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自媒體行業的火熱,「播音主持」專業也是越來越受大家的追捧了。俗話說嘴大吃四方,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能用得上(婚禮主持、電視臺相關細分行業等等)。學播音的都知道,為了能練好發音每天是要練早功的,比如誇張四聲,中國偉大 、山河美麗、天然寶藏、資源滿地。是不是播音專業,只要聊幾句,就能見功夫。那麼什麼樣的適合播音主持呢?是長得閉月羞花或者貌似潘安就可以嗎?
第一:興趣使然,從內心喜歡這個行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事兒。播音工作者也並非輕鬆,凌晨趕往國外採訪收集素材,加班的同時還要保護好嗓子等等。播音工作有時候需要一肩挑,從採訪、寫稿、再到整理播出。但是有了興趣,即使累點兒也會很快樂。很多行業都是這樣的,比如四點鐘就起來準備早餐的街邊生意人。愛上這個行業,才能幾十年如一日。
第二:不一定要賽「西施」,但氣質形象很重要
別的行業可以說不在乎氣質和形象,但對播音主持來說,這個是必備的條件之一。你的身高、你的外在形象都是要通過鏡頭面向普羅大眾的。我們常說看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外在還是很重要的。現在招聘上都寫「形象氣質佳」,各家有各家的審美標準。當然了,也不一定非得跟「西施」似的,但至少得五官端正。
第三:播音也需要「信、達、雅」
正如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在他的《天演論》,說的「譯事三難:信、達、雅」。這也恰恰跟播音工作一樣,把一件事準確地不偏不倚地又很得體地講明白了。在很多場合播音工作者是沒有手稿的,面對數以萬計的觀眾,如何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用恰當的詞語表述出來並不容易。有的讀者朋友說,這很難嗎?你可以試試,嘗試著描述下身邊的人或者事。關鍵是在於詞語拿捏的分寸上,一個詞說不好也許就達不到傳播的理想效果。
第四:要有一顆表達的心
在我們家鄉,有的村裡大媽,就喜歡東門串完西門串。每天家長裡短的,嘮嗑嘮個不停。不可否認的是人家就是人緣好,各種禮節,說話說得也動聽在理兒。表達的好不好,到不到位,就得多練習。有一顆隨時要表達的心,去傾訴給你身邊的人,讓表達成為一種習慣。有了表達欲,才能發出聲音,登上「舞臺」。
第五:有一點點的天賦更好
有的家長說,我們家孩子7、8個月就能說話了,證明這孩子在語言這塊天資還是不錯的。根據自己的天賦選專業,是比較好的。大家認為呢?很快的學習並消化吸收專業知識,很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自然在工作中也會順風順水。
你對學播音主持專業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