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天才兒童很可能成為下一代創新者和領導者——然而,極為聰明的兒童常常在教室中不顯眼,因為缺少使其發揮全部潛力的課程、教師投入和外部激勵。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6日報導,上述結論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針對極有天賦兒童的科學研究得出的。這項研究歷時30年,由範德比爾特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的研究者開展。
皮博迪學院心理和人類發展方面的教授戴維·盧賓斯基主持了該研究。研究選取了300名天才兒童,從他們13歲時一直跟蹤到38歲,研究記錄了其在學術、商業、文化、醫療、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成就。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心理學》的題為《誰崛起到上層?初期指示標》的論文中。
盧賓斯基說:「天才兒童是寶貴的人力資本。我們的研究讓人們對天才兒童的潛力有了新的深入認識。」他花了40多年時間研究有天賦的個體,將早期極高的SAT(美國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分數與之後的人生成就聯繫起來。
研究人員使用超水平測試程序挑選要跟蹤研究的兒童,即在13歲或更小的年紀獲得了令其推理能力排在前0.01%的SAT語言或數學分數。這些兒童的成績令人印象深刻。
在320名參與研究者中,有203人繼續學習以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有142人(約44%)還獲得了博士學位——顯著高於普通大眾(約2%)。這些兒童中的大多數獲得了顯要的職業生涯,成為財富500強公司中的高層領導者、多產的軟體工程師、醫生、律師以及公共政策的領導者,其中包括一位美國總統的國家政策顧問。
儘管成績卓越,但研究者得出結論說,極有天賦的學生一路經歷了多個障礙,經常阻止他們發揮其全部潛力。典型的學校環境通常跟不上這些學生極快的學習和理解複雜內容的速度。當他們進入小學和中學教室的第一天就已經掌握了課程內容時,老師常常將關注力轉移到那些奮力完成作業的學生身上。研究人員暗示說,這產生的結果是,這些天才兒童錯失了學習機會,產生挫敗感,學習成績不佳,尤其是對於那些極有天賦的兒童而言。
研究合作者哈裡森·凱爾說:「人們認為天才學生真的不需要任何幫助。這項研究表明,並非如此。這些人有非常高的智商——有些人被稱為『聰明得嚇人』 ——他們將在普通的課堂上做得很好,但仍沒有發揮其全部潛力,除非他們獲得途徑,接觸到超前的課業、跳級課程以及讓天才學生與其智力相當的同伴一起學習的教育計劃,比如皮博迪的天賦英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