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很多女性都會被孕酮值所困擾,孕酮值一旦有波動,心裡就焦慮不安。那麼,孕酮值與妊娠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如果出現孕酮低該怎麼辦呢?
孕酮就是我們常說的孕激素,在女性未懷孕時,孕酮和雌激素一起負責管理生理期。懷孕之前,孕酮只能從卵巢黃體產生,懷孕之後黃體產生的孕酮越來越少,胎盤滋養細胞會逐漸(一般在孕8~12周的時候)接管分泌孕酮的責任。
我們知道,子宮內膜的狀態對於受孕來說是很重要的,就如播種和土壤的關係一樣。如果土壤不肥沃,種子種下去也不能發芽。排卵前的子宮內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成為增殖期內膜,而到了排卵後,在卵巢黃體分泌的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子宮內膜由原來的增殖期轉換成分泌期,從而為受精卵著床做好準備。如果此時沒有受精卵,黃體就會發生萎縮,月經會如期而至;而如果此時卵子能與精子結合,並順利著床到子宮內膜上,原來的月經黃體變成妊娠黃體,產生更多的雌、孕激素,進而會使內膜變得更加豐潤、肥厚,讓胚胎能夠更好地在內膜上著床發育。但是,如果卵巢排卵後黃體功能不足,就可能會影響到雌、孕激素的分泌,而致使子宮內膜不能及時轉換成分泌期,進而影響到受精卵順利著床,因此,這類女性往往會出現不孕或反反覆覆的流產,同時,也會出現月經周期縮短。
據臨床統計,35%的女性發生流產是因為黃體功能不足造成的。任何能導致較為嚴重排卵紊亂的因素,都可引起黃體功能不全,如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不完善、卵巢排卵功能障礙、卵泡本身不成熟等。
另外,高泌乳素血症、慢性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也可伴有黃體功能不全。建議孕早期觀察黃體功能,若出現異常,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孕早期檢查黃體功能主要是通過靜脈抽血的方式,孕酮含量均值是25ng/ml,而且呈上升的趨勢,如果孕酮值低於25ng/ml且有下降的趨勢,就會有胎停育流產的風險,要及時進行相應的保胎措施。
但要注意,孕酮值往往會隨著孕周的增加呈動態變化:懷孕初期,孕酮一天內波動較大;懷孕6~10周,孕酮處於平穩狀態;懷孕7~9周時孕酮會出現生理性下降。所以,即使檢測到孕酮低,也不能證明胚胎發育異常。所以不要自己根據檢查結果而隨意補充孕激素,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觀察檢測,有先兆性流產表現、先兆流產史、反覆流產史、受孕困難的孕婦應尤其注意,確認是否需要補充黃體酮。
盲目的服用或注射黃體酮保胎是不可取的,胚胎或胎兒染色體異常是早期流產的最常見原因,約佔 50%~60%左右,再排除其他原因,所以只有少部分的患者是由於激素缺乏導致流產的。而應用外源性激素促進胚胎的生長發育,應是在孕婦體內自身激素分泌不足的情況下。如果不是激素不足,補充過多的激素只會給胎兒和孕婦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黃體酮是一種激素類藥物,長期使用會對身體有一定副作用,比如引發乳房腫脹、頭暈、噁心、體重增加或降低等,有的女性還可能出現子宮內膜萎縮、月經量減少、肝功能異常等。
還有一種情況要注意,HCG和孕酮都非常低時,通常提示胚胎本身發育得不好,往往是會自然流產的,如果強行保胎,隱患多多。
作者:四川省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道龍
文章選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20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