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生一起溺亡事件,一名4歲女孩玩水上漂流項目時,突然被吸水口牢牢吸住,最終溺水身亡。經哈爾濱市呼蘭區調查組初查,7月12日中午,4歲女孩李某某,在家長陪同下到大頂子山溫泉室外水世界漂流池遊玩,遊到吸水口附近,身體和腿部被吸水口吸入,頭部置於水中,造成溺水。(7月17日澎湃新聞網)
據媒體報導,上述事發時,女童的媽媽和另一名家長一起拉也沒拉住,媽媽受了傷也一直沒鬆手,可孩子還是被吸入了水底,頭部卡在了排水口的柵欄中,後來排水口電源被斷,孩子才被救了上來,身上都是傷。不難想像,孩子的生命就在自己面前凋零的心痛感。但是,時間不會重新來過,這也更警示後來者,安全二字多麼重要。
梳理媒體報導,被回水口所傷的案例就曾出現過。回水口殺傷力由多大?數據顯示,排水口的吸力通常可達到每平方釐米23公斤。一個0.6米深的小型兒童遊泳池,蓄水能力約800公斤左右,如若將泳池內排水口打開,別說是一個人,就算是一頭牛也會被吸住。所以,回水口看似不起眼,但其具有巨大殺傷力。
尤其是在夏季,水上遊樂園異常紅火,其安全問題就不能小覷。經營者當增強安全意識。除去要依法履行相關經營手續,務必要在安全上做足文章。比如,回水口安裝上安全格柵,並做好人員巡查,出現鬆動等情況應第一時間處理。同時,誠如專家建議,設計上要合理,回水口的位置最好設在岸邊,而不是水底,並明確標識和專人看守,避免遊客下水接近。
在安全監管方面,這需要各相關職能部門強化監管執法,比如,對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和存在事故隱患的遊樂設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暫停使用、停止使用或進一步技術鑑定,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要加強經營單位遊樂設施及管理制度的監管,更不應忽略對教練及安保人員的細節性監管。
為了確保安全不出問題,家長也應盡到監護責任。比如,應看好孩子,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最好穿上救生衣,避免沉到水下,被一些隱蔽的吸水口吸住;還如,遊樂前了解各水池池水深淺,量力而行,以免滑倒摔傷、碰傷;再如,服從場內工作人員指揮,要知道不守規矩,甚至不服從管理,極容易為安全埋下隱患。
安全不容大意,尤其是水上遊樂園更須如此。梳理媒體報導就會發現,水上遊樂園傷亡事故每年都會發生。故此,讓水上遊樂園真正成為安全遊樂園,既需要經營者遵法行事,又有賴於監管部門強化安全監管,遊客自身也應增強安全意識。唯有將安全防範措施做到位,才不至於出現回水口變成「死亡殺手」的現象。
(作者:楊玉龍)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