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隨法師|「普門」與「一門」

2020-12-23 智慧20191314

「普門」的稱呼見於觀音菩薩的《普門品》,「普」是普遍、平等、周遍、廣泛,包含一切。如觀音菩薩是普遍救度一切眾生,普遍隨順一切眾生,普遍滿一切眾生之願,這個叫「普門」。「一門」,即是單一不雜,專行一法,如平常所說的「一門深入」。

我們看觀音菩薩對「普門」和「一門」是怎麼表現的?觀音菩薩是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如果是要以居士身得度,觀音菩薩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現在這裡有沒有觀音菩薩我們不知道,說不定某個人就是觀世音菩薩來給你說法的,天天叫你要念佛往生啊。你看他好像也不怎麼樣,但有可能就是觀音菩薩示現。所以對眾生不要生輕慢心,《法華經》講有個「常不輕」菩薩,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我們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對別人要尊重,我們不知道哪一個就是佛菩薩的示現,尤其觀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說不定周圍個個都是觀音菩薩。

有很多人說:哎呀,我學佛很久了,也沒有看見佛菩薩。當然看不到啦,看到了也不認識。因為我們不認識哪一個是佛菩薩,佛菩薩也不會告訴你,我就是某某菩薩,都是隱藏自己的身份的。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就是「普門」。他沒有什麼固定的法,眾生需要什麼法,就說什麼法。喜歡受五戒,觀音菩薩給你講五戒;喜歡受八關齋戒,觀音菩薩給你講八關齋戒;想出家修行,觀世音菩薩告訴你出家修行;想學菩薩道,觀音菩薩告訴你菩薩道的修行……這個就是普門,普遍利益一切眾生。

釋迦佛講八萬四千法門,也是普門,廣開方便之門,普利一切眾生。有些人說,專講念佛,好像跟釋迦佛普開八萬四千法門相矛盾,其實不矛盾。一個是普門,普法普度;一個是一門,一門深入、一門專修。普門是因為眾生根機不同,每個人的需要不一樣,佛就隨順眾生,滿眾生的願,開普門之法。所以《普門品》就反映出觀音菩薩的精神,他是要隨順眾生。因此可知道,為什麼求子得子,求富貴得富貴,求官位得官位,這就是普門示現、恆順眾生。

觀音菩薩在「普門」和「一門」裡面,他是怎麼把這個普門過渡到一門的呢?表面看他是要恆順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千處祈請千處應,他沒有固定的身份,沒有固定的說法,眾生需要什麼,他就滿眾生願。但是《普門品》裡面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念彼觀音力」,這個普門從哪裡體現出來,就是靠觀音的力量,靠稱念觀音的聖號,念觀音的聖號,來歸命觀音菩薩,靠他的力量,這就是一門,所有的普門都歸到他的名號中來。我們想得到觀音菩薩的加持,你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自然就求子得子,求富貴得富貴,求官位得官位,求平安得平安,求健康得健康。一門裡面有普門,普門回歸到一門, 二者互相攝受互不矛盾。觀音菩薩是以普門為主,一門為歸屬,最終歸到名號,歸到觀音菩薩的聖號功德。

再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則是以一門為主,一門度眾生。這一門是什麼門呢?——弘願門、涅槃門。善導大師講:

念佛即是涅槃門。

仰仗彌陀弘願,就走進涅槃之門了,所以善導大師講:「念佛即是涅槃門。」只要念佛,就進入涅槃門了。有些人還在擔心怎麼了生死啊、怎麼斷煩惱啊、怎麼往生啊,念佛就已經進入涅槃門了!曇鸞祖師講:

不斷煩惱得涅槃。

淨土法門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念佛就進入涅槃門了。這就叫「一門普度」,一法普度萬機。善導大師有解釋說明這一門普度的根源、意義: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意在眾生一向專稱,這就是一門。因此淨土法門比較簡單、專一,就是靠一門來普度眾生,但是這個「門」廣大無邊——「廣大無邊際,究竟若虛空」,這個門不會很狹窄,不會擠不進來。其他門看似很多,但都很狹窄,不能普度眾生。像五戒十善,有些人能修,有些人不能修,不能修的就進不去了;若要出家,我們看現在出家人很少,有很多人出不來;修菩薩的六度萬行門檻更高,能修的更少。

其他門有限,只能度一部分眾生,不能普度。雖然開了普門,但每一門都只能度有限的眾生。唯有淨土一門,阿彌陀佛所開的這個門,是敞開無障礙的,沒有邊際,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進來。十方眾生,只要專修念佛,都可以進入涅槃門。這就是淨土法門妙不可言的地方,它不需要很多法,不需要很多方便,一門普度眾生,一法普攝萬機。

這個法來自哪裡呢?來自彌陀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講:

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乃至十念」,這裡只講念佛,這就是一門。

阿彌陀佛為什麼只用一門來度眾生?這就是佛的慈悲、佛的深意。為什麼要專修,很多人想不通,認為佛法要圓融啊,淨土法門怎麼就不圓融一點呢?就一定要專修,其他佛菩薩都放下不要啦?就覺得淨土門的人都很執著,都很固執。其實這正是隨順佛願,隨順佛意。因為阿彌陀佛願力如此,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十方眾生,唯以名號來度眾生。

如果要追根尋源,就要尋到阿彌陀佛的五劫思惟,五劫思惟在思惟什麼呢?就是要找到一個簡易之法來普度眾生。我們看佛菩薩度眾生也很辛苦,在座的度眾生辛不辛苦?當然自己都知道啦,凡夫度眾生肯定很辛苦。你看釋迦佛都講:「剛強眾生,難調難伏。」佛都感嘆眾生剛強,度不了。

大家讀經典,看佛與佛之間的問候,很有意思。世間人見面都會互相問候一下:最近好不好啊,身體怎麼樣啊,生意好不好做啊?念佛的人就會問:修行好不好?有沒有進步啊?那佛與佛之間怎麼問候,知不知道?佛就會問:「少病少惱否,眾生好度否?」佛本來沒有煩惱,沒有病,但是也會問候,因為佛有化身,化身來到娑婆世界,就會示現有病,自然會問候一下。後面有個更重要的問候是:「眾生好度否?」佛最關心的是眾生,知道眾生難度,所以會問。佛都感嘆眾生難度,何況我們眾生去度眾生,就更難度了。佛當然有資格去度眾生,而眾生實質上沒有能力去度眾生,但是很多人想去度眾生。

阿彌陀佛五劫思惟,他在思惟什麼呢?其實就是要解決後面這個問題:怎麼度眾生?我們在座的也可以想一想,你成佛之後,怎麼去度眾生?是像觀世音菩薩呢,還是像地藏菩薩呢,還是像文殊菩薩呢?每個菩薩都有度眾生的方便,他們各自的願力不同。地藏菩薩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到地獄裡去度眾生;觀音菩薩是「有求必應,尋聲救苦」,他沒有在一個固定地方,哪裡有求,就到哪裡去度化眾生。

比較來看,哪一個度眾生最容易、最輕鬆?當然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用四處跑,端坐極樂世界,一坐不動,但以名號攝化眾生,如善導大師所說:

一坐無移亦不動,徹窮後際放身光,

靈儀相好真金色,巍巍獨坐度眾生。

而且這一句名號還不用自己去講,十方諸佛宣說,十方諸佛讚嘆,他坐在那裡好像沒事似的。

可以說阿彌陀佛度眾生是最簡單、最容易、最輕鬆、最穩當、最快速的,這就是五劫思惟的結果,也是阿彌陀佛智慧高明的地方。

我們看佛的智慧從哪裡看呢?先用一個世間的道理來說明,比如現在的人用高科技的產品就知道,現在科技很發達,以前發明的東西很笨重,但是現在越來越精巧、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好用。那麼越簡單、越靈活、越好用,說明這個科技越高明,對不對?把很多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很多不易懂的地方處理得很清晰明了,這就顯示發明、製造者的智慧高。

阿彌陀佛五劫思惟,在思惟什麼呢?他在觀照,觀照法界所有眾生如何得度。眾生那麼多,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愛好、不同的意樂、不同的習性,煩惱業力不同,修行也不一樣。怎麼讓所有眾生都能得度,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五劫思惟而成的四十八願,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點。善導大師對四十八願有一個總的解釋,非常明了:

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這就是阿彌陀佛五劫思惟的結果,選擇用名號來度眾生。這個方法很高妙,高妙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可以作一個比較,釋迦佛講了很多法門,持戒、布施、忍辱等等,如果要來討論這些法哪一個好,我們會爭得不可開交,各自讚嘆自己的法好。像學禪宗的人讚嘆禪宗好,學密宗的讚嘆密宗好,學持戒的說持戒好。

在阿彌陀佛那裡沒有比的,只有一句佛號,沒有好壞之分,免去了我們的紛爭,免去了我們的分別,免去了我們無益的思維、觀照。學淨土法門,之所以要把我們所有的一切拋開就在於此。阿彌陀佛知道眾生都有執著,他想到了一個特別的方法:所有眾生來念我的名號就可以了,問題就解決了。

佛不隨順眾生根性,而是讓眾生隨順佛,你來聽我的。所有世間的紛爭、好壞、高低、對錯,統統沒有了,這叫「一法普度」,而且是「五乘齊入」。「五乘」即人道、天道、聲聞、緣覺、菩薩,所有眾生都齊入佛的報土。因為名號功德是一樣的,所有眾生都來念佛,都是靠佛的力量,同入佛的報土。這個功德利益最殊勝,度眾生的方法又最簡單,又讓我們眾生放下了個人的知見。凡夫眾生都有知見,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佛號裡面所有的想法都沒有用,所有的想法都要放下,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這就是阿彌陀佛最高明的地方,用他的智慧、慈悲把他觀察的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精妙濃縮為一,選擇名號度眾生,很簡單。如果釋迦佛問阿彌陀佛:「眾生好度否?」阿彌陀佛就會點頭說:「好度。」念佛即得度,十方眾生念佛都能往生。這是最容易修行的一個法門,最容易得度的一個法門,最容易得利益的一個法門,而且是真實之利,這叫「一門普度」。

不過在「一門」之外,阿彌陀佛也有「普門」,所謂方便之門。有些人還不敢相信,不敢專修念佛,阿彌陀佛對這些眾生怎麼度呢?也不捨棄,像觀音菩薩一樣,一個不漏。對這些眾生,阿彌陀佛也先把他拉過來,這就是第十九願、二十願的作用。第十九願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你能夠發願求生西方,我臨終必定來迎;第二十願講:「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阿彌陀佛也能遂其心願,往生西方。

其實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已經可以普度眾生了,已經不需要發第十九願、二十願了。但是很多人不能相信第十八願,不能走到專修念佛的道路上來,怎麼辦?於是佛又開了方便之門,循循善誘,慢慢引導,像觀音菩薩一樣,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不能專修的人,先讓他雜修,回嚮往生。

我們看到雜修,不要覺得不好,雜修比不修的好,已經很難得、很不容易了,而且遲早會回頭。因為眾生煩惱很多,業障很重,慢慢會感受到雜修很困難,雜修都很難修,回嚮往生很渺茫,這個時候就容易來了解專修必定往生的道理,慢慢就轉過來了。所以雜修是入淨土門的一個過程,沒有這一過程,很多人很難直捷來專修。因為專修這一法很難相信,稱為「難信之法」。

難信到什麼程度呢?不但凡夫不敢相信,有很多菩薩都不敢相信。釋迦牟尼佛最後吩咐彌勒菩薩,你要接受這個法,你要相信淨土門,不要懷疑,疑惑佛智,則往生到邊地。彌勒菩薩講了一句話:

專精受持,不敢有疑。

這個詞用得很特別,我「不敢」有疑。彌勒菩薩是要成佛的,是下一尊佛的繼位者,他說我不敢懷疑。我們在座的人敢不敢懷疑?很多人敢懷疑啊!

彌勒菩薩為什麼講這句話?為誰講的?其實是為眾生講的:我彌勒菩薩都不敢懷疑,那麼其他人有什麼資格來懷疑呢?

當然,彌勒菩薩講這句話還有一深義:他是菩薩,跟佛比呢,還有差距,還不能完全理解。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佛如是講,我就如是信,不理解也要相信。就像現在有人說:「念佛能往生嗎?」不理解!理解不了怎麼辦?還是要相信,因為我們沒有別的出路,除了念佛往生之外,還能找到一條解脫之道嗎?如果能找到,當然可以不信,如果找不到,那就只有信了。

佛為了方便引導不能專修的人,就開了第十九願、二十願。在一門之外開出方便之門,就是普門。這個普門在行法上看似和其他法門相同,實質不一樣,因為目的在發願求往生,所以還是屬於淨土門。而聖道門講自力修行,不求往生,還沒有來到淨土門。

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除了淨土一門講念佛往生之外,其他宗派早期都是依自己的教理修行,慢慢發現難以成就,最後大都回向求往生。如禪宗的人,禪淨雙修,回到淨土;天台宗人,臺淨雙修,回向淨土;學戒律的人,律淨雙修,也求生淨土。像禪宗的祖師開悟的,多求生西方淨土。甚至有人講:如果不求生西方淨土,敢保老兄未悟。天台宗祖智者大師,創立天台,也求生西方淨土。

為什麼其他宗派的修行都要回到淨土來呢?因為修其他法門修到一定時候都知道,修行很艱難,難以了生死,就只好靠阿彌陀佛接引,所以都回向求往生,這就回到了阿彌陀佛所開的方便之門第十九願、二十願。

從其他法門走過來之後,再深入了解,當透徹明了第十八願是佛的本願、核心之後,就會專修。這就是普門和一門的關係。懂得這一點就知道,專修念佛的人是一門深入。沒有走進來的人,佛也開了方便之門。善導大師把這兩者分判為要門和弘願。弘願就是一門普度,要門就是普門攝受眾生。

普門和一門的關係:普門是方便應機,是隨他意而說(隨眾生意),觀音菩薩即是偏於隨眾生意,普門示現。一門普度呢,是隨自意(隨佛的意),阿彌陀佛就是讓眾生隨佛意,而不是佛隨眾生意。

我們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有一條,叫「恆順眾生」,菩薩是恆順眾生,但是阿彌陀佛不是恆順眾生,而是要眾生隨順於佛,要專修念佛,這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那麼佛菩薩有時候方便度化,就是隨順眾生,真實目的呢,就是希望眾生隨順佛。

我們去弘法度眾生,到底是我隨順別人還是別人隨順我呢,這個怎麼來把握?如果法真實,那就應該讓別人來隨順我們;如果眾生不理解真實之法,需要方便接引一下,那也可以暫開方便,隨順別人。淨土門的宗旨是依佛本願,往生成佛,所以一門普度。但也有方便普門,善應他機。普門最終是歸到一門,一門可以普攝一切,這就是兩者的關係。

所以整個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可以一門普攝,淨土一法可以把整個佛法包含進來。念佛往生西方,所有佛菩薩功德、所有法門利益都包含在裡面。所以這一門普度之法稱為總持法門,總持一切佛、一切法、一切經咒功德,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包含了一切,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它和其他門是不一樣的,是易行道,是特別法。所以不能把其他法門和淨土法門相提並論,一視同觀。二者沒有比較性,如善導大師所說: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其他諸行雖是善法,但與念佛都不能比。就像長江、黃河能和大海比嗎?不能比。因為其他都只是因地的一門、一方便,淨土門則是果地圓滿、總持之門,包含了一切佛法功德利益。四十八願、極樂依正莊嚴乃至十方諸佛功德都在裡面。

有些人說:只念阿彌陀佛會不會漏掉釋迦佛、觀音菩薩等其他佛菩薩功德呢?不會,都包含在裡面啦,所有佛、法、僧的功德六字名號裡面都圓滿具足,這就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地方,名號統攝一切。

相關焦點

  • 法師任務卡打開時空之門與獎勵時空扭曲
    爐石傳說勇闖安戈洛法師任務橙卡「打開時空之門」以及獎勵「時空扭曲」,法師的任務比較難完成,但獎勵的卡牌非常強悍,下面來介紹一下。
  • 魔獸懷舊服超強法師瑪拉頓三門一波流,連公主都給A了
    正所謂一代補丁一代神,代代補丁有法神,在魔獸世界歷史之中,法師一直都是暴雪的親兒子,無論哪個版本,法神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在懷舊服同樣如是。小號想要升級快,找個法爺來代刷副本是最佳選擇。近日就有一位強力的法師玩家,因為不滿足瑪拉頓雙門,開啟了瑪拉頓三門全拉之路,連公主BOSS都不放過,可以說瑪拉頓界扛把子。這位藝高人膽大的法神,全程幾乎不漏怪,走位極風騷,路線極精準,一看就是瑪拉頓老司機。瑪拉頓公主它來了,這裡建議大家準備一個有限無敵,教學的法爺在這裡掉了不少血。
  • 普正法師追憶王新老師!30載往事還原佛門師恩真情
    日前,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撰文追憶恩師——《懷念王新老師》,普正法師在追憶文章中細緻描寫了鮮為人知的僧俗師承之誼。今天,是普正法師恩師、原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王新居士去世的第四十九天,讓我們跟隨普正法師的筆觸,一起走進佛門尊師之道背後的真實情感。
  • 魔法門之英雄無敵7亡靈法師登場 黑暗邪神來襲
    7是育碧發行的《魔法門之英雄無敵》系列最新作品,由Limbic Entertainment製作。近日,魔法門之英雄無敵7製作方Limbic Entertainment為我們帶來了亡靈種族法師的詳細介紹,同時還有亡靈種族的英雄藝術設定圖,一起來看看吧。
  • 諸宗部——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盧舍那品一乘三乘義章 勝音菩薩偈首立轉法輪章 觀五海說十智文立五海章 說分文內淨土因緣文初立十世界章 普莊嚴童子處立因果章 第二會名號品初禮佛儀式章 十號章 四生章 十種淨土章 四諦品立四諦章 光明覺品中立業成就章 五陰章 附隨十八界章 附見十二入章 明難品初立唯識章 眾人問文殊處明入佛境界章  初會十門料簡一經意  初會十門料簡一部經意者。
  • 印象最深刻的是魔獸的「法師開個門」
    網遊中,玩家們在還沒擁有坐騎或者其他可以快速移動的方式的時候,往往要藉助NPC們提供的交通工具在各地圖之間穿梭,一款遊戲中通常有不止一種的交通工具,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MMO中的交通工具吧~《魔獸世界》裡的世界十分遼闊,交通工具自然也不止一種,
  • 基礎入門|入法之門與入道之門
    我們說親近善知識啊,親近善知識只是入法之門,你必須得是通過實修理解無常,你才能入道之門。這個話是修行上的一句要訣,大家要記住。親近善知識、親近上師只是入法之門,理解無常才能夠入道之門。所以說入法之門、入道之門,你們自己琢磨琢磨。我們真正是幹什麼來了?修道來了。你所有聽聞佛法都是為了修道。
  • 法律專家解讀永信法師舉報門:一眼看清罪與罰
    著名律師楊培國是北京善士律師事務所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委員會委員。兩位法律專家認為,少林寺舉報事件不能靠口水戰、全民圍觀解決問題。在當前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讓一切回歸法律」是解決永信法師被舉報事件的唯一途徑。
  • 普正法師在韓國圓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組圖)
    普正法師獲得了韓國圓光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圓光大學大學總長羅勇虎、大學院長梁銀容親自為普正法師頒發博士學位圓佛教最高精神領袖前任宗法師左山大宗師會見普正法師佛教在線韓國訊 2008年2月20日上午十點30分,「圓光大學2007
  • 農曆二月十二 唐初十大德之一慧因法師圓寂日
    高祖武德年間被舉為「十大德」之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31日,農曆二月十二,唐初十大德之一慧因法師圓寂紀念日。十二歲時出家,並隨侍開善寺慧熙大師;十五歲時,隨揚都建初寺瓊法師學《成實論》;其後拜訪鐘山慧曉、智瓘兩位禪師,請教調心觀法;後來又拜訪長幹寺智辯法師,精研「三論」。慧因法師德高學博,時人非常敬重,號為「知仁」。智辯法師歸隱山林之後,就將受業弟子五百餘人託付慧因。隋文帝仁壽三年(603),任禪定寺知事上座,盛弘「三論」,並作註疏。
  • 魔獸世界懷舊服:單法帶刷MLD紫門!血色競爭大,一人次10金!
    在魔獸世界懷舊服,很多帶刷血色的法師們應該已經發現,由於法師人數太多,小號又人人可帶,所以導致那邊的競爭異常激烈,互相壓價都是常見現象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單法師帶40多級的小號刷MLD紫門,比起血色,瑪拉頓經驗更多、時間更快、等級也更高,因此價格和技術要求也提高了很多!
  • 魔獸世界懷舊服:法師帶人賺錢探討 血色或瑪拉頓?其實還有影牙
    血色武器教堂輪刷456價格隨便組,BB半價,算下來一小時最少8趟最多10趟,一個門最少就能賺18G、那麼10個門就是180,最主要的是血色人多好喊,只要法師的技術過硬,老闆排隊等的情況並不少見。帶人的最大好處同一個副本別說是法師,魔獸世界懷舊服換什麼職業去單刷幾十遍還要撿垃圾難道不吐嗎?但是帶人看老闆就不一樣了,不僅少了很多枯燥的感覺,連背包也變得乾淨了。雖然帶人是最快的賺錢方法,但是好處還有排解枯燥,單刷zul一小時最低可以賺到50G,偶爾出個地獄戒指還可能賣個小一百G呢。
  • 王者榮耀中只有兩個法師靠普攻輸出,但對聖劍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射手大多是靠普攻,而法師,不管是王者榮耀還是其他的遊戲,我們想到這個職業,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技能型英雄。其實王者榮耀中有兩個法師很特別,他們不靠技能傷害輸出,反而是靠普攻輸出,你能猜到他們是誰嗎?羋月曾經的法坦,現在的邊路法師,擁有法師的攻擊形態,卻靠著普攻輸出的奇特英雄,在近幾個版本中,羋月在邊路頗有無敵之勢,極少有英雄能夠在線上和羋月一較高下,因此可以稱之為線霸。
  • 報恩寺住持普正法師到武山和隴西部分寺院參訪(圖)
    僧俗兩序大眾熱情迎接合影留念佛教在線甘肅訊 2009年4月25日,普正法師在武山官寺(大佛寺),給信眾開示,並就官寺的修復及落實問題,聽取信眾的意見。官寺始建於隋文帝年間,現存大殿是元代末期建築,是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2年5月落實宗教政策,聘請普正法師擔任住持。
  • 智隨法師:淨土易行易往,難說難信
    何故勸舍萬種行法,獨自專稱一佛名號?乃至十念,必得往生故;託佛願力,五乘齊入故;望佛本願,一向專稱故。三經唯明於此,諸佛唯證於此,祖師歸勸於此,千言萬語豈能離於此!此一殊勝妙法,易行易往,難說難信,當說當信,今不妨以凡夫粗言,依十義略顯淨土之妙:淨土之因在:超發無上,殊勝之願。淨土之理在:本願如是,稱名自歸。
  • 「門當戶對」是哪個門?幾個門對幾個戶呢?
    大都的規劃氣勢宏偉,四合院格局在此時已然形成,今天咱們先說說這個四合院這個門。咱們今天說的「門」是簡體字,是由繁體字「門」簡化而來,繁體字「門」看的很清楚,它就是左右對稱的兩扇門,一看就知道這個字的本意,雙開為門,單開為戶,門的等級也由此而來。你知道四合院最高等級的門叫什麼門?我告訴你,最高等級的四合院的門叫天安門。故宮其實就是一個皇家四合院。
  • 入戶門正對一面牆怎麼辦?教你一招搞定!
    牆的上方可以設計一下照明,增加入戶門的亮度。2.玄關稍微有點空間:可以從牆的兩側進入室內,牆距離門口也不是太近,可以考慮做個玄關櫃。可以先關注我,隨時查看更多內容!這裡的玄關櫃不妨設計的有特色一點,不要和地面及頂面的裝飾設計太雷同,不然一進門,很容易被人忽略為走廊玄關櫃一體,沒有層次分明的效果。
  • 人有智愚,根有利鈍,若能依止四法修行者,皆可入於佛祖聖道之門
    ,般若是必經之路,那麼怎麼樣才能修得無上般若之智而達到我們所追求的目標,見得那個唯一不二的真理呢?在佛法中,佛祖告訴我們說:雖然人有智愚之別,根有利鈍之分,但是只要我們能夠依止四法修行,便都可以入於聖道之門,無論根緣深淺、能力、程度、聖凡的差異,都必會入於般若波羅蜜多的如來智藏大海之中,哪四法呢?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能利法師
    善知識者,淨空法師也。師乃當代光復佛教為佛陀教育之先軀泰鬥。其所言說皆契於佛理,合於世道;其所行處,是為眾等之楷模,人天之師表,乃吾等之真正歸依處,慚愧末學能利等,能親近老法師,得老法師親為指教,其大幸豈三生哉!先得根本智,再以多聞,則無往而不至。昔六祖能大師,三年而啟根本智,觸類旁通,聽涅盤等,未半而達經義,此方便智也。淨老法師教法與此同,師喻根本智為樹之根、幹,方便智為枝、條等。
  • 旅遊:城市漫步,隨我在書院門的青石板上走走,步步浸透墨香!
    旅遊:城市漫步,隨我在書院門的青石板上走走,步步浸透墨香!西安是中國書法的故鄉,來西安怎麼能不看看書法。西安書法藝術都雅聚在書院門,書院門是城牆南門裡東邊的古文化街巷,包含了書院門,安居巷,三學街,與順城巷多條小巷,居住了眾多書畫家和文人墨客。筆墨紙硯在這裡不變的主角。來這兒淘文房四寶或是請民間藝術家作畫或是單純的來走一走感受古韻氛圍,都是一種藝術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