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活中易被忽視的「隱形糖」

2020-12-23 和訊

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其實包含著許多「隱形的糖」,上面沒寫著「糖」字,也吃不出有糖,但卻是含糖大戶,除了糕點、冰淇淋等顯而易見的高糖食品外,還有一些食物,雖然吃起來不是甜味的,富含的糖卻不少。哪些食物中容易有隱形糖?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規避隱形糖呢?

日常熟悉的糖是什麼

人們所熟悉的糖,在醫學上叫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寡糖、多糖。糖包括單糖、雙糖和糖醇。單糖可以再細分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包括蔗糖、乳糖、麥芽糖、海藻糖等。糖醇常見的有山梨醇、甘露醇、麥芽糖醇和木糖醇等,共同特點是在腸道吸收過程緩慢,對血糖影響小,且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常被用於糖尿病患者食品的甜味劑。

寡糖也被稱作低聚糖,因不能被人體消化酶水解而消化吸收,會在結腸中被細菌分解產氣,造成脹氣。但有些寡糖可以被腸道有益菌群如雙歧桿菌所利用,促進益生菌的增加而達到保健的目的。

多糖最常見的,就是澱粉,還有我們經常在配料表裡見到的糊精就是澱粉的次級水解產物,也是多糖的一種。

像我們日常吃的主食如穀類、薯類,還有豆類、根、莖和種子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澱粉。澱粉屬於多糖,是我們攝入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我們日常吃的不管是主食還是各種糖類的加工製品,都屬於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最終在體內會轉化為單糖被人體吸收利用。

別忽視了「隱形糖」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很重視健康,從來不喝甜飲料、不吃甜食,應該不會吃糖超量。其實,並非只有甜的食物裡才含糖,很多吃著無味,甚至是酸的、鹹的食物裡,都可能有大量「隱形糖」存在,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了很多「隱形糖」。日常飲食中,我們會刻意控制糖果、巧克力的量,但除了這類食物,酸奶、番茄醬、沙拉醬,飲料裡面的果汁、乳飲料、可樂、汽水,烘焙食物裡面的餅乾、麵包、蛋糕,零食裡面的果脯、話梅,飯菜裡面的紅燒肉、雞蛋西紅柿、湯類、甜品類,都含有不少的糖分,容易被忽視。

多項研究發現,攝入過多的游離糖會損害牙齒、增肥、促糖尿病、促腎結石、促痛風、甚至增加心臟病和多種癌症的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就提倡「少油少鹽、控糖限酒」,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把游離糖的攝入量限制在每天攝入總能量的10%以下,最好能進一步限制在5%以下。按照糖攝入指南推薦:每天的糖攝入量不應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

所謂游離糖是指人類在製造食品時加入的各種糖(也包括蜂蜜和果汁中的糖)。但並不包括天然食物中存在的糖,比如新鮮水果中的糖,奶類中的乳糖、糧食和薯類中的澱粉。可能您會覺得「每日45g的糖,這麼多根本不會超量」,但是一旦變成食品,就微不足道了。一瓶500毫升可樂的糖含量在50克左右,一瓶350毫升的乳酸菌飲料,含糖量也在50克左右。這些「隱形糖」充斥在我們的日常飲食當中。需要強調的是果汁並不在隨意飲用之列,比如,一個250ml杯子,裝滿蘋果片大約含50卡路裡能量和11克糖,但是一杯250ml的果汁中的能量和糖分是前者的兩倍。喝果汁不僅沒有充分利用水果中各種營養成分,增肥效果倒是十分顯著。

「無糖」食品也並非真無糖

很多人覺得,既然糖吃多了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索性就買無糖食品。殊不知「無糖食品」只能說是沒有額外添加糖,並不代表本身不含糖。比如某餅乾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中,糖的部分被麥芽糖醇所替代,看起來確實是沒有添加我們所認識的白糖。但再看營養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佔到了60.6克/100克,營養參考值為20%,也就是說如果吃了100克這種無糖餅乾,那麼你就已經吃進了全天碳水化合物推薦攝入總量的1/5,看起來無糖的餅乾實際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並不低。

所以不要迷信「無糖食品」或者加了糖醇類的食品,大多數無糖食品本身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並不低,像糖醇一類沒有熱量的代糖食品一樣能夠促進食慾,和其他甜味食品比,在控制體重方面沒有太大的優越。更何況很多「無糖食品」本身所含的熱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並不一定低於其他同類普通食品。

日常選購食品應當學會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了解食品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會大概估算全天所需總熱卡數,並記錄一天所攝入的總熱量。以一款無糖餅乾為例,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60.6克,每吃100克該餅乾,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大約達到了全天推薦攝入量的20%,如果吃了500克那麼全天需要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足夠了,我們再去吃其他主食的話,全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總量肯定會超標。所以不要以為吃了無糖食品就萬事大吉了。

這些食物中容易含有「隱形糖」

焙烤食品和面點。我們平時在市場上購買的麵包、甜餅乾,含糖量通常都在15%~20%左右;即便是自己動手焙烤,要想做得好吃,糖也不會少。現在很多中式點心,比如小饅頭、小包子、奶黃包之類,也都要加點糖。甜飲料,包括各種碳酸飲料、果汁、乳酸菌飲料等等。市場上銷售的很多果汁飲料,即使是純果汁飲料,含糖量也很高。女生們喜歡的紅棗漿、蜂蜜柚子茶等所謂的健康飲料,含糖量也很高。比如紅棗漿裡的主要成分是紅糖,紅糖中90%以上都是糖,而蜂蜜的含糖量通常在75%以上。此外,日常家庭烹調也會有很多糖。比如,紅燒肉要加糖,糖醋排骨要加糖,八寶粥要放糖,紅豆沙、綠豆沙要加糖,喝菊花茶要加冰糖等。

如何避免「隱形糖」的攝入

如果長期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超過身體需要量時易引起超重和肥胖。過多進食糖果、甜食會影響食慾,並容易發生齲齒。很多營養相關性疾病如糖尿病、微量元素缺乏也與之息息相關。那麼如何規避隱形糖呢?

看標籤:選擇食物時應注意看食品的配料表及營養成分表,如果白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玉米糖漿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幾名,就意味著其「隱形糖」的含量可能不少,吃起來應有所節制。

認食品:比如糖果、巧克力、果汁、餅乾、麵包、蛋糕、水果乾、果脯、話梅、飲料等食物應少吃甚至不吃,不要往牛奶、豆漿裡加糖,也不要為了吃藥在藥物中加入糖分。

調飲食:日常飯菜應清淡,烹飪過程中儘量不額外添加糖或減少添加;少酸甜,少甜湯。直接吃新鮮的水果,美味又有營養。喝咖啡儘量少加或不加糖,牛奶、豆漿、稀飯中也應不加糖。

挑飲品:日常儘量不喝甜飲料,包括各種碳酸飲料、茶飲料、乳酸菌飲料、果汁飲料、紅糖水、蜂蜜水等等,偶爾選擇飲品儘量挑少糖或無糖,營養標籤中,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警惕食物中的「隱形糖」!
    很多隱形糖存在我們生活飲食的各個角落,就算你一天一顆糖都不碰,你一天攝入的糖分也有可能超過上面控糖的克重一大截。為了提高大家預防疾病的意識,今天狗狗就跟大家說說「控糖」的意義,以及食物中哪些地方都隱藏著高糖。
  • 比白糖還要危害的「隱形糖」,就藏在我們身邊,2種水你還喝嗎?
    白糖,是生活中的常用糖,可以做成各種小吃零食,還常被應用到日常烹飪中,屬於人們製造食物中的蔗糖來源,除此以外,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漿、果葡糖漿等等。
  • 我被食物裡的隱形糖驚呆了
    【警惕「健康食品」裡的隱形糖】事實是:即使你家寶寶很少吃糖果巧克力,但可能他一天的糖攝入量還是超的!知道果汁,酸奶、番茄醬和沙拉醬有什麼共同點?都含糖!所以,糖不僅存在於巧克力、碳酸飲料和糖果中,也隱藏在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甚至是一些所謂的「健康食品」裡。另外,糖對寶寶的牙齒也是一大威脅,所以在吃完糖後儘量刷牙。
  • 警惕生活中那些易上癮的常見藥!
    這些常見的易成癮藥物大多是處方藥,須憑醫生處方購買,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在正常劑量、合理使用下,使用上述藥物不足以成癮,但若不遵醫囑隨意濫用,則會致人上癮。 但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常用的解熱鎮痛藥,雖然不含有致癮成分,但如果長期服用,也很容易形成藥品依賴性。
  • 比糖果更可怕,是這些食物裡的「隱形糖」,你根本防不勝防
    糖是生活中重要的調味料尤其在江浙滬地區,連每日的菜餚都是甜味的有哪些防不勝防的「隱形糖」?一些酸味或者鹹味的食物中,同樣含有大量糖。不要以為家裡自己做的飯菜不加糖,但是不健康的烹飪方式,也會讓寶寶攝入隱形糖
  • 生活中需要警惕尾椎腫瘤的早期症狀
    生活中需要警惕尾椎腫瘤的早期症狀 核心提示:尾椎腫瘤是一種十分嚴重的骨科腫瘤疾病,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專家指出尾椎腫瘤的早期症狀分別是膝關節酸痛、體溫上升、肢體疼痛
  • 春困時節,你卻睡不著、半夜易驚醒?警惕2種情況,莫忽視
    此時,需要提高警惕,需要考慮是「病態」現象了。春困時節,你卻睡不著、半夜易驚醒?警惕2種情況,莫忽視第一種:肝火旺春季,是一個比較容易上火的季節,尤其是肝火容易「燒」起來。肝氣通於春,肝在春天比較活躍,肝陽生發,稍不注意,便會導致肝火旺。
  • 早期3個信號萬不可忽視,5類人群要警惕!
    可它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是中晚期。因此,指導胃癌早期的信號,了解胃癌的高危人群,對於預防至關重要!胃癌早期,為什麼很難發現?原因2:症狀隱蔽胃癌在發生的過程中,往往沒有什麼特異的症狀,不容易被發現。即使有一些,也可能只是胃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症狀。這些症狀,極易與胃炎、胃潰瘍等相混淆,因而難以察覺。
  • 雅思聽力中最易被忽視的六大細節
    下面新東方網雅思頻道為大家整理了雅思聽力中最易被忽視的六大細節,供考生們參考,以下是詳細內容。   雅思聽力成績提高對於整個雅思考試成績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考生如果在聽力練習時能夠重視最易被忽視的六大細節,對於提高雅思聽力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 宿利群:捕捉那些易被忽視的生活之美
    在水墨畫創作中能否表現出迥異於傳統山水的當代景觀,能否關注到城市的生活環境與當代人的心境,是每個水墨畫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尊重傳統並非意味著泥古不化,如何拓展水墨的表達邊界,使其在當代文化中發揮作用,已成為新水墨畫家們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 2020年中考英語知識點之選擇疑問句中易忽視or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英語知識點之選擇疑問句中易忽視or,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現在進行時態的選擇疑問句中易忽視or後用現在分詞形式   例:孩子們在跑還是在跳?   Are the children running or jump?
  • 吃糖一時爽,一直吃,不一定一直爽,孩子身邊的隱形糖你知道嗎?
    儘管我們平時都一直給寶寶控糖,但是孩子身邊的隱形糖你知道多少呢?難道一點點的糖都不能給孩子吃嗎?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疑問。哪些是隱形糖我們在給孩子購買零食或者是輔食的時候,一定要關注一下它的添加成分表,是不是有添加糖,像葡萄糖果糖
  • 子宮內膜癌:一種常見但又易被忽視的癌症!早期的4個信號別忽視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中的一種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每年大概有二十萬的女性會患有這個疾病。導致子宮內膜癌的原因很多,通常情況下,與體內的激素分泌異常有關,在患者早期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許多患者在出現異常時,再去檢查已經到了晚期。這是一種極為常見但又容易被忽視的癌症,奪去了很多女性的生命。
  • 警惕日常便血,一患者因忽視大意,導致重度貧血
    警惕日常便血,一患者因忽視大意,導致重度貧血 2020-05-08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警惕:淋巴癌的早期4大徵兆別忽視,別等嚴重了才後悔
    據2015年統計數據,我國淋巴癌患者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九,並且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是目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的增長速度最快的「殺手」。淋巴癌如果在早期能夠及時發現並積極正確治療,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而且愈後效果也比較好。但如果一些早期身體徵兆忽視了,任由其發展,一旦到了中晚期,其兇險程度倍增,極可能危及生命。
  • 長沙疾控:提防生活中「看不見」的鹽油糖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今年9月1日是第14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讓我們共同倡導「三減三健,邁向健康」。 「『三減三健』就是減鹽、減油、減糖、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
  • 心衰症狀不可忽視 警惕四大誘發因素
    近日,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兼CICU病區主任陳樹濤做客「健康大講堂」時指出,心衰症狀不可忽視,四大誘因需警惕。同時,對於一些中晚期的心力衰竭患者,由於長期臥床,靜脈血栓和肺栓塞也是心力衰竭的誘因。還有飲食和情緒的管理,尤其是一些中晚期的患者,大量飲水,飲食過鹹都是心力衰竭的誘因。尤其是一些天氣的改變和情緒的改變,生活不規律等也是常見的誘因。
  • 長期腰酸背痛 最易忽視的胰腺癌症狀
    此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點,胰腺癌患者中,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是無胰腺癌家族史患者的3~13 倍。」虞先濬教授表示,「同時,多吃蔬菜和水果有預防胰腺癌的作用,而植物性食品中的纖維和維生素C 對胰腺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以及高膽固醇、高能量的食物,都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風險。因此,從飲食上把好第一道關口,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說,健康生活方式是胰腺癌的一級預防,那麼早期診斷就是二級預防。
  • 肺部疾病易忽視,醫生:出現這2大徵兆,別以為是咽炎,儘快就醫
    肺部出現異常的時候,並不像其它的疾病症狀明顯,它往往伴隨著一些常見的小問題調無聲息地出現,放鬆警惕,肺部的異常就會持續發展,直到我們發現明顯的症狀,肺部已經出現惡性病變。23歲的小馮平時為了應酬,抽菸喝酒的次數非常多。
  • 警惕胃癌早期表現 胃疼便血莫忽視
    臨床中,胃癌的早期症狀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如病變發生在患者的胃竇部,則可誘發十二指腸的功能改變,出現類似潰瘍病的節律性疼痛,也常被患者忽視,直到出現持續性疼痛甚至出現黑便或嘔血等症狀時才引起患者的注意,而此時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發展到了胃癌的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因此,必須警惕胃部疼痛這一無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號,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更要注意,並應及時做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