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詩句來歷,你知道嗎?
當今之世,凡練太極拳、八極拳者,均喜歡以「文有太極安天下 武有八極定乾坤」這一著名詩句,來形容太極拳和八極拳,因此,這句話也就成為習武之人耳熟能詳的名言。但這句詩句的傳說卻有多種不同說法,細細品來,各有韻味。
什麼是太極拳呢?
太極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太極拳講究,意為統帥,氣為主導,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周身通透達百骸,丹田核聚神貫頂,以聽勁懂勁化勁之功夫,化來力於無形,引進落空,借力打力,來達到勝敵而養已的效果。
使中華古老傳統武術中改變傷人一千自損八百拼鬥狀況,同時達到即俱修身養性之效,又能技擊的高端武術拳種。只是其高級境界是極其難以習練的,特別是難以從形似步入神識的大門,因而其高端境界難易深入普及於眾。
什麼是八極拳呢? 八極拳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拳法。該拳法的「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於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如今的「八極」一詞用於武術,取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地」。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八極拳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
2008年八極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是大清時期的乾隆皇帝之說。但據相關考證述說,這僅是野史之說。只是因為喜歡和習練太極拳與八極拳的人眾多,大家開心一樂,頗有「真實之說」的自豪之感。
乾隆皇帝之說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去少林寺附近遊玩,看到了同在河南的陳家溝太極拳和河南嶽山的嶽山八極有感而發,說出的話語。太極一一是內家拳中出色的武術,收徒講究門第,多是穿長衫練拳,而八極拳講究剛猛暴烈,而且八極拳二世祖師是乾隆皇帝皇叔叔的武術教習,並且乾隆本人也好武,對這兩門接觸比較多,所以オ有了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二是康熙皇帝之說
1676年,俄羅斯的兩位大力士來華設擂比武,連挫中國數十名高手。康熙皇帝讓手下群臣推薦高手參賽,達嘛肅王爺想到了丁發祥。武俠丁發祥接連打敗了兩位大力士。丁發祥由此名震京師,被康熙皇帝敕封為「鐵壯士武俠」。
那句著名的「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也是康熙皇帝此時所書。當時的六部也分別贈送了牌匾,分別是「威鎮華夷」、「神州壯士"、「尚武世家」、「年高德劭」、」樂善好施」、「嚯唯善最樂"。
朱元璋之說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來源於月山寺的一則歷史故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率燕王朱棣等朝覲月山寺。燕王朱棣的謀士道衍也是和尚,道衍便悄悄將月山寺500名和尚徵入軍中,充當朱棣的近衛。明太祖駕崩,傳位於建文帝朱允文。建文帝知道燕王心中不服,怕燕王謀反,因此,於建文四年,用御林軍圍住燕王府,隨時準備捉拿謀叛的燕王。經與道行和尚商議,燕王將從月山寺帶來的500和尚以化綠為由悄悄散於民間,組織了一支軍隊勤王,消滅了建文帝派來的御林軍,正式舉事,廢了建文帝,定鼎了大明江山,帝號永樂。永樂大帝及位後,不忘月山和尚的功勞,撥國庫銀兩,修葺月山寺,使月山寺規模更加宏大。月山寺修葺一新後,朱棣親筆題書「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級定乾坤"牌匾,掛在月山寺東下院八極武學堂。
周文王、周武王之說
更早的是二千五百多年時的周文王與周武王之說。但其所想表達的卻並不是武術拳法。而是中華古老傳承文化中的理念之說。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如今來形容太極拳和八極拳,但是這句話的含義實際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安邦定國之術,而非武術。
詩句的含義詳解:
1、詩句中的「文」與「武」指的是古代周文王和周武王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級定乾坤」的第一個字,體現的即是「文」「武」二字,指的就是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古人對文王與武王的崇拜,達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高度評價文王和武王在治國安邦中所採用的政策和手段,而這些治國謀略的制定者與實施者就是周文王與周武王。
2、詩句中的「太極」和「八極」兩個詞源於古代文化 「太極」和「八極」一詞早於武術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太極」一詞更早於「八極」一詞數百年。周文王作《周易》以六十四卦反映了他的世界觀,而用為首的乾坤兩卦代表天地這裡太極是指混沌未分的一,這個「兩儀」就是陰陽。而「八極」一詞自兩千年前的西漢以後屢屢出現。「八極」一詞在當時主要是指廣闊的區域。
3、詩句中的「安」與「定」分別指文王和武王治理國家所採取的不同手段。「安」與「定」兩個字,是意同字不同,代表了古人對周文王和周武王治國所採取的不同手段,或可稱之為策略。文王在位並未真正得到天下,只是以安撫策略順應民意,使其天下諸侯多從之,為其武王得天下奠定了基礎。武王在文王基礎上,舉天下諸侯之勢,以武力伐紂滅商一仗定乾坤。周武王在滅商之後,制定法律維護國家利益,奠定了周朝大業的發展基礎。孟子說:「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的文王之勇,是為了維持正義。「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的武王之勇,是伸張正義。因此說,文王安邦,武王定國。
4、詩句中的「天下」與「乾坤」形容廣闊的區域 《周易》開的「幹」「坤」兩卦講的就是天與地。天與地是中國傳統思想基本的出發點。「幹」為天,代表時間,故知天地之大始。「地」為坤,代表空間,故能作成萬物。時間為「大」,空間為「廣」。即「太」為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八」為廣,「其廣無邊,其近無沿」。「太極」和「八極」兩個詞的含義即是廣大的意思,同「天下」與「乾坤」相對而言,天下即是乾坤,因此說定乾坤者得天下也。
所以,由此可見,「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這句詩句真正所想表達的確並不是武術拳法,而是定國安邦之術。
其實,太極拳與八極拳的典故傳說頗多,說明從古至今,喜歡喜好太極拳八極拳的人眾多。 無論是習練戴「文」之帽的太極拳,還是被以「武」之帽的八極拳,都必須斂神聚氣,潛心悟道。都必須具有耐心、靈性、恆心、毅力,方能入門得道。習練功夫與治理天下一樣,非有「謙和」之心不可,方能登堂入室,頤養天機,鶴壽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