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重塑生活之美

2021-01-10 這個土豆好多肉

當代藝術重塑生活之美

CONTEMPORARY ART

RESHAPES THE BEAUTY OF LIFE

-

從烏篷船取意、轉譯

將江南水鄉的溫潤氣質

融於空間場景之中

Inspired and took ideas of Wupeng boats,

intergret the gentleness of

Canal Towns in South of the Yangtze

into the space scene.

琴上景園,由新建元控股集團旗下建屋發展開發,落址於江蘇常熟城鐵片區核心地段,以江南造園手法,打造現代智慧的低密度社區,為注重品質體驗的城市人群帶來全齡宜居精品。其營銷中心的室內設計由朗聯設計擔綱,軟裝則由其旗下品牌IN SPACE空格設計實現。

秉承「格物至善,持之以新」理念的朗聯 RONGOR,一貫基於對地緣、環境、科技、人文的思考,在理性、秩序與功能性之上,以場景化創造和現代化演繹,回歸到對生活本質與人居美學的思考。這一次,朗聯 RONGOR 將琴上景園營造為一個生活美學體驗館,設計靈感來自江南水鄉烏篷船的結構、質地與線條,以抽象化的筆法烘託溫潤格調,延展當代設計的豐富性和先鋒性,予人美學體驗與感官享受

空間中別具一格的藝術裝置,形制從江

南烏篷船的竹編元素中取材,經由設計

師的轉譯、演進、升華,竹片的蜿蜒意

態,似雲捲雲舒,寫意「蘋香波暖泛雲

津,漁枻樵歌曲水濱」的閒適詩境。

| 接待大廳

不規則的體塊感與瑩白的燈帶相映呈畫,勾勒出建築視像的秩序性,透過鏤空的紋理鋪敘光影的關係,朦朧而清逸,整個場景極具藝術張力。接待大廳的設計,以線條的美學描摹空間結構關係,於疏朗有序的格局之中營造層次感。

| 洽談區

在空間與空間之間,設計師預留了一個隔而不斷的借景窗口,漁網裝置與青苔端景遙相呼應,相映成趣。

| 深度洽談區

同時,設計關注人、自然、光影與空間的延續性,在洽談區最大限度地引入日光,搭配純淨的設色秩序、溫潤的木藝結構、抽象的藝術陳設,營造一個沉靜而理性的功能空間。

設計強調水吧的互動性,運用幾何的藝術語彙,在極簡的布局中融入了別具一格的陳設美學,木藝格柵背景、大理石肌理、恰到好處的灰調、鮮活綠枝花藝......空間瀰漫著當代簡雅的光澤感。

墨黑調格柵圍合出相對私密而獨立的VIP室,而不同空間的縱向串聯,則由狹長型的透光玻璃自然銜接,以幾何形制框就純粹而簡約的藝術意蘊。大環與小環構成的燈飾、不規則形制的米白沙發、祖母綠調的單椅......設計師基於當代藝術與人文風尚的碰撞,在材質、形制、色彩等維度鋪敘空間氣質,況味深長。

| 兒童娛樂區

通過鮮豔的色彩、奇巧的家具、可愛的長頸鹿裝置、毛絨的海豹玩偶、有趣的繪本,設計以多元語素,賦予兒童娛樂區以明媚的格調、輕快的韻律,為孩子們打造出一個愉悅互動的童夢空間。

走過二十餘年設計歷程的朗聯 RONGOR,始終堅持在專業上鍛造設計能力,在創新中提升設計價值。在本案中,朗聯 RONGOR 基於思考深度、審美態度,提供了有策略的創意設計,以當代藝術的空間氣質,重新定義城市理想生活,予人高品質的美學體驗

相關焦點

  • 第四屆「重塑東方美」畫展啟動啦!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參展畫家有臺灣大師級畫家劉國松;曾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的著名畫家張桂銘(已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杜大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培成;在中國水墨藝術裂變中探尋新領域、創造前所未有的裂變之美的著名畫家仇德樹;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師大徐悲鴻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逸鵬;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沈勤;陝西國畫院常務副院長、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邢慶仁;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劉慶和
  • 臨空與Big House在當代藝術圈的一次豔遇
    7月26日,一場以藝術復興、城市文化《重塑》為主題的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在Bighouse當代藝術核心點亮武漢「臨空」。
  • FAENZA法恩莎:以藝術之名營造生活
    近年來,FAENZA法恩莎以其特有的品牌文化和對高品質藝術生活的探索,成為藝術家居品牌的典範。尤其是在當代新中產人群對家居品質提升的需求下,FAENZA法恩莎的產品得到了廣泛認可,始終站在締造藝術家居的前方。
  • 藝典6 ·18 藝術@生活|上新!開啟當代藝術「家」
    「一個擁有真正美的心靈總是有所作為的,並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黑格爾很多人傾向於將美學上升到哲學的角度,認為美學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空洞的概念。其實,從「生活」切入,將「美」落實到生活的具象,就能讓「美」遠離理論,更「接地氣」一些。
  • 魏祥奇:觀念之於語言——當代藝術的理論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聚集在藝術區的年輕創作者們對藝術問題有著最執著的熱情,他們從為數極為有限的海外報刊雜誌上了解最新的當代藝術信息,在一知半解的摹仿中表達著自我對藝術本質的思考。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對於當代藝術的理解就從來就不是一種語言形式的區分,如果是,也是「當代藝術的語言」與「傳統藝術的語言」的籠統之別。
  • 當代理想家丨ΜΟΜΛ綠色科技, 兌現Heng美生活
    創造未來之美,引領美好生活,這是科技自產生就在實踐的目的。從飛上天空到載人航天登上月球,科技完成了人類心中的理想之美;從掃碼支付、萬物互聯到大數據云平臺,科技為人類帶來生活之美;從建築理念到黑科技節能裝置,科技又為人類創造迭升出綠色之美……科技的原點是人,本質上都是服務於人。
  • 當代陶瓷藝術發展態勢
    21世紀的今天,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已經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無論經濟社會,還是文化藝術,東西方文化交融將更進一步互為影響、互為重要,時代審美發生了新變化,包容、多樣、個性和主流審美匯集成當代陶瓷藝術的共性特徵和發展趨勢,人性美和藝術美或將成為時代的禮讚。
  • 廣州K11——華南藝術生活方式之引領
    廣州K11——華南藝術生活方式之引領融「藝術、人文、自然」為一體的K11成功開創全球獨一無二新模式:博物館零售。沉浸式的藝術體驗奈良美智創作的呆萌的《大頭狗》、新媒體藝術家吳珏輝傾力打造的頗具動感的《時間塔》、印度尼西亞青年藝術家潘德加的《秘密之音》、裝置作品系列《永生:北齊圓雕菩薩立像和亞馬遜野蠻人》的混搭、以及國內知名當代藝術家高偉剛創作的巨型金色樓梯作品《升華》等吸睛力作,從廣州K11極富辯識度的外部一進入商場內部,讓人們瞬間領略到布置在每一樓層
  • 「藝術」|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
    、交流社區,以「生活美學創造者」結合藝術和生活器物,圍繞90後年輕人的興趣社區之路,發展成為國內年輕人專屬的生活社區。線下「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位於北京市宋莊藝術區,專注於推動中國年輕藝術力量的發展,為年輕藝術家的培養貢獻力量。
  • 商湯科技攜手上海當代藝術館打造「有溫度的AI藝術」
    商湯科技(Sensetime)攜手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 Shanghai),於2019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MoCA Pavilion)舉辦「Art×AI系列藝術展覽—《基本世界:智能藝術》
  • 當代藝術遇上「二次元」 動漫美學的新視野
    除此之外,羅浮宮的世界巡迴展「LOUVRE No.9」(漫畫、第九藝術)將於今年7月接替「美戰」,羅浮宮自2005年每年邀請一位漫畫家為其定製作品並出紀念版單行本。「LOUVRE No.9」將呈現16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11位已和羅浮宮合作的國際藝術家。動漫逐漸被美術館接納,在動漫和二次元文化影響下,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動漫美學」也在擴大創作邊界。
  • 當代藝術還得追求真善美
    原標題:當代藝術還得追求真善美  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接觸了二三十年,感覺膚淺的、急功近利的機會主義者所佔比例較大。作品是人做的,人不行,作品不可能好。  當代藝術(或曰前衛、先鋒、實驗、觀念藝術等)源起於西方,它是西方社會全面發展的結果。
  • 園林之美呈現東方生態藝術
    當代私家園林的建造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與古代私家園林相比,造園融入了現代設計要素,風格具有多樣性,並呈現出開放性、商業性、綜合性和共享性的特徵。中國古典園林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特質,是自然美、生態美、建築美、藝術美的完美統一,真正實現了人對美的感知與體驗,是體現東方生存智慧的生態藝術。古代私家園林也稱之為園、亭園、園墅、別墅、別業、池館、山池、山莊等。
  • 優山美地美術館名流共鑑 探尋中國當代藝術與生活
    12月1日,在優山美地攜手宋濤(Yuan museum)館長共同打造的優山美地A7美術館裡,新華網、證券日報、搜狐焦點以及《素說樓市》、《地產營銷人》、《毅家之言》等業內知名自媒體出品人齊聚一堂,共同品鑑東京畫廊+BTAP等陳列的藝術藏品,論道藝術與生活的交融對話,力圖一窺當代中國文化之全豹。
  • 妙合興象——V空間當代藝術生活展
    當藝術由精英文化轉向大眾消費群的同時,我們隨即進入了另一種思考:藝術本身源於生活,藝術家們以自己的語言來詮釋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將所謂的「小眾精英群」的藝術品和藝術理念介入到更多對生活品質和空間美學有追求的大眾需求中呢?
  • 官·感至上——當代藝術的五種打開方式
    ——義大利的布裡昂家族墓園,荷蘭鹿特丹的魔方房子,丹麥的THE 8 HOUSE……通過實地去了解一個國度的人文、歷史和生活,藝術就在序列感與切實感裡被探知。待黑膠店打烊,推開speakeasy式的入口,便頃刻置身於1920的英國,與身處工會運動的工人之魂把酒言歡,跨越時空,超脫此刻,重獲生活中風發意氣。
  • 宿利群:捕捉那些易被忽視的生活之美
    在水墨畫創作中能否表現出迥異於傳統山水的當代景觀,能否關注到城市的生活環境與當代人的心境,是每個水墨畫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尊重傳統並非意味著泥古不化,如何拓展水墨的表達邊界,使其在當代文化中發揮作用,已成為新水墨畫家們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 《從日出都日落,一場跨界行為藝術在臻御府生活藝術館上演》
    安靜美好的初冬時節,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演員佳寶在臻御府生活藝術館,上演了一場從晨曦到黃昏芭蕾舞,並將芭蕾舞蹈和建築藝術融為一體,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美學世界,開啟了一場值得永久記憶的行為藝術——《7個瞬間》。
  • 張溫帙當代藝術作品展在廣州市黃埔區青少年宮開幕
    12月30日上午,由廣州市黃埔區青少年宮主辦,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廣州美術學院青少年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協辦的以《大漆為媒·西關故事》為主題的張溫帙當代藝術作品展在廣州市黃埔區青少年宮開幕。該展覽向大眾呈現了藝術家張溫帙的79件優秀漆藝作品,來自海內外藝術界、收藏界、教育界的幾十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 重塑伊卡洛斯之翼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當代建築設計理論課程」教學成果展
    重塑伊卡洛斯之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當代建築設計理論課程」教學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