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一首越南近期最流行的一首民族風歌曲
這是我的第三次越南行
我很享受在越南的時光,去墨爾本讀研之前,我就已經到訪過越南兩次,一次南越,一次北越。很多旅行者們都說,越南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國家,遊客要麼很喜歡越南,要麼很不適應越南,而我,明顯屬於前者。在澳洲的生活的兩年裡,我結識了很多越南朋友,這也讓我對越南文化風俗的了解愈發深刻。這次幾個學法律專業的越南朋友們畢業,極力邀請我再去越南轉一轉。在期末考試結束後的某個周一,我搭上了從墨爾本前往越南的經濟中心—胡志明市的航班。考慮到朋友們工作日還在上班,於是周二中午,我獨自踏上了飛往大叻的飛機。
加油!我們的社會主義兄弟鄰邦
充滿煙火氣的大叻街頭
走出機艙的第一秒,就被大叻的氣溫感動到了。大叻地處林同高原,海拔1500米,冬季最高氣溫只有20度左右,是越南南部著名的避暑勝地。夜晚的大叻,人們甚至需要蓋上棉被入睡。機場到市區的距離很遠,乘坐接駁車的話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
市中心的春香湖畔
入夜後的大叻,處處充滿著人間的煙火氣。從旅店出門,走下一段長長的臺階,大叻夜市映入眼帘。
俯瞰大叻夜市
臺階上坐滿了當地的青年男女們,他們有的喝著奶茶,有的聚在一起吹著啤酒,享受著工作結束後一天最美好的時間段。同樣的景象每晚在越南的每一座城市的街頭都在上演著。
街頭小酒吧
越南街頭特色:矮桌子(有時候直接用矮塑料椅子)配上更矮的椅子,和一個小小的店面,甚至是一輛手推車,一個街邊檔就可以經營了。
燒烤攤和水果攤,綠色的是牛油果
走著走著愛吃的我發現了一個大叻的街頭美食,類似於北方的大煎餅,上面打上雞蛋,加上火腿腸和蔥花,一口咬下去又脆又香。
一路上路過很多餐館,夥計們賣力的吆喝著,被剛剛的煎餅勾出食慾的我順勢坐在了路旁的餐桌前,點了份炒飯和烤肉,又叫了瓶西貢啤酒,望著形形色色的路人,一邊烤肉,一邊嘬著啤酒,好不快活。
酒足飯飽之後步行走到了春香湖畔, 春香湖是一座人工湖,以越南著名女詩人胡春香的名字命名,位於大叻市中心,距離夜市不過百米。很多戀人們也會選擇在晚飯後到湖邊坐一坐,吹著習習的微風,與另一半談情說愛。
春香湖
大叻街景
大叻是座山城,街道此起彼伏,從夜市再次爬上長長的臺階,晃到另一個街區。小巷口有一個賣糯米飯的阿姨在和我打招呼,和她示意後給她拍了張照片。
我把照片拿給她看,一旁賣雞蛋餅的阿姨也湊了過來,和我講著越南話。我用我那散裝的越南語知識儲備告訴她們我是中國人,還有我的越南名字,她們樂呵呵的笑了半天,還拿來剛出鍋的雞蛋餅給我吃,另一個阿姨也給我盛了一小份糯米飯讓我嘗嘗。坐在小板凳上享用著慷慨的饋贈,兩個阿姨們拿出手機一邊笑著一邊拍我,我也拿起單反給她們拍照。不如,一起拍個合影吧,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張合影。
可愛的大叻阿姨們
環大叻騎行
在大叻的第二天,我決定租一輛摩託車,圍繞著大叻周邊的山區轉一轉。從旅店拿到一臺彎梁小摩託,加好油,靠著谷歌地圖一路找到了瘋狂屋。
瘋狂屋(Crazy House)應該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酒店之一了,它既是景點,又是一座實打實的酒店,是由越南前總理的女兒設計和建造而成的。
整個瘋狂屋像一棵大榕樹,內部道路曲折不斷,穿梭在其中別有一番樂趣。而且瘋狂屋算是大叻城比較高的建築了,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到整個大叻城。
馬卡龍色的大叻
除了瘋狂屋以外,大叻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就是保大夏宮。保大皇帝,是越南最後一位皇帝,相當於我國的溥儀。雖然沒有了實權,但是還保留著皇帝的身份,長期居住在大叻。當然,這都是上個世紀初的往事了。
行宮算不上輝煌,只是一座規模偏大的小別墅而已,裡面也陳列了很多皇室用品。照片上的那個男人就是保大皇帝。
當然,市區內的景點只有那些建築,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市郊的那些瀑布,田野和咖啡種植園。
達坦拉瀑布
順著出城方向騎行大約20分鐘,就能到達行程中的第一個瀑布,達坦拉瀑布。一個中等規模地瀑布,但是要步行將近一公裡才能抵達瀑布旁,從瀑布往回爬的時候汗流浹背。
利用休息椅和延時快門自拍
五分鐘的騎行後,你會路過一汪平靜的湖水,Tuyen Lam 湖。在湖邊給自己與摩託車拍一個瀟灑的背影。
公路旅行
越南境內的路況一直很好,即便是山路,也可以放心的騎行。正午路過一座小鎮的時候,突然感覺肚子有些餓,於是邊騎車邊尋找著好吃的館子。這時看到一家小店上面掛著牌子寫著 BUN CHA(烤肉粉,把烤肉,米粉和薄荷生菜豆芽泡在酸木瓜汁裡一起吃的一道小吃)。咦?這不是河內的一道菜嗎?停下來看看吧~
老闆是個中年男人,不太會講英語,不過越南話很好念,照著字母就能把發音拼出來,我就和他說我想吃BUN CHA,還想要杯冰咖啡,老闆笑了笑擺擺手說沒咖啡,從冰箱裡拿了瓶可樂給我。
上完菜老闆就坐在一旁,眯著眼抽起了越南水煙,看的我也想嘗一嘗。還沒等我開口,老闆突然放下水煙壺,騎著摩託車開走了。吃完飯等了一小會兒還不見回來,我結帳的時候問了問老闆的兒媳婦能不能讓我試一下水煙。她笑了笑說了幾句越南話,然後拿起水煙幫我點,結果點了半天也沒點著。就在這一籌莫展之際,老闆駕車突然回來了,熟練的接過菸斗,掐了一點菸絲,幫我把水煙點著遞給我。我連忙把嘴湊過去,實打實的吸了滿滿一口,頓時覺得一團火直逼喉嚨,瞬間開始咳嗽了起來。如果你不是老煙槍,在越南一定不要輕易嘗試那裡的水煙,人生忠告。
揮別店家繼續向南,朝著大象瀑布的方向前進。在沿途的小山坡上拍一拍路過的摩託車。
大象瀑布是一個很容易錯過的景點,但也是大叻最不應該錯過的一處。當你騎車看到一座觀音像時,說明你已經開過了,掉頭往回走五十米,就能發現瀑布的售票處。
越南文化和其他東亞四國(中朝韓日)一脈相承,同屬於漢字文化圈,因此和東亞國家一樣信奉大乘佛教。而泰國緬甸等其他中南半島諸國則信奉小乘佛教,這也就是為什麼越南的佛像寺廟與我們大致相同,而泰國緬甸的佛像佛塔與中國差別很大的緣故。這座觀音像同樣和中國的觀音造像非常相近。
不過我們的重點是瀑布。通向瀑布的路不長,但是非常陡峭。有的路段甚至需要手腳並用才能安全通過,但是在路的盡頭,你會發現一座壯美的大瀑布。
旱季的水量依舊這麼大
從大象瀑布開始,我的行程就要北返了。從谷歌地圖上看到回程路上分布著很多的咖啡種植園,很多高品質的咖啡豆,其實都產自於熱帶高原。回去的路上在種植園裡拍拍照,品品咖啡,豈不美哉。
但是開了一路,並沒有看到開門的種植園,可能是淡季的緣故吧。只能在路旁看一看結滿果實的咖啡豆。
未成熟的咖啡豆
幾隻看護園子的狗狗一直在衝我叫,好盡職
一路的種植園都關著門,可是重度咖啡因成癮的我此刻異常地想喝咖啡。邊走邊找吧,不出十分鐘,我就看到路邊有一家裝修不錯的小咖啡店。進去點了杯滴漏冰咖啡,一邊喝一邊聽到另一桌的一群越南人都在望著我和我打招呼,讓我過去坐。越南的英語普及率比較低,所以他們也只會幾個單詞幾個單詞的往外蹦。他們問我是不是韓國人,我說Toi La Nguoi Trung Quoc, 就是我是中國人的意思。越南語發音和漢語有百分之七十的單詞都是相似的,比如中國在越南語中就是Trung Quoc,怎麼念呢,也是中國的漢字讀音,中要用河南話的那個音調讀出來,國發鍋的音。「Ahhh,中鍋,中鍋!」幾個年輕人笑著搬來凳子讓我坐下,又是握手又是互相問好。這時候他們端出了一箱老虎牌啤酒。
這群可愛的大叻人
身邊的朋友二話沒說就伸手拿了兩瓶,一瓶放在我面前,他自己拿一瓶。啥意思?要和我吹一瓶?喝酒我也沒怕過誰呀。他幫我啟開易拉罐,和我碰杯,我說了句:「咖喱(越南語乾杯的意思)!」 仰起脖子一口氣把幹完了一瓶Tiger Beer,其他人給我們加油,他也把一瓶啤酒全喝完了,就是比我慢了幾秒。幾個越南人看我酒量還不錯,臉上露出了很高興的表情。「來來來,倒上倒上,」 我又和左邊的小夥子吹了一瓶。
他們的節奏也漸漸地慢了下來,開始發給我杯子和冰塊,改成一點點倒酒給我喝了。斷斷續續的喝到了第四瓶,雖然不暈,但是隱約的有點擔心再接著喝,騎摩託車上路會很不安全,於是一邊笑著一邊打著手語和他們解釋,一會兒我還要騎摩託趕回大叻,不能再喝了。右邊的哥們拿起我的那罐啤酒,意思是讓我最後把它喝完才放我走。喝完以後,他們每個人都站了起來,跟我擁抱著道別。這是我第一次和他們遇見,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或許這就是旅行吧,一路上,遇見新的人,和新的事。
略微的醉意被山間的涼風一吹,瞬間清醒了。一路狂奔但還是在日落之後才到達大叻市區。昨晚好朋友Beo 為我整理了一份大叻美食景點攻略,其中有一個蝸牛餐館人氣很高,他強烈建議我去吃一回。
果然,當地人的建議永遠沒有錯。蝸牛殼的裡面,是一根香茅草,混上豬肉沫於蝸牛肉,烹飪好的菜餚放在小火爐上保溫,吃的時候抓住香茅葉,輕輕一提,螺肉就出來了。配上蘸料,那味道相當的銷魂。
飯店名:Quan33
感覺是這次旅行吃的最爽的一次。
「你看自己吃飯的那個人,好像傳說中的那個孤獨的美食家呀。」
酒足飯飽以後給Beo發簡訊怒贊這家蝸牛飯店,他和我說吃完飯不妨去喝一杯豆奶,地址就在他的攻略上。按圖索驥走了五分鐘,找到了那家豆奶店。其實就是一家街邊檔,但是顧客真的很多。
並沒有感覺豆奶很驚豔,基本上和國內的味道沒有什麼差別,但是正好可以坐在路邊消消食。
就這樣,三天兩夜的大叻行即將結束了。不知道為什麼,這座城市給我感覺如此的溫馨和親切,可能還是和大叻城人們有關吧。我大概是個幸福的旅行者,在旅途中無論走到哪裡,都能遇到很多很多,友善又有趣的人們。談及越南,國內的媒體往往帶著一副有色眼鏡去報導,從而導致很多國人會覺得越南人不喜歡我們。要我說,哪兒有那麼多不喜歡啊?我來過三次,歧視還真的是一次沒遇見過。雖然五千年來中越兩國打過無數次的仗,交過無數次的手,但那些都是政府間的行為,也都成了歷史,過往雲煙了。當你真正來到越南,和當地人坐在一起,與他們交上朋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個個又善良,又可愛。
The Traveller On The Earth,
講旅行、談人文、聊穿搭、
記錄生活,期待著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