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走進李老師的閱讀大課堂,今天繼續來學習我們的閱讀理解基礎知識,說明文的順序及作用。為了讓文章的說明言之有序,條理清晰,就必須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就必須符合人們的認知過程,這就需要按照事物的規律的進行合理說明,就需要有合理的說明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常考題型有
本文採用了何種說明順序有什麼作用?
文章中的第3段和第4段能否互換?為什麼?
說明的順序及作用詳解:
時間順序
就是按照事物發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這和我們記敘文中的時間順序是一樣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產品製作、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
例文講解:
課文《景泰藍的製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藍的製作過程中「做胎――掐絲――燒制――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的時間順序來說明的。
標誌詞語:表示時間的詞語(古代、現代,19世紀初等)
作用:能夠清晰說明事物在時間上面的發展變化
答題格式:本文使用……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讀者一目了然,清晰的說明了……在時間上的變化,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空間順序:
就是按照事物空間結構的存在方式,裡外,上下,大小,前後,左右,遠近,東南西北等來加以介紹,多用於介紹建築物。這種說明順序有利於全面的說明事物特徵。
例文講解
《故宮博物院》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築物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築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
標誌詞語:表現方位的詞語
作用:能夠空間性的、有條理的說明某個說明事物的特點
答題格式:
本文使用……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
邏輯順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關係,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有原因到結果的進行說明。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有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於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凡是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係或其他邏輯關係,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為適宜。
例文講解:
《向沙漠進軍》一文,講了沙漠向人類進攻的方法,人類向沙漠進軍的方法,從現象到本質說明,運用了邏輯順序。《蘇州園林》運用了整體到部分的說明順序。
具體表現在:
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主要到次要作用
使說明更有條理,有邏輯性、清晰的說明事物的特點啊,符合人們認知和事物發展規律,便於人們理解。
答題格式
本文使用……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有邏輯性、更清晰的說明事物的特點
理清說明順序的方法
根據說明對象分析說明順序,說明某一事物構造的,一般是空間順序,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的,一般是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及特點,一般是邏輯順序尋找標誌性的詞語時間的詞語,古今現代,21世紀,空間的詞語,上下,左右,遠近邏輯的詞語,因為 其次,3.區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一般是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事理說明文一般是邏輯順序,
注意
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有時是一種順序,有時好幾種,如《中國石拱橋》整體上採用了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而在局橋梁例子的時候,採用了古到今的時間順序,因此在分析的時候要注意題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