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振韜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等疫情結束,想去看看武大的櫻花有多美!」
成都武侯區一名社區工作者在朋友圈裡「曬」出了她手繪的社區戰疫圖。她叫李沁蓮,是漿洗街街道楠欣社區的工作人員,也是個「90後」小姐姐。
從1月26日到現在,李沁蓮每天朝九晚九奔忙在社區抗疫一線。愛好美術的她,利用睡前短暫的時間,用畫筆記錄下了「戰疫」中那些令她難忘的瞬間。
「你的口罩夠不夠用?」
1月27日,微信步數22717,當天李沁蓮幾乎佔領了所有微信朋友的封面。
完成300多戶居民的上門走訪後,回家已經深夜,雙腿就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奇怪的是,明明身體很疲憊,躺在床上卻睡不著,入戶排查的一幕幕就像幻燈片一樣在腦海裡回放。
「一位大哥住在8樓,老院落沒有電梯,看我累的氣喘籲籲,送了我一瓶礦泉水。」李沁蓮回憶說,剛開始入戶排查,很多居民都非常警惕,甚至會把來訪的社區工作者當作「移動汙染源」,而那位大哥友善的態度讓她印象深刻。
在認真回答問題後,那位大哥說:「你的口罩夠不夠用,我可以給你幾個。」這句話讓李沁蓮倍感溫暖,這一幕也成為她用畫筆記錄下的第一個難忘瞬間。
「其實我是個很膽小的人,可是在入戶的時候就忘了去害怕!」在第一輪的入戶排查中,李沁蓮3天裡走訪了900餘戶居民,她說,親身體驗證明了一件事,只要居民們一個友善的動作或者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讓自己勇氣倍增。
「小姐姐,請你吃糖!」
春節假期結束之前,社區在各個院落門口設立了外來及返蓉人員登記點。作為網格人員,李沁蓮負責兩個院落的信息登記。從1月31日起,除了繼續入戶訪問,院落的門口成了她的新陣地。
戴口罩、測溫、登記……面對這些繁瑣的步驟,剛開始有部分居民嫌麻煩、不情願,然而隨著防疫知識深入人心,大家慢慢習慣、主動配合,也逐漸理解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在李沁蓮的畫筆下就記錄了這樣一個瞬間:晚上8點半,一位母親拖著行李箱,帶著女兒踏著月色返回院落。
在為她們測溫時,小女孩比劃了一個投降的動作讓李沁蓮忍俊不禁。接下來,小女孩從兜裡掏出了幾顆糖捧在她面前說:「小姐姐,請你吃糖。媽媽說你們很辛苦,好吃的要和你們分享!」李沁蓮的眼眶溼潤了,她說那是自己吃到過最美味的糖果。
「我會像你一樣勇敢」
2月3日,第4批四川援鄂醫療隊出發奔赴武漢,李沁蓮的一個醫生朋友就在其中。其實這些天來,在社區抗疫一線忙碌的她,多少有些委屈、心酸甚至恐懼,可是身邊非常熟悉的朋友寫了請戰書,主動衝向疫情阻擊戰的最前線,深深地觸動了她。
學著前輩勇敢的樣子,成為「疫」線主力軍,作為一名90後,李沁蓮感覺自己這段時間得到了飛速的成長: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沒關係、每天走10000步以上沒關係、沒有假期也沒關係,「因為我已經長大了,可以去守護更多的人。」
對於戰勝「疫情」,李沁蓮充滿信心,她畫下了這樣的憧憬:
「我沒有去過武漢,疫情結束後,我想去武漢大學看櫻花盛開的美景!」
「我現在是入黨積極分子,疫情結束後,我希望能加入光榮的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