《關於醫師執業註冊中執業範圍的暫行規定》相關要求:醫師類別主要分為臨床類別醫師、口腔類別醫師、公共衛生醫師及中醫類別醫師。醫師不得從事執業註冊範圍以外其他專業的執業活動。
可見,《條例(草案)》的此項規定,或將破除中醫醫師和其他臨床醫師之間的壁壘。獲取中醫醫師資格的醫生可參與到其他科室的診療活動中來。臨床類別醫師通過系統中醫藥知識的培訓及考核後也可以提供中醫服務。
1
各區應至少辦一所三級中醫醫療機構
《條例(草案)》擬規定,北京市各區人民政府應當至少舉辦一所三級中醫醫療機構,區人民政府合併、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性質的,應當符合北京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並徵求市中醫藥主管部門意見。
同時,還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明確舉辦中醫診所實行備案制。支持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開辦中醫診所、門診部,為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開辦中醫診所提供相關便利。
北京市司法局局長李富瑩在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擁有中醫醫療機構1224家,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71家)均設立中醫科,共有中醫醫師20899人和中醫床位數25519張,千人口中醫醫師數(0.97人)、千人口中醫床位數(1.18張)均位居全國前列。就全市而言,佔比11%的中醫醫療機構貢獻了24.7%的醫療服務量。
2
突發公衛事件要中西醫聯合救治
為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條例(草案)》規定市、區政府將中醫藥服務納入北京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將中醫藥防治納入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實行中西醫聯合救治;鼓勵醫療機構開展治未病服務,在提供診療服務同時提供中醫健康管理建議。
《條例(草案)》要求,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北京市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組織中醫藥專家研究制定防治方案,選派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醫學救援,實行中西醫聯合救治。
同時,《條例(草案)》對規範學校教育、師承教育做出了相應規定,提出有必要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辦公室主任劉玉芳認為,人才培養作為中醫藥傳承的重要內容,是中醫藥學術理論和技術專長得以薪火相傳的核心,也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劉玉芳建議,首都中醫藥教育資源豐富,有條件進一步完善首都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健全中醫藥繼續教育制度,擴大繼續教育培訓規模,加強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鼓勵非中醫醫師學習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有效推動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醫信邦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