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會讓孩子自卑嗎?其實,真正讓孩子自卑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2020-08-29 KDC家庭教育

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火了「貧窮會讓孩子自卑嗎」印象最深的一位答主的回覆是:貧窮的確會讓孩子感到自卑,但是貧窮本身並不會讓孩子感到自卑。

也就是說,在貧窮和自卑之間,並不是絕對直線的因果關係,而是有中間因素在發揮作用。

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關鍵就在於這個人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如果把貧窮看做一個客觀現實,孩子感到自卑與否的關鍵就在於孩子如何看待貧窮,這就無關乎貧窮本身,而是關乎對貧窮的認知。

孩子的認知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知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父母自身的言行,另一方面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首先,父母自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同樣是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父母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有的父母會為家庭而努力奮鬥,不管是幹苦力也好,做點小買賣也好,夫妻倆同心協力共同養育孩子。而且,父母做人不卑不亢,不因貧窮而喪失骨氣,不因貧窮而自怨自艾,而是挺直腰杆做人,對他人友善相待,甚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

在這樣的家庭中,即使貧窮,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就不如別人,而是從父母身上懂得奮鬥的意義,也會去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而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常常會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而爭吵,甚至妻子常常嫌棄丈夫沒有能力賺錢。父母自身會因為貧窮而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總是羨慕甚至嫉妒別人,互相埋怨,沒有積極為家庭去努力,反而好吃懶做,自怨自艾。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更可能因為貧窮而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會感到壓抑、煩躁,產生迷茫、自卑的情緒。

所以,同樣是面對貧窮,父母不卑不亢、努力進取,孩子自卑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父母自怨自艾、懶於行動,孩子就更可能自卑。

其次,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方式,會影響孩子是否自卑。

物質上的貧窮並不代表一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作為首位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第一人,何江的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帶給孩子精神上的富足,可以讓孩子走得更遠,更自信。

何江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鍾村的一戶農民家中,何江的父親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兩個兒子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兩個兒子把課本裡的故事念給自己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跟兩個兒子討論。何江和弟弟都喜歡給母親「上課」。

雖然物質上並不富裕,但是父親給予孩子的精神食糧,母親給予孩子的愛的陪伴和鼓勵,激勵了何江對知識和理想的追求,他最終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獲得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後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攻讀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學位。

哈佛博士畢業後,何江赴麻省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7年,就讀於麻省理工大學的何江成功入圍福布斯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領軍人物名單。

何江的成功不是偶然,物質不富裕,精神上可以很富足,而這些都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引導。

一個精神上富足的人,是自信的,不會因為貧窮而自卑,而是會思考如何改變貧窮,如何改變世界。

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旅程,有的直達彼岸,有的蜿蜒曲折,艱難前行。

「富」不代表心靈高貴,「窮」不代表精神貧瘠。不是所有的富貴都是幸運,不是所有的貧窮都那麼可恨。

無論家境如何,只要心懷夢想,頑強拼搏都可以培養出懂得感恩,自立自強,成績優異的好孩子。

相關焦點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世界本不是絕對公平的,但是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又公平的環境中。任何事情都有相對性,有貧窮就會有富有。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你相信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教育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絕對公平的嗎?我想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教育與金錢的關係如何?如果沒有金錢,真的能夠受到好的高等教育嗎?一、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
  • 兩個貧窮家庭的「自製書包」,一個讓孩子自信,一個讓孩子自卑
    #34;,一個讓孩子自信,一個讓孩子自卑有兩個孩子同樣來自於貧窮家庭,他們在上學的時候背的都是父母給他們的"自製書包",但其中一個書包讓孩子變得自信,引發網友點讚,一個則令孩子自卑,網友看到後直呼心疼。
  • 家長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在心中,多多少少的會產生「自卑」的心態,覺得自己很窮,不敢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交流,不自覺的在心中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孩子在家長的無數次的批評指責中慢慢的就失去了信心,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向。
  • 經常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眼光短淺格局狹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相信每個父母都盼著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殊不知,家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以後的樣子。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自己的教育就沒問題嗎?
  • 總是將這種想法告訴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會心裡不正常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導致,也是對孩子產生最大影響的人。相信每位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寶寶能夠有所成就,但忽略了一點,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不知道這些家長是否想過,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一面,自己的教育就一定是對的嗎?倘若你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告訴孩子這樣一句話:我們和其他人家比不了,我們家窮」,那麼或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不光是在物質上,在精神上也會受到傷害。
  •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及逆反心理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有過猶豫,因為類似的題材和觀點有很多教育專家、心理專家以及相關方面的學者在以前不同的時期都有提到過不好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正是因為這些常見的教育觀點在網絡和書本中頻繁地出現,很多父母都耳濡目染,在近代的教育中避免了上述的教育方式,但是孩子為什麼依然還會產生自卑及逆反心理呢?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結合當下的社會情況,和身邊實際發生的案例,來闡述一下自己關於不當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的觀點。
  • 沒有骨子裡就自卑的孩子,家長這些舉動,才是造成自卑的「根源」
    其實生活中打孩子的家長大有人在,一些家長會認為「棍棒底下出好孩子」,但是沒有想過暴力的對待孩子的教育會讓孩子有一種自卑的心裡產生從不鼓勵孩子當孩子認為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得不到家長的及時鼓勵,也是孩子自卑的重要原因,有的時候孩子會很渴望得到父母的愛,或者讓父母注意到自己,會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但是無論結果如何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比較喪失信心,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夠好,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卑。
  • 孩子有「自卑情結」怎麼辦?家長別慌,自卑也可以轉化為動力
    所以家長要從孩子消極的行為當中,去讀到他們的內心積極的內容,並且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式去達到他們想要的積極的目標。如果家長一味的只關注孩子消極的一面,那麼就會剝奪孩子對於未來的希望,一旦孩子沒有了希望,那麼他們面對事情的時候就習慣於退縮。
  • 孩子自卑怎麼辦?這種教育方式最為有效
    有很多家長很苦惱,孩子怎麼越長大越內向,到陌生的環境不喜歡說話,不喜歡和同學一起玩,經常獨處在一個角落等等。這些表現說明孩子有些自卑心理,自卑其實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那麼該怎樣避免自卑心理呢?怎麼讓孩子從自卑變得自信起來?
  • 「窮養孩子」真的好嗎?還是對孩子大方一點,不然會自卑的
    很多人對於教育孩子都持有自己的主見,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不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自然也就不同。其中"窮養孩子"的觀點,很多人都會去推崇。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從小錦衣玉食,會養成虛榮、自大,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所以對孩子特別的嚴重,可是這樣的孩子真的會成為精英嗎?專家表示:一定要對孩子大方一點,不然給孩子固定好窮的思想好,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裡,而且想要改正也非常的困難。
  • 孩子自卑,我也自卑,怎樣才能走出來?
    ,孩子也很自卑,為了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帶著孩子去鄰居家串門。自卑,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指一種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可以說這是一種性格的缺陷。自卑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有的人對自己的相貌始終無法釋懷,有的人因為貧窮而自慚形穢。無論哪一種形式的自卑,在自卑者的心裡,自卑都是不願觸碰的敏感詞彙。
  • 孩子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麼教育,這三招專治孩子自卑
    ,但是父母每次看到孩子失敗的時候,都喜歡通過斥責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實不相瞞,進派的教育方式對於自卑的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之所以說用激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就是因為這些自卑的孩子本能就將自己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當中。他們更希望的是得到身邊的人的理解,尤其是父母的理解尤為重要。而那些選擇用激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就沒有達到理解孩子的這一面。他們只是想著通過一系列的辦法,使得孩子變得自信,這本身就是有悖教育孩子的宗旨的。
  • 家庭教育父母課堂:那些讓孩子自卑的管教方式,家長應該儘早糾正
    二、孩子是否喜歡逞強很多孩子雖然看起來非常強勢,但其實孩子是在用自己的外在強勢去掩蓋自己的內心恐慌,有很多孩子看起來雖然叛逆,但其實孩子只是想通過這樣的表現方式去掩蓋自己內心的自卑。五、孩子是否害怕別人生氣有的孩子處處遷就別人,生怕惹怒了別人,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稍有矛盾就認為是自己的錯誤,經常和別人道歉,因為在孩子的內心非常害怕發生衝突,衝突會給他帶來無力感,這其實是孩子自卑的一種表現。
  • 鄭爽身處一線卻極度自卑?家長千萬不能小看孩子的自卑心理
    熒幕上的鄭爽是一個活潑又機靈的「女漢子」,可誰曾想,內心裡卻是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大概是他把快樂都分給了大家吧?其實,鄭爽的自卑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從小他的父母對她的要求就是非常嚴格的。父母的「軍事管理」般的教育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對自己也極度自卑。心理學家卡爾匹克哈特說:「缺乏自信的孩子不願嘗試新的或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他們害怕失敗或讓別人失望。這可能會阻礙他們以後的生活,阻礙他們事業的成功。」。對孩子來說,自信是將來立足於社會的根本要求。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在自卑心理的影響下,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沮喪、失望等情緒反應,從而喪失奮鬥的勇氣。如果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他的身心發展和交往能力將受到很大的限制,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為什麼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
  • 為何孩子會自卑?是投射性認同作祟,自卑的父母養不出自信孩子
    其實父母的本意並不是怕孩子愛打扮,花太多錢,而是怕孩子會和男孩子早戀,耽誤了學校的學習。儘管到後來,白白長大成人,她的父母和白白說,其實她長得很漂亮,應該打扮打扮,這樣才會有人喜歡。但是由於白白的內心不自信,認為自己長得不好看,不敢去打扮自己,更不敢奢求別人的喜歡。
  • 孩子的這五個表現,其實是自卑的「信號」,家長要懂得識別並引導
    而孩子出現一些行為,也可能是出自內心的自卑感。▼孩子出現這5個表現,其實是自卑的信號,家長要了解1、孩子特別乖巧,享受被誇獎我們說,小孩子天生活潑好動,就算是性格內向,也會偶爾表現的比較頑皮。如果是孩子總是表現得比較懂事、比較乖巧,受到表揚時,就會喜笑顏開,沒有受到表揚時,反而有些小失落。
  • 「別對你孩子太小氣」,專家:孩子會自卑終身,長大想翻身都難
    文|全文共1771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想要讓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有不少家長也是非常關注孩子的自信心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孩子擺脫自卑,重建自信,但是有部分家長卻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是越來越自卑了。
  • 同樣因為家裡窮而自製「書包」,一個孩子自卑,另一個孩子卻自信
    如果第一個孩子的家長,能多花點心思給孩子做個美觀一點的書包,多花點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讓孩子衣著乾淨整潔,孩子也不至於那麼自卑。、精心照顧孩子,孩子依然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自卑。所以說,家庭貧困不是孩子自卑的根源,更關鍵的是父母如何教育,如果父母給予孩子充足的陪伴和正確的教育,孩子也會變得自信、樂觀和幸福。「貧窮」父母還有哪些做法會造成孩子自卑?
  •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展現負面情緒,是孩子自卑的開始
    」「要不是為了供你上學,咱們家會這麼窮嗎!」「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我們起早貪黑的工作還不是為了你!」對孩子「肯定」永遠是比「否定」更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一定不會因為你的一句話就徹底變得「懂事」了,如果有,那一定是造成了內心傷害。而在幼年時期背負上心理負擔,看似「懂事」的孩子其實在日後的社交中,很容易處於被控制的狀態之下。依戀理論提出,如果孩子在早期的關係中體驗到愛和信任,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是值得信賴的。但是如果孩子的依戀需要沒得到滿足,他就會對自己塑造成一個負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