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融媒體生態視閾下的輿情治理」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外國...

2020-12-12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12月2日訊 11月29日,「後疫情時代融媒體生態視閾下的輿情治理」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召開。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殷奇致開幕辭,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石剛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來自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中國日報》等10餘家院校和媒體的近50名專家參加研討。

「後疫情時代」是習近平總書記本年度多次提出的一個概念:2020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通話時曾提到「後疫情時代」一詞,隨後6月22日、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次外事活動中講到 「後疫情時代」。為了深入探討後疫情時代融媒體生態下的輿情治理,天津外國語大學在「文明互鑑·文明互譯」系列學術活動中重點安排了本次學術研討會。

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殷奇致辭。

殷奇在開幕詞中介紹了本次會議召開的背景。他指出,剛剛閉幕的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倡議在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應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同時還提議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強海河傳媒中心,建強津雲新媒體,用好區級融媒體中心,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殷奇強調,本次學術研討會薈萃學界和業界專家,深入研討融合媒體生態下的輿情治理,正是對網絡輿情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的一次深入研究。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石剛講話。

石剛高度評價了舉辦本次研討會的重要意義,他結合近年來我市新聞宣傳中的代表性案例,從輿情治理、國家安全方面進行了闡述。石剛指出,當前輿情治理已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亟需把握「變中之變」,用系統觀念看本質、看大勢,「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積極轉變輿情治理方式,轉「危」為「機」,為意識形態工作夯實基礎。

天津師範大學劉衛東教授在主題演講中從習近平媒體融合觀的視角出發,探索了從以政府為中心的「1.0時代」、以公眾為中心的「2.0時代」再到個體為中心的「3.0時代」下輿情治理的路徑流變,總結了融媒體生態下輿情治理的基本規律。

天津大學陸小華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國際傳播中好感傳播與對抗性傳播相互交織,尤其是數據話語權日益成為國際傳播的戰略博弈工具和戰略競爭焦點。因此應深入研究數據話語權的競爭與博弈,以便在國際傳播中搶佔先機。

南開大學陳鵬教授圍繞融媒體生態下的輿情治理策略,緊密結合本次公共衛生危機中的自媒體議程、突發應急、次生輿情、輿論場分化等現象,通過聯繫新聞輿論工作的應急能力建設,提出輿情工作應該把握周期、甄別信源、差別管理、順勢而為,注重聯動宣傳與強化「四力」。

天津中醫藥大學毛國強教授緊密圍繞健康傳播,對融媒體生態下健康傳播輿情的質量進行了深入闡述,他敦促媒體加強監督,強化風險評估前置意識,制定自媒體健康傳播法規,並構建起健康傳播倫理觀、健康傳播輿情監管機制。

天津財經大學高紅櫻教授從影視傳播的角度出發,選擇了《傳染病》《感染列島》等影視作品,對這些作品的疫情「隱喻」意義作了獨到分析,從更宏闊的背景下對疫情和輿情治理作了觀照。

《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首席記者楊成結合中國日報全媒體報導案例,聯繫近期全球及天津本地疫情進展,從落地新技術、精準傳播、建立社區化外籍人士傳播平臺、矩陣化傳播4個維度對國際傳播策略、輿情防控提出了建議。

天津工業大學王熙教授從技術的角度梳理對輿情治理給出了框架和模型,他通過全媒體概念演進流程,結合不同媒體時代聯接特徵與傳播場域之間的比較,同時結合虛擬仿真技術對輿情引導進行了全流程仿真,對全媒體運營的深層邏輯關係進行了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示。

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畢宏音研究員從理論角度對輿情治理進行了深入剖析,對目前存在的輿情治理中假設前提中存在的問題了進行了解剖,對後疫情時代下前期輿情和網絡輿情的規律進行了深入探討,從「歷史與聚類分析」「多驅動要素分析」「智能兼專家分析」「追蹤性動態分析」四大視角創新性詮釋了網絡輿情的動態傳播規律。

天津體育學院王瑜副教授從體育賽事傳播領域切入,針對後疫情時代的體育賽事轉播變革中所存在的影響時長、觀眾難題和未來變革等問題,建議賽事轉播方用新技術提供增值服務,以保障用戶獲得個人化的觀賽體驗。

天津外國語大學劉毅教授介紹了他在輿情治理中的思考成果,他認為,輿論的演進過程中存在著類似於生物學上的發酵現象,並基於紮根理論對「輿論發酵」進行了的實證研究,總結了輿論發酵的規律,對輿情治理有著重要意義。

天津師範大學劉衛東教授用「新、學、深、實、廣、前」6個字總結本次學術研討,他認為,本次學術研討具備「思想庫」的意義,對推進後疫情時期媒體的融合發展、創新天津市輿論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北信科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辛同)8月15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的「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在線上順利召開。
  • 「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2月18日,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辦,首都對外文化傳播研究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首都國際交往中心研究院、首都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研究基地承辦的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美國是社交媒體的發源地,隨著其國內各社交網絡用戶量的激增與社交媒體信息傳播力的突顯,社交媒體開始全方位地改變美國的政治生態。當前川普政府錯誤利用社交媒體操縱公眾輿論傾向,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社交媒體時代的美國網絡輿情治理困境,對社交媒體日益發達的中國殷鑑不遠。
  • 天津多措並舉,打出網絡生態治理「組合拳」!
    天津網信辦以落實《規定》為契機,多措並舉、多管齊下,針對網絡生態突出問題開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將網際網路相關課程納入黨校培訓內容,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懂網用網的知識本領,提升信息化條件下工作能力水平。縱橫貫通、多級完善的網信體系,為實現網絡生態治理精確化、網格化提供了有力的體系保障支撐。
  • 線上線下群眾路線連民心聚民意 融媒體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的臨沂實踐
    臨沂市以踐行新時代沂蒙精神為主旨,不斷推動社會治理與融媒體創新發展相結合,走好線下線上群眾路線,深入探索和謀劃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新方法,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臨沂市委書記王安德對《法治日報》記者說。
  • 融媒體中心發展「十四五規劃」研討會在京舉辦
    來自全國各地超過200個單位、近500名相關領域嘉賓、專家、融媒體中心負責人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了研討。 延廣融媒除了完成融媒體中心交辦的任務之外,可以額外拓展其他業務,員工的待遇也獲得了提升。胡玖梅透露,在今年疫情影響下,線上宣傳業務數量增加,延廣融媒公司整體運營良好,不僅沒有虧損,還稍有盈利。 南網傳媒副總經理郭逸晴全面介紹了南網傳媒公司在媒體融合方面進行的探索。
  • 大數據視閾下的自殺幹預與輿情分析
    8月2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朱廷劭、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冉,在第十四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心理會客廳》直播間,針對「大數據視閾下的自殺幹預與輿情分析」這一主題做了專題報告和討論。
  • 生態文明視閾下中國環保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第1章 導論1.1研究背景與意義1.2研究思路、方法及創新之處1.3研究內容框架1.4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第2章 生態文明視閾下的環境-經濟關係分析2.1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2.2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的經濟學解讀
  • 圓滿落幕| 2021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活動之天津大學·臺北市立大學「韌性城市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1年1月17日,2021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系列活動之天津大學·臺北市立大學(第二屆)「韌性城市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線上+線下)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韌性城市專業委員會主辦,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承辦,臺北市立大學市政管理學院協辦。
  •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從國家治理的視角看,媒體作為一種國家治理方式,是一種協商的、引導的、非強制的、文化的國家治理方式。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為了打造新時代治國理政新平臺;[xxi]縣級融媒體中心扮演著「國家治理技術裝置」的基層一環。[xxii]平臺也好,裝置也罷,縣級融媒體中心都被定位為國家治理的方式或手段。即通過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現代傳播體系,從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王銘玉教授出席「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專題研討會並作主旨發言
    12月10日,2020年全國外宣工作協作會分論壇——「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專題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我校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院長王銘玉教授以「中國與世界的變量與常量」為題作主旨發言。
  • 圓滿落幕| 2020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系列活動之天津大學·銘傳大學「智慧城市與韌性防災」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3日,2020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系列活動之天津大學·銘傳大學(第二屆)「智慧城市與韌性防災」學術研討會(線上+線下)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韌性城市專業委員會主辦,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承辦,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協辦。
  • 全球化背景下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治理
    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但國際上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與之相伴的網絡輿情形勢仍不容樂觀。為了彌補因為信息不足而引發的焦慮,公眾往往會主動地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通常情況下,公眾會優先從官方渠道獲取信息,有時還會轉向各種網絡信息平臺。
  • 【轉載】「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與比較政治」學術研討會
    12月5日,「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與比較政治」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屆比較政治學論壇成功舉行。
  • 媒體參與社會治理應該深些再深些
    參與社會治理是媒體職責和時代要求   媒體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在傳遞信息、提供服務、繁榮發展文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擔負重要作用。新形勢下,主流媒體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媒體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   新聞輿論工作與黨的執政地位緊密相連。
  • 「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 (萬鵬 吳兆飛 任一林)3月27日,「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針對疫情大考中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及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等課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地方單位代表在線進行理論研討與案例分享。
  •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安全和治理法律保障研討會舉行
    7月29日上午,由北京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會、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與北京市京翰律師事務所聯合舉辦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安全和治理法律保障研討會舉行。受疫情影響,本次研討會採取線上方式舉行。
  • 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成功打造五大平臺 180多場發布會創歷史新高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上獲悉,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成功打造成五個平臺,即北京防控政策信息公開的第一平臺、北京疫情防控群眾工作的指揮平臺、北京抗擊疫情助力助勢的作戰平臺、北京精準防控國際國內輿論的引導平臺、新聞發布時代實踐的發展平臺。
  • 年終特輯:100位輿情分析師眼中的2020與2021
    在最新的政策指引下,媒體融合與融媒體建設將走向縱深的關鍵節點,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與內容質量建設為核心,以加快推進與深度融合為目標,逐步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 助理研究員 | 霍云云 蘭州等基層網信工作以大數據和智能化等方式增強網絡安全的治理能力;以全鏈條輿情治理提高源頭預防風險能力,清朗網絡空間;以融媒體的思路不斷拓展正向引導的信息傳播空間和渠道……2021年,期待基層網信守正創新,構建制度技術並重、線上線下聯動的網信格局。
  • 崇州市院幹警受邀在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保護法學術研討會上發言
    近日,崇州市檢察院受邀參加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該院兩名幹警代表就其中兩篇論文作交流發言。學術研討會上,崇州市檢察院的幹警黃俐玲以「快遞物流業違法運輸野生動物」為切入點,從涉快遞運輸野生動物犯罪的法律規範、犯罪特點、原因及治理建議入手,就生態環境安全視閾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行為的法律規制和治理路徑研究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