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張陽 劉昕晨
圖/視覺中國
「患者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支架植入手術!」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胸痛中心接診了一名60歲的胸痛患者林叔,心電圖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立救治急性胸痛程序立即啟動,在林叔呼吸心跳都已經停止的情況下,開展搶救並在3分鐘內完成支架植入手術。最終成功救治林叔,讓他轉危為安。
為生命爭分奪秒,3分鐘完成血管再通
負責搶救林叔的心血管內科張海峰副教授和急診科吳滿輝主治醫師回憶,當時急診科接診林叔後考慮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而且已發生過心室顫動,需緊急進行緊急開通血管!
「那時患者情況已經十分危險,容不得再耽誤一秒時間。」張海峰副教授介紹,正值疫情防控期間,考慮林叔14天內沒有外出,沒有流行病學史、近期沒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相關症狀,與林叔密切接觸的人員在14天內均無發熱及呼吸道疾病相關表現。
另一方面,林叔隨時有生命危險。於是,按疑似病例做好各項防護措施的同時立即實施救治。
胸痛中心團隊一邊立即將林叔轉運至心導管室,同時為他取樣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一到導管室,林叔立即再發心室顫動。
當時王景峰教授和聶如瓊教授等協調導管室醫護人員在2分鐘不到的時間內完成術前準備。在30秒不到的時間內,蘇子焯主治醫師完成了股動脈穿刺置管。
這時林叔在經歷反覆心室顫動後,心跳和呼吸已經停止。胸痛中心團隊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裡同時實施3件事情:心外按壓、氣管插管接簡易呼吸氣囊輔助呼吸和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
很快,支架植入順利完成,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了血流,林叔自主心跳和呼吸迅速恢復,神智逐漸清醒,隨後被送到監護室繼續治療。術後林叔恢復良好,未遺留後遺症,並於5天後順利出院。
王景峰教授介紹,醫院的胸痛急救快速反應團隊,實現院前急救與院內搶救的無縫銜接,為胸痛患者第一時間開闢出「綠色通道」,為救治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身體發出「預警信號」,警惕急性心梗
據記者了解,急性心梗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常危及生命。
王景峰教授提醒,急性心梗一旦發生,部分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突然停止,這時就得及時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新獲得血液供應。開通血管的時間越早越好,每拖延一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壞死。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預後很差,預防措施非常重要。」王景峰教授說道,大約2/3的病人發病前數天有先兆症狀,最常見為心絞痛。
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心絞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心動過速、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在發病前沒有任何徵兆,而且通常是很少生病的健康人,這種人一旦發病更為兇險,嚴重時當場心跳驟停。
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懷疑自己得了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呼救,撥打120送往醫院。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必須平躺,千萬不要亂動,更不要自行走路去醫院,家中或身邊有吸氧儀器立即吸氧,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心梗發生後,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採取緊急必要的治療措施。
遠離心梗,如何防患於未然呢?張海峰副教授介紹,預防心梗需要特別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除了戒菸戒酒外,飲食要均衡、多樣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控制體重,降低血脂,控制血壓、血糖。
來源|羊城派
責編|崔文燦
審籤|張德鋼
實習生|麥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