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利群藝術#
在當今社會,傳統山水畫已成為游離於時代審美之外的繪畫形式,它在封建社會所具有的文化語境已隨著當代社會的轉型和審美的變革而逐漸丟失。在水墨畫創作中能否表現出迥異於傳統山水的當代景觀,能否關注到城市的生活環境與當代人的心境,是每個水墨畫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尊重傳統並非意味著泥古不化,如何拓展水墨的表達邊界,使其在當代文化中發揮作用,已成為新水墨畫家們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蘇珊·朗格曾說:「一切藝術都是創造出來的表現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在水墨畫的藝術表現中同樣需要形象與情感的結合,只有將強烈的主觀情感投入創作之中,才能使作品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在以現代建築和都市景觀為主要內容的新水墨畫中實現情感表達絕非易事,需要創作者豐富的生活積累和堅定的決心,以及對水墨語言的深刻理解。當代畫家宿利群的作品《咖啡屋的窗外》,取景於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滑雪場。因天氣寒冷,為躲避風雪,畫家來到咖啡屋中欣賞著窗外的景致有感而發完成此作。畫面中天空明亮清新,遠處可見一抹淡藍,令人心曠神怡,在留白雪地的襯託下,空蕩的滑雪場索道顯得寧靜肅穆。宿利群將瞬間的感觸凝固在畫面上,用淡墨結合淡彩營造出了一種「靜觀天地,覆載萬物而無聲」的意境。
宿利群在創作中不單單是追求呈現美的事物,更側重於表達對美的發現,這是其作品的價值所在。他的新水墨畫不重複於前人所創造的既定程式,而是致力於對水墨畫傳統理念的創新以及對美的表達方式的擴充。以其作品《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畫面中河邊的幾株柳樹在春風的吹拂下輕盈的枝條隨風飄揚,連成一片,清澈的河面上,柳樹的倒影清晰可見。柳樹枝條的翠綠與小河的淡藍組成了畫面的色彩基調,大塊的留白將觀者帶入了充滿詩意的想像空間。
在水墨景觀系列作品中,宿利群更多的是將視角關注於生活中平凡無奇的街道風景,或隨處可見的自然風光,去捕捉那些易被忽視的生活之美。這些作品融合了傳統水墨的人文內涵和新時代的審美特徵,同時在技法、形式上體現出不同程度的創新。為了實現水墨畫的當代轉換,在創作中宿利群側重於對畫面構成、色彩領域的實驗與突破,使傳統中國畫點、線、面有全新的體現,完成了水墨語言書寫感性情感的新表達。
當下,新水墨畫已然成為中國畫新的組成部分,它的產生與發展遵循了中國水墨畫發展的客觀規律。它在未來能否成為水墨畫的主流,還需要時間的沉澱。中國的水墨文化是包容的,任何群體或者個人對水墨畫發展、創新的探索實踐都有著積極意義。任何藝術作品都需要實現傳統文化內在的傳承與時代氣息的結合,而創作者是溝通這兩個文化體系的載體。因此,作為當代的水墨畫家需要更加深入的關注現代生活,只有更好地了解所要表達的對象才能夠真正地做到「筆墨當隨時代」。
藝術家簡介:
宿利群:1961年2月19日生於北京,祖籍遼寧瀋陽。從事壁畫、環境藝術創作設計。現為清華大學清華工美高級工程師,自由藝術家。1981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祝大年、吳冠中、袁運甫、杜大愷先生,學習壁畫專業,1985年7月畢業並留校任教,曾任裝飾藝術系系秘書,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學術秘書。1995年至1996年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研修。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畫—《大自然的呼喚》(1990年),彩色琉璃壁畫—《百鳥朝鳳》(201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宿利群油畫作品展」(1989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尋真·宿利群油畫、水墨作品展」(2016年)。
文/耀星
編輯/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