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2020-08-03 自閉症互助圈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自閉症孩子如果只在機構幹預,時間和強度是遠遠不夠的,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視家庭幹預。常常聽到家長說,「在機構幹預就好好的,怎麼到家裡了做了兩遍就不做了?」出現這種情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家長沒有建立好指令控制,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幹預時沒有掌握正確的輔助方法。在教學中,如果給予過多輔助,孩子容易產生依賴;如果給予過少輔助,孩子可能會產生挫敗感,逃避學習。這兩種情況都不利於家庭幹預的實施。


一、輔助是什麼?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自閉症康復中有一種常用且有效方法叫做回合式教學(DTT),也是家長相對容易上手的一種教學方式,構成一個回合的元素包括五個部分。


  1. 刺激:教學者的問題、指令
  2. 輔助:教學者提供的輔助
  3. 反應:孩子做出的反應
  4. 結果: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糾正錯誤行為
  5. 間隔:兩個回合之間的停頓時間


其中,輔助是一種額外的刺激,目的是為了使孩子能夠獨立掌握某種技能本領,而人為增加的一種刺激,從而快速達到目的。也就是說提供輔助是為了幫助孩子正確完成當下的行為。輔助不僅能幫助孩子增加正確反應,還能減少錯誤反應可能性。


當一個回合中缺少輔助這一元素,就是四個元素,所以也有「回合式操作中包含四個元素」的說法。


二、什麼時候使用輔助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輔助出現在兩種情況下:


1、教學者發出指令後,孩子開始做出行為前,提供輔助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


比如說,媽媽在桌上放了香蕉和蘋果,對孩子說「把香蕉給我。」並同時指了指香蕉,孩子拿起香蕉給媽媽。


這個例子中,「媽媽指了指香蕉」便是一種姿勢輔助,出現在孩子的行為之前,幫助孩子做出正確反應。


2、孩子已經開始做出行為,但即將要做出錯誤反應,提供輔助幫助孩子進行正確表現。


比如說,媽媽在桌上放了香蕉和蘋果,對孩子說「把香蕉給我。」孩子準備去拿蘋果,媽媽趕緊把孩子的手放到香蕉上,孩子拿起香蕉給媽媽。


這個例子中,「媽媽把孩子的手放到香蕉上」是一種肢體輔助,出現在孩子已經開始做出行為,但即將做出錯誤反應前,減少了孩子做出錯誤反應的可能性。


三、輔助的形式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輔助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01、言語輔助


言語輔助包括全言語輔助和部分言語輔助。如孩子想要餅乾,家長對孩子說「餅乾」,孩子說出餅乾後得到了餅乾,這是全言語輔助。如果媽媽只說「餅—」或者「b」,孩子說出餅乾並得到了食物,則為部分言語輔助。


02、示範輔助


教學者示範正確的行為。如下課後媽媽讓孩子和老師再見,媽媽向孩子示範向老師揮揮手,然後說「拜拜」,孩子跟著做了。媽媽在這個行為中使用的是示範輔助。


03、肢體輔助


肢體輔助分為全肢體輔助和部分肢體輔助。如孩子去洗手,全肢體輔助為手把手帶著孩子一起打開水龍頭,洗手,關水龍頭;部分肢體輔助則是把孩子的手放在水龍頭上,讓孩子自己完成洗手的動作。


04、姿勢輔助


用手勢或者動作提示孩子,從而做出正確反應。包括用手指指向刺激物、觸碰刺激物、輕拍刺激物、眼睛看向刺激物等等(刺激物是指教學者給出的指令)。如媽媽讓孩子拿水杯,水杯則是刺激物,媽媽指一指杯子,敲一敲杯子或看向杯子的方向,都屬於姿勢輔助,能幫助孩子做出正確反應。


05、位置輔助


將目標物放在離孩子近的位置。如桌上有餅乾和薯片,餅乾的位置較靠近孩子,媽媽對孩子說「把餅乾拿給我」,孩子拿了餅乾給媽媽。這裡使用的為位置輔助。


06、內部刺激輔助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覓健 Phyllis製作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覓健 Phyllis製作


改變目標物品的一個物理特徵(顏色、大小或形狀等),使目標物品變得更加明顯。


四、如何撤除輔助


自閉症孩子在家和機構的表現差很多?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輔助的侵入性由少到多依次為:


  • 部分言語輔助
  • 全言語輔助
  • 位置位置
  • 手勢輔助
  • 示範輔助
  • 部分肢體輔助
  • 全肢體輔助


在使用輔助時,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選擇適合的輔助類型。無論選擇哪一種輔助,都要考慮如何撤除輔助,因為孩子不可能永遠在幹預,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能獨立掌握技能;但同時,應該避免過快撤除輔助,而導致孩子出錯。


撤除輔助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01、輔助從最多到最少


可以是從侵入性最多的肢體輔助到言語輔助,也可以是在同一級輔助裡輔助從多到少,比如內部刺激輔助把目標物的照片放大3倍到放大2倍,再到一樣大小。這種撤除方式通常用在教新技能的時候,指令後立即給予輔助,可有效減少孩子失敗的次數,從而減少挫敗感。


02、輔助從最少到最多


可以是同種輔助裡的從少到多,也可以是輔助的侵入性由少到多。這種撤除方式是用在維持孩子熟練掌握的技能時,先給予最少的輔助,如果孩子不能做出正確反應,在下一個回合中再給予侵入性高一級的輔助。


03、漸進式引導


在整個任務中,只在孩子需要時提供輔助。教學者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觀察孩子的反應,適時提供輔助。這種方式通常用在多步驟的任務中,如去上廁所時,孩子要完成脫褲子-上廁所-穿褲子-衝廁所-洗手

等步驟,此時可以用漸進式引導的輔助方式,在孩子有困難的步驟中提供輔助。


04、輔助延遲


對於不容易出現錯誤反應的孩子來說,可以在指令和輔助間停頓一段時間。剛開始可以是2-3秒,逐漸延長停頓時間,期待孩子自己做出正確行為。


如何在家更好對孩子進行幹預離不開正確的提供輔助,及時準確的給予輔助能幫助孩子更快的習得新技能。除此以外,撤除輔助也同樣重要,過早撤除輔助孩子容易出現錯誤反應,產生挫敗感;過晚撤除輔助也可能讓孩子產生依賴。因此,家長掌握好如何使用輔助對於孩子的家庭幹預尤為關鍵。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

參考資料:恩啟IDEA特教基礎理論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不理你,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2難以社交的背後可能和腦部構造有關自閉症孩子社交困難,主要還是源自交流非常困難。這種困難不僅僅體現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源於思維方式和感覺統合等更深層的原因。有研究表示,自閉症人士無法進行有效的社會交流,可能跟腦部構造有關。
  • 在自閉症機構上班的四個月
    from不正經紀鹿片吵,實在是太吵了,即使已經來到這個自閉症幹預機構將近4個月,我還是會被這裡的孩子時不時飆出來的高音嚇到,只好把降噪耳塞拿出來戴上。這個自閉症幹預機構,和普通幼兒園有很大不同,屈指可數的相同之處應該是這裡的老師們同樣會在每天早上的八點半在門口等待自己的學生,下午五點下課把學生送到家長手上。
  • 確診後去機構還是在家幹預?你的選擇決定自閉症孩子的未來
    經常聽到一些自閉症患兒家長的疑慮:我的孩子被醫院診斷為自閉症,可是我不相信,我還得帶他去更好的醫院檢查。而比這種不相信更讓他們覺得難以抉擇的是,在經歷了漫長的煎熬接受後,對於選擇去機構還是在家幹預,又成了擺在很多父母目前的一道難題。
  • 自閉症孩子突然表現比以前差,出現各種不配合問題的原因
    接上篇:自閉症孩子表現越來越差,出現更多的問題,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1、環境的突然改變,2、家長或者帶孩子的負責人的情緒不好,3、孩子對訓練的內容或者活動不感興趣,家長或者老師又強迫。這些情況下,孩子不僅不會進步反而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兒子在學習認知和說話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後,我主要開始看一些正常孩子教育的書了,蒙臺梭利的早教書還是挺好的,我最先看的是《童年的秘密》,對孩子的心理方面和教育方面更受到很大的啟發。我也建議家長們看看。兒子是每天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還是去康復機構上兩節個訓課。
  • 孩子自閉症,爸爸失蹤媽媽絕望,網友:自閉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原來這個孩子患有嚴重自閉症,孩子的爸爸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失蹤了,媽媽為了照顧孩子、給孩子看病,這些年欠了很多錢,媽媽是因為看不到希望才這樣做的。而就在去年12月份,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帶著她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和肚子裡的胎兒。這位媽媽留下這樣的話:我現在好累,也許去另外一個地方就好了,兒子和未出生的孩子在那裡可以一起玩,希望寶爸要堅強!
  • 自閉症孩子在外面突然失控?或許是因為這些原因
    對大部分人來說可以忽略的小噪音,對自閉症孩子或許是難以忍受的魔音。就像很多人聽見粉筆划過黑板的"刺啦"聲難以忍受,渾身起雞皮疙瘩。孩子在商場失控,可能是因為突然聽見商場的廣播聲,受到刺激難受,所以掙開母親的手跑走。自閉症兒童在陌生環境容易情緒躁動。
  •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孩子有哪些表現?
    在中國,兒童自閉症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認識,甚至有90%以上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詞,或是尚以為自閉症只是不願與人交流的輕微心理疾病。社交障礙對人欠缺反應,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最主要的特點是不能或懼怕與人目光對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孩子出現這些表現都可能是自閉症的表現?多數家長都忽視了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部分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和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那麼,如何才能發現孩子早期的自閉症行為呢?下面幾種情況,我們不容忽視:1、目光對視少,特別是無法跟陌生人進行對視,無眼神交流,缺乏共同注意。正常的孩子會和其他人有眼神的交流。可以仔細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眼神。如果出現目光不對視或者不與人眼神交流,無法識別字體語言或手勢,但檢查視力正常的時候,要考慮自閉症的表現了。
  • 孩子"調皮"也可能是自閉症 三歲之前治療最佳
    等到孩子上了學之後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差,語文甚至只能考十幾分,數學好點,遇上需要語言理解的全都不懂。樂樂的父母帶著孩子到醫院看病。診斷結果顯示樂樂有輕度的自閉症,現在幹預也好不了了。    「後來我們問為啥拖了這麼久,孩子的母親哭了,她說孩子的奶奶非常內向,幾乎不出門,也不怎麼跟別人說話,孩子爸爸雖然能與別人正常交流但也非常內向,小叔子更是典型的宅男,30多歲了整天窩在家裡不出去。」
  • 輕微自閉症的十七個症狀表現
    來源:網絡輕微自閉症的十七個症狀表現  一般來說,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就好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一樣,不與外界交流,不聞不聽不看,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這樣,也是十分的著急,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其實孩子的自閉症早在嬰幼兒時期就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等到家長發現的時候,孩子的自閉症已經非常嚴重了。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自閉症!別耽誤!
    在朋友的提醒下,孩子父母帶上雙胞胎到了醫院,哥哥正常,弟弟則被診斷為自閉症。焦慮的父母開始帶著弟弟四處就診,幾家醫院的醫生都建議弟弟到指定的兒童康復機構做康復訓練,1年過去了,明顯有了進步。1、孩子說話晚父母要提高警覺雙胞胎父母每周都要帶著弟弟到康復機構做康復訓練,哥哥由奶奶和叔叔輪流照顧,據弟弟的康復老師介紹,在為弟弟做了一系列測評後,發現弟弟雖然快4歲,可智商僅相當於2歲的孩子。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自閉症!別耽誤
    在朋友的提醒下,孩子父母帶上雙胞胎到了醫院,哥哥正常,弟弟則被診斷為自閉症。焦慮的父母開始帶著弟弟四處就診,幾家醫院的醫生都建議弟弟到指定的兒童康復機構做康復訓練,1年過去了,明顯有了進步。據康復老師介紹,弟弟的表現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閉症一般起病於3歲前,部分患兒出生後逐漸起病,還有部分患兒經歷1~2年正常發育後起病。
  • 自閉症怎樣形成的 哪些是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兒童患上了自閉症,我們需要搞清楚自閉症的原因,然後積極有效的治療,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自閉症。那麼自閉症怎樣形成的呢?自閉症的表現又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自閉症我們可不能大意,排除病理性因素可能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形成的,如果不能及時的發現症狀及時治療可能對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
  • 孩子的這2種特質,可能是自閉症?
    普遍大約2~3歲可診斷自閉症,在症狀表現較為典型的寶寶身上,則可能落在1歲到1歲半之間。不過診斷時間的早晚,有一部分也來自於大人的敏感度。因為許多大人常是在寶寶已2歲多卻仍不太會講話才帶來就醫,所以才使2~3歲為自閉症較常被診斷出的年齡。為什麼會有自閉症?
  •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 時間:2020-11-09 18:38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北京自閉症幹預機構?該怎麼去鑑別自閉症的嚴重程度呢?見過很多的特殊孩子,包括機構裡面正在接受幹預的孩子,他們的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接受一對一的幹預訓練,只有這樣,特教老師才會根據孩子的不同能力而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從而有側重點去訓練孩子,尤其是自閉症孩子,嚴重程度的不同,訓練的強度、內容更是不同......
  • 活潑的孩子可能也患有自閉症?有什麼表現?家長要知道
    最近,媽媽群裡常常提到孩子生長發育的問題,其中,討論比較多的居然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小聰的媽媽說道:「孩子平時看起來挺活潑的,由於一次意外帶孩子檢查,醫生告知孩子患有輕度自閉症,怎麼可能呢?」小聰的媽媽表示接受不了,孩子平時也愛笑,也說話,怎麼會得自閉症。
  • 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自閉症,原因可能有這幾個
    文/笑雪最近,有好幾個媽媽都來訴說煩惱和擔憂——孩子兩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會不會是自閉症呢?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類多發於青少年的精神疾病,一般在3歲前就會表現出來,症狀包括社交障礙、重複性刻板動作、焦慮、抑鬱等。自閉症的孩子通常不願意與人接觸,不願意與人交流,常常迴避別人的目光,也會避開媽媽的目光接觸。但是,「不願意交流」與「不會說話」完全是兩個概念。
  • 自閉症兒童為何越來越多?兒科主任:可能與這三大原因有關
    自閉症兒童,常被親切的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這個名字雖好聽, 但卻是孩子惡夢般的存在。患有自閉症的寶貝不僅和外界隔絕,就連自己的父母仿佛也「形同陌路」般。而近年來,自閉症的患病率有不斷走高的趨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自閉症越來越多?家長又該如何判斷自家的寶寶是否患有自閉症呢?
  • 自閉症家長必讀: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壓在頭上的七大問題詳解
    、有經驗的特教老師;專業特教可能比家長更有耐心和信心;較多機構不斷更新和探索更適合中國孩子的幹預方式,很多方面家庭難以做到。適合自己幹預:如果你住在某個偏僻地區,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太好,父母一方有工作,一方沒有,那麼星悟說建議家長自己學習幹預訓練方法,在家跟著教程、視頻給孩子做幹預,效果並不比送機構差多少。
  • 注意,孩子身上出現這6個表現需警惕,當心是自閉症
    自閉症是很多孩子都會面對的心理問題,但是很多父母一般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對心理健康卻不是很關注,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想要改善自閉症,讓孩子心理更健康,一定要識別出自閉症的早期跡象。自閉症兒童可能對聲音和光線更加敏感,一般很難進入深度睡眠。要注意的是,睡眠不足也會使自閉症症狀惡化,睡眠不足的兒童學習能力和注意力都會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