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天才兒童易被忽視 普通學校埋沒其潛力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美媒:天才兒童易被忽視 普通學校埋沒其潛力

  外媒稱,天才兒童很可能成為下一代創新者和領導者——然而,極為聰明的兒童常常在教室中不顯眼,因為缺少使其發揮全部潛力的課程、教師投入和外部激勵。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6日報導,上述結論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針對極有天賦兒童的科學研究得出的。這項研究歷時30年,由範德比爾特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的研究者開展。

  皮博迪學院心理和人類發展方面的教授戴維·盧賓斯基主持了該研究。研究選取了300名天才兒童,從他們13歲時一直跟蹤到38歲,研究記錄了其在學術、商業、文化、醫療、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成就。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心理學》的題為《誰崛起到上層?初期指示標》的論文中。

  盧賓斯基說:「天才兒童是寶貴的人力資本。我們的研究讓人們對天才兒童的潛力有了新的深入認識。」他花了40多年時間研究有天賦的個體,將早期極高的SAT(美國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分數與之後的人生成就聯繫起來。

  研究人員使用超水平測試程序挑選要跟蹤研究的兒童,即在13歲或更小的年紀獲得了令其推理能力排在前0.01%的SAT語言或數學分數。這些兒童的成績令人印象深刻。

  在320名參與研究者中,有203人繼續學習以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有142人(約44%)還獲得了博士學位——顯著高於普通大眾(約2%)。這些兒童中的大多數獲得了顯要的職業生涯,成為財富500強公司中的高層領導者、多產的軟體工程師、醫生、律師以及公共政策的領導者,其中包括一位美國總統的國家政策顧問。

  儘管成績卓越,但研究者得出結論說,極有天賦的學生一路經歷了多個障礙,經常阻止他們發揮其全部潛力。典型的學校環境通常跟不上這些學生極快的學習和理解複雜內容的速度。當他們進入小學和中學教室的第一天就已經掌握了課程內容時,老師常常將關注力轉移到那些奮力完成作業的學生身上。研究人員暗示說,這產生的結果是,這些天才兒童錯失了學習機會,產生挫敗感,學習成績不佳,尤其是對於那些極有天賦的兒童而言。

  研究合作者哈裡森·凱爾說:「人們認為天才學生真的不需要任何幫助。這項研究表明,並非如此。這些人有非常高的智商——有些人被稱為『聰明得嚇人』 ——他們將在普通的課堂上做得很好,但仍沒有發揮其全部潛力,除非他們獲得途徑,接觸到超前的課業、跳級課程以及讓天才學生與其智力相當的同伴一起學習的教育計劃,比如皮博迪的天賦英才計劃。」

相關焦點

  • 8歲男孩智商146 外媒:天才兒童易被學校埋沒潛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小學三年級已在學習初中數理化,學校準其每周3個下午在家學習他是一個8歲男孩,和同齡孩子一樣,喜歡遊戲喜歡玩耍,不過,當他拿出自己研究的奧數「公式這個8歲小男孩智力水平達146分,已在家學習初中數理化課程,學校和家長覺得跟不上他的求學步伐,但又不知該咋引導教育。仔仔這樣解奧數題你看懂了嗎題目:天天幼兒園有170名學生,其中男生人數的3/4和女生人數的2/3相等,這個學校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名?
  • 最容易被忽視的天才兒童特徵
    英國學者發現,家長們的這種想法可能會扼殺孩子潛在的才能。他們建議,家長們應細心觀察孩子們除學習成績外的表現,因為那可能預示著孩子在某一方面是個「天才」。   英國《每日郵報》2008年1月4日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天才兒童研究中心前講師貝納德特·泰南認為,許多天才兒童可能在學校或考試中表現並不優異,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能夠說明他們擁有高於同齡兒童的才能。
  • 天才兒童的特點是什麼,誰說普通孩子不能培養成為天才
    多數兒童的智商是不高也不低,《天才兒童訓練營》系列講座探討的就是如何把這種普通兒童培養成為天才學校考試分數高的人未必是天才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有的人可能認為一個考試成績非常好的孩子是天才。比如說,如果你的鄰家孩子是省高考狀元,或者全國高考狀元,你就說她是天才,這是一種說法,從你的角度來看也有其道理,但是這種「天才」不是《天才兒童訓練營》中定義的天才。一般來說,一個孩子的學校考試成績再好,他離天才也還有很大的距離學校教育是普及化的針對普通人的教育,高考給人們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正因為學校教育是針對佔大多數的普通人的,因此,教學實踐和成績衡量也是針對普通人的。
  • 是天才障礙還是有障礙的天才?
    摘要ADHD天才同時擁有天才及身心障礙的特質,兩種內在特質的交互作用,決定了他們的表現。ADHD天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都不錯,但是若與其智力測驗所得的分數做比較的話,應該還有很大的進步及發揮其個人能力的空間。
  • 美媒關注中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麻雀學校」難以為繼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美媒稱,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國,農村學校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偏遠農村學校的招生人數一直在迅速下滑。為中國農村不斷減少的人口服務的小型學校被稱為「麻雀學校」,這種學校現在可謂難以為繼。
  • 真正的天才是什麼樣的,特點是什麼——培養天才兒童之一
    多數兒童的智商是不高也不低,《天才兒童訓練營》系列講座探討的就是如何把這種普通兒童培養成為天才學校考試分數高的人未必是天才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有的人可能認為一個考試成績非常好的孩子是天才。比如說,如果你的鄰家孩子是省高考狀元,或者全國高考狀元,你就說她是天才,這是一種說法,從你的角度來看也有其道理,但是這種「天才」不是《天才兒童訓練營》中定義的天才。一般來說,一個孩子的學校考試成績再好,他離天才也還有很大的距離學校教育是普及化的針對普通人的教育,高考給人們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正因為學校教育是針對佔大多數的普通人的,因此,教學實踐和成績衡量也是針對普通人的。
  • 數學天才兒童有哪些特點?
    第一,數學天才兒童早期特徵是很鮮明的,到了中學階段這些特徵變得更加突出和顯示出超常性。數學對相當多的人來講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困難的,而對數學天才兒童則是樂趣和自信的追求。   第二、數學天才兒童的特徵需要及時地識別和引導,需要創造適宜其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在過去八年的追蹤研究中發現,數學天才兒童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對教育、教學環境要求也是很高的。
  • 天才兒童還是普通兒童?答案在父母和老師的語言裡
    陳女士的兒子考上了北大,學校老師想請她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兒經驗。(接下來是以陳女士口吻表達的內容,部分截取)我們就是非常普通的爸媽,沒有什麼特別的育兒方法。兒子小時候學習也不是很突出,反而各種調皮搗蛋,幼兒園、小學、初中沒有一次不接到老師的批評電話,只是上高中的時候,才突然拔尖的。他小時候也經常做錯事,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我想我們唯一做的對的地方,就是尊重他,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
  • 【環球世界】北美的天才學校
    好學校附近的房子自然也是比普通的地區要高出不少,只不過因為人口比國內的一線城市少得多,價格當然還是比北上廣這些城市要低不少。據說多倫多好的學校在華人聚集的居住區比較多,原因很簡單,因為華人家的孩子被父母在學習上管得更多,而且很多華人父母都是移民加拿大的科技人才,大概遺傳的因素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吧。
  • 高考歷史中,被埋沒的四大天才學生,都曾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
    高考歷史中,被埋沒的四大天才學生,都曾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在歷屆的高考中,總會有一些學生脫穎而出,他們的優秀讓人不敢想像,因此,人們把他們稱之為天才,本身他們的未來都是一片光明,可是,很多卻在中間夭折了,變成了一個普通人,這四位天才學生就是典型代表
  • 為什麼融合教育不是普通兒童到特殊學校去學習?
    我們一直在說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一直講的是要幫助特殊兒童融入普通學校,前幾天看到一個問答覺得很有意思說:『 為什麼不是普通兒童到特殊學校去?主體為什麼是特殊的孩子?』據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其中特殊教育學校2152所。這個比例我就不多說了,非常的顯而易見。特殊兒童的數量和普通人相比,永遠都屬於極少數。
  • 美媒盤點各國兒童早餐食譜
    美媒盤點各國兒童早餐食譜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從來沒有報導過有缺陷的孩子,因為只有10%左右是有天才的,剩下都不是天才。但我們總是驚嘆於超出自然的奇蹟!樂道於高人一等的智慧!所以我們羨慕帶有天才的光環!特別是帶有殘疾的天才,更能滿足大眾對缺陷美的異口味!
  • 兒童智能手錶戰酣,360 9X如何正面剛小天才Q2?
    小天才Q2則採用普通紙板包裝盒,白色加少許橙色塊搭配,包裝總體上顯得中規中矩。科技雜智此次對比的是兩款男童顏色手錶。均為藍色系。360 9X採用的是藍色與深藍色的搭配配色,這樣撞色的設計整體配色也夠活潑。小天才Q2則採用時下流行的漸變色設計。不過,小天才深色錶盤與周邊淺色系的搭配方式顯得有割裂感。
  • 《天才少女》無論是天才還是普通,都有資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天才少女》無論是天才還是普通,都有資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外婆是為了名與利,而舅舅是用瑪麗的話來說在瑪麗聰明之前就要她的,天才或許是除了天才自己誰都想成為的,然而無論是天才還是普通,都有資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被迫的,是發自內心的。
  • 你家孩子是資優兒童嗎?心理學家:符合以下特徵的可能是天才
    文|文兒 對於中國家長來說,「資優兒童」一詞還比較陌生,該詞指的是資質非常優異的兒童——從小天資聰穎、智商超群,可以理解為天才、神童。想必大家看到「神童」二字就明白了重點所在,資優兒童說的從來都不是普通聰明的孩子,起碼不屬於學霸。與其說聰明,不如說是天生智商較高,才能高出常人的孩子。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197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和範德堡大學在美國教育部的扶持下,發起了一個名為SMPY(Study of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的研究小組。 這個小組以三位美國頂尖教育科學家為核心,追蹤全美5000名最聰明的兒童的成長軌跡,尤其是那些在數理邏輯上Top 1%、0.1%甚至是0.01%的孩子。
  • 美媒:美專家建議兒童勿過量使用牙膏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 美媒稱,1月31日發布的一項政府調查顯示,有很多兒童正在使用過量的牙膏,這增加了他們隨著年齡增長牙齒出現斑紋或斑點的風險。據美聯社2月1日報導,儘管專家建議兒童使用的牙膏量不要超過豌豆大小,但研究發現,約40%的3到6歲兒童使用塗滿整個或一半刷頭的牙膏。
  • 天才不天才,成人更重要,一部引發教育理念思索的高分電影
    不但直呼其名,而且言語間帶著點尖刻毒舌,仿佛在進行一個同齡人之間的對話,儼然一個小大人。不過對於一個單親家庭來說,孩子早熟有些偏激也屬正常。但這一切令人感到正常的情況,卻在小姑娘瑪麗被不情不願地送去學校上學開始。好萊塢最善於將英雄和天才成功的隱藏在平凡人中,然後讓英雄和天才最終超越凡人。
  • 天才兒童有6個共同特徵
    將孩子培養成天才,是許多父母的夢想。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朱利安·斯坦利教授從1968年開始進行「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該項目對5000名智力超群兒童展開了為期45年的研究,總結出天才兒童的六大特徵。1.引領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