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大愛,教育關愛的是生命,語言暴力,不可取!

2020-08-21 小權姐一家

語言暴力,這個名詞聽起來很陌生,但它的確是現實存在的。雖然極端的事情不經常有,但類似的傷害卻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而且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磨滅的。

語言具有催眠性,所謂「人言可畏,眾口鑠金」,別人的「假話」足以亂了「真我」

其次具有隱蔽性,就像一枚裹了糖衣的炮彈,令人防不勝防;

另外還具有持久性,一旦形成心理上的創傷,可能要花上數倍時間療愈。

每個人所說的話,某種程度上,都是說給自己聽的,語言暴力的施行者也不例外。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的肉體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理上留下永不消逝的陰影和無法癒合的創傷,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這便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

語言暴力遠比體罰更能傷害孩子,體罰傷害的是身體,是「外傷」;

而語言暴力傷害的是心理,是「內傷」,內傷要比外傷更難治。

心理學家曾經調查顯示:

平均每20個人就有1個人遭受過語言暴力

每50個人中就有1個人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行為。

「傻豬」、「別給臉不要臉」、「換作我樓上跳下去算了」。

類似這樣的「打擊式教育」論調,在絕大部分家長的觀念裡,是正常的,是無可指摘的。

他們壓根意識不到,語言,也能成為一種暴力,尤其是來自親人的責罵和侮辱,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赤裸裸的傷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多年前公布的「教師語言暴力調研報告」顯示,48%的小學生、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表示,老師在批評自己或者同學時使用過這樣的語言。

同伴或老師實施的語言傷害,還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種陰影,致使他們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的、惡毒的,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

如果你帶著孩子走在大街上,一個陌生人告訴你,白天把孩子交給我,晚上帶走,一個月給我一千塊就行,我會教你孩子學習文化知識。

你肯定不會把孩子給他,因為你害怕這個人是壞人。

但如果把大街換成學校,陌生人加上學校老師的稱號,你完全一百個放心地把孩子給TA了。據《教師語言暴力調研報告》顯示,41%的小學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認為,老師的語言暴力會傷害人格尊嚴;51%的小學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認為,老師的語言暴力給其造成了心理傷害。

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給一個人&34;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34;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所以,口下留情,不給孩子貼標籤,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最需要鼓勵和幫助,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有愛」才有教育。

老師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口下留情」,尤其是在孩子有不如意的表現時,更要善於尋找其閃光點,激勵繼續向前。

「箭傷肉體,話傷靈魂」,廣大教師在「望生成龍」的教學生涯中,注意批評的藝術。中國式的「打罵」,是最low的一種教育方式。

它的殺傷力很大,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一些老師打著「有些小孩太難教育,不打不罵不長記性」的旗號,實際上卻在濫用自己的權威,給孩子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暴力和侮辱就像是深淵的低語,用起來太方便了。

它能製造恐怖,塑造權威,提高效率,甚至還能給使用者帶來愉悅。

但小孩在長大過程中,就是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形成的過程。

這個時候使用這種方式,無疑會對小孩子的價值觀形成巨大影響。

陝西一名女生在教室內被老師連扇5個耳光,老師邊扇耳光嘴裡還不停罵罵咧咧,髒話連篇,原因是學生成績下滑,又背著時尚書包。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脆弱,生活閱歷的膚淺,抗挫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產生心理障礙。

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進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以致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精神疾病。

所以青少年時期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非常時期,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是一種大愛,教育關愛的是生命。經師易得,人師難遇。

教育的本質是大愛天下,教師的情懷就是對人的尊重,對學生的賞識,對教育的精神價值給予重視,這樣才能做有高度的教育,有溫度的育人。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能將天使變成惡魔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的肉體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理上留下永不消逝的陰影和無法癒合的創傷,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這便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
  • 教育應拒絕語言暴力
    對語言暴力說「不」——第九個中國困境兒童關注日社會倡導活動暨2019中國兒童福利與兒童保護十大進步事件發布會前不久在深圳市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在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兒童在面對成年人時,處於弱勢地位,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易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
  • 大聲指責本質是一種語言暴力,試試「低聲教育」,孩子更聽話
    一般來說,當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音量越大,孩子反而越不聽話,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暴力」,而人天生不會屈從與暴力。「大聲指責」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語言暴力」,這種暴力不會讓孩子的身體表面受傷,但是會讓孩子的心受傷。
  • 語言暴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使用一些諸如"你不學可以,但不要影響其他人"、"就你事多,快點,我很忙"、"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學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你怎麼越來越差了"、"不想聽的可以睡覺"、"你要不想學就回去"、"我怎麼一點都感覺不到你們年輕的朝氣"等語言,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教師語言暴力可能使學生因自尊的喪失而徹底否定生命的價值。
  • 還在語言暴力式教育孩子?捨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學習
    如果父母持續使用語言暴力,孩子就會出現牴觸情緒,甚至會仇視父母,憎恨父母。4.導致孩子叛逆大部分孩子通常都會選擇兩種方式來反抗父母的辱罵。一種是沉默,不管父母說什麼都無動於衷,這是無奈之下的消極抵抗。既然你覺得我笨沒有腦子,那我就笨給你看。
  • 關愛呵護殘疾人 「小愛」壘積成「大愛」
    關愛呵護殘疾人 「小愛」壘積成「大愛」 「
  • 語言暴力,多做少說,行為教育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這些話不僅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裡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如果你愛孩子那麼請停止語言暴力吧因為這是破壞彼此關係的頭號殺手最完美的教育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必須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
  • 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與湖南省教育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
    為加強基金會行業溝通與協作互助,5月11日,受盛大金禧董事長盤繼彪以及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會長、理事長李丹女士的委派,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劉青琳赴湖南省教育基金會進行交流訪問。湖南省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黃澤湘、項目部主任鄧葆華出席交流座談會。
  • 「關注安全、關愛生命」主題安全教育
    為更好地推動九月份安全教育宣傳月活動開展,提高我校中小學安全教育電影系列專題片觀影率,更好地發揮南海區首部中小學安全教育電影系列專題片的教育功能
  • 打罵教育真的不可取!
    然而,教育孩子還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打罵教育不可取! 孩子小時候都是非常的調皮,有時真的很難管教的,孩子們犯錯誤了,不是靠打就解決問題的。如果用打來教育,會讓孩子們有恐懼,憎恨的心裡。內心也會受到傷害。
  • 語言暴力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大家都知道動手打人是暴力,往往忽略了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知道有些話會出口傷人,這不僅僅是對於大人來說,對小孩子也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些,畢竟脾氣上來了,很多的事情都控制不住自己了。
  • 比「棍棒式教育」還可怕?愛孩子,父母請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但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家長們漸漸摒棄了這種落後的暴力教育方式,不再輕易體罰孩子,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但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對孩子保持著足夠的耐心,特別是孩子做錯事或者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就會變得無計可施,所有積累的情緒都會爆發,於是企圖用諷刺、教訓、挖苦等「語言暴力」來激勵孩子。
  • 語言暴力等同於"低溫燙傷",別用你摻雜情感的說教,去教育孩子
    其實,植物根人一樣,如果一個人經常遭受到身邊的語言攻擊、惡意嘲諷,那這個人一定生活的不會太好,植物也是一樣的道理。 而通過這則實驗,令我不僅聯想到了四個字——語言暴力!相信很多家長也都曾聽說這四個字,也許有些家長以為語言暴力離自家的孩子很遠,其實錯了!中國有近超過半數的孩子都在遭受著語言暴力!
  • 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與湖南省教育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
    為加強基金會行業溝通與協作互助,5月11日,受盛大金禧董事長盤繼彪以及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會長、理事長李丹女士的委派,湖南省大愛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劉青琳赴湖南省教育基金會進行交流訪問。湖南省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黃澤湘、項目部主任鄧葆華出席交流座談會。
  • 語言暴力,一種隱形的家暴!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近年來,社會對於家庭暴力有很大的關注度,但是關注的焦點多集中於行為上的暴力,絕大部分人不清楚或者忽視了語言暴力的存在。
  • 探尋生命教育之道
    生命化教育的實施重在關愛生命。無論狹義還是廣義的生命教育,說到底是本真教育的回歸,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與深化,即「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可見,生命教育凸顯的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而生命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則是關愛,故關愛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宗旨所在。
  • 語言暴力,一種隱形的「家暴」
    語言暴力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愛孩子,就請收起語言暴力,給孩子尊嚴,別再做一言不合就開罵的粗暴人。(詳見7月24日《石獅日報》四版) 「你閉嘴?」 「這點事都做不好,你沒長腦子啊?」「養條狗都比你聽話!」人人都知道家庭語言暴力對家庭會產生嚴重影響,卻往往「管不住嘴」。
  • 父母的語言暴力,是親子關係變質的開始#小模範 #教育孩子
    中國的傳統教育觀念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許多未曾接觸過現代教育思想的人,都將以上那句話視為自己的教育格言。這樣的家長們對吼孩子,甚至打孩子也見怪不怪。他們認為孩子就是不能嬌慣,所謂「小孩要管,小樹要砍」。
  • 論點/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關愛活動,關愛是教育的靈魂
    我們認為,學校教育不但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才幹、膽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高尚的道德品質、廣闊的視野和崇高的理想。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教育的功能是促進人的社會化。學校是一個微型社會系統,比起社會大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學校教育就是一種使年輕一代更為有目標、有行動、有序、有效地走向社會化的活動過程。所以,學校教育不是為了升學,首先應該是一種保護,一種奠基。
  • 語言暴力比打罵教育更可怕,語言暴力下的孩子可能要用一生療傷
    或許是情急下脫口而出,或許是習慣性的情緒發洩,或許說完後就會忘在腦後,可是對孩子們來說,這些惡言惡語都在無形中變成了傷害他們的語言暴力,讓他們難以忘卻,甚至走上歧途。心理研究所曾有調查顯示,犯罪的青少年中有超過90%的孩子曾在童年遭受過精神虐待和語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