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6月13日是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它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潮州古城區文物管理所將開展一系列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在這裡,你將欣賞到潮州歌謠、潮州工夫茶藝,了解到潮州手拉壺的製作過程,還可以報名學習製作麥稈畫。還在等什麼呢?快點來參與我們的活動吧!
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潮州麥稈畫公益培訓班報名時間
2020年6月10日-11日上午9:00-12:00,下午3:00-5:30
潮州麥稈畫公益培訓班報名方式
備註:本次培訓班報名人數限30人(上、下午各15人),報滿即止。
非遺項目介紹
潮州歌謠
潮州歌謠是以潮州方言為載體流行於廣東潮州,汕頭,揭陽,汕尾中部及海外潮人聚居地的民間口頭文學。潮州歌謠不講究平仄,但力求押韻,句式靈活且聲律優美,吟唱起來朗朗上口,深受百姓喜歡。
潮州歌謠大量使用古語詞,土語詞和外來詞,具有古樸典雅,鄉土氣息及海洋文化韻味濃鬱的風格特徵,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語言價值,民俗價值和教育價值。2015年潮州歌謠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潮州手拉朱泥壺
潮州手拉壺,又叫朱泥壺,是潮州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朱泥壺是採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輪製法)使之成型,至今歷史由來已久。手拉壺的泥料為朱泥,是天然礦料、綠色環保。其特點是含氧化鐵量高,收縮率高。原礦土呈黃色,通過高溫燒制後轉紅色。其質地細柔且含砂量少,可塑性強。
潮州手拉壺其製作過程要經過拉、修、批、上水、素燒、打磨,燒等近六十道工序,燒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線條簡練,色澤豐潤,光滑度高等特點,技藝單絕。朱泥壺題材廣泛,品種多,主題突出,格調高雅,具有精湛的傳統工藝特點和實用功能,文化價值。
潮州麥稈畫
麥稈畫歷經近千年傳播,在廣東潮州這片工藝沃土上,融入了潮州文化與各種工藝匯集交融,逐漸形成潮州特有的工藝特色。多種特殊技法使潮州麥稈畫以古樸典雅、精緻細膩、層次豐富等特點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麥稈剪貼畫,麥稈燙烙畫。
潮州麥稈畫獨具一格,巧奪天工。近十幾年來在幾代藝人的努力下,利用大麥潤、透、亮裝自然光澤,以刀切法,燙烙法、造型法、刀刻法等特殊技法製作出人物、動物、花鳥亭臺樓閣等多種寓意吉祥題材的作品。其製作精細而繁瑣,過程漫長而艱辛,單原材料的加工就有多道工藝流程。正因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堅毅的品質,才造就了麥稈畫這不可多得的藝術精粹。
潮州工夫茶藝
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道,被稱為中華茶道「活化石」。工夫茶覆蓋了整個潮汕人的飲茶習俗,是融合精神、禮儀、衝泡品飲技、藝於一體,具有完整程式和體系的茶道表現形式及文化載體;是中國古老的漢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作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在潮汕,家家戶戶每天工夫茶,工夫茶在這裡是大俗大雅的體現。潮州工夫茶對器、水、茶非常精緻考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END ☆
來源:潮州古城區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