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
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是建設文化強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突顯文化自信的珍貴資源。近幾年來,我國積極學習借鑑世界各地的先進經驗,依據中國文物的特點和現況要求,積極作為,促進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得到新進展。
劉玉珠介紹說,在項目實施上,長城保護工程、「平安故宮」工程、西藏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良渚古城遺址展示工程等已成為有著至關重要影響力的項目。在建立監測預警體系領域,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優秀案例正推進文物行業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轉變。而多部法規規章一同組成的世界文化遺產專項法律體系,也推進了全國文物行業的法制化進度。近幾年來,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最小幹預原則逐漸在國內推廣,文化景觀、文化路線等新型遺產列入保護視野,我國已實現了國際先進理念與中國保護實際緊密聯繫,基本形成了有著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體系。
劉玉珠與此同時表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標準著我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讓全國各地利用申遺契機,多措並舉,實施遺產保護與治理,解決了長期困擾遺產地發展的歷史遺留。世界文化遺產的展示詮釋也正推動著華夏文明成果「走出去」,成為溝通中外文明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下一步,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將不斷加大改革開放與創新力度,推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交流新高度。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將不斷加大與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的交流力度,更好地履行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支持各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