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初一千天」營養有待科學化

2020-12-23 中國網財經

  ■健康提醒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紅月)中國營養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近日在京舉辦,作為全球領先的母嬰營養專家,雀巢在大會期間主辦了「優養千日 優護一生」論壇,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圍繞母嬰營養研究最新進展發表主題演講。

  在此次論壇上,專家們指出了目前中國家庭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中常見的營養問題,並分析癥結所在,給出相應解決方案。雀巢大中華區首席醫務科學及合規官李文軍表示,「優養千日 優護一生」聚焦於「生命最初的1000天」營養教育,未來將通過網際網路、論壇、社區教育等多樣化的形式,向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嬰幼兒生命早期撫養工作的人員傳播科學營養教育知識。

  據悉, 「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國際公認的生命健康窗口期,指的是從媽媽懷孕到嬰兒出生後兩歲。這一階段的營養狀況不僅將影響孩子當前體格和智力的發育,還與未來的慢性病發病率有顯著聯繫,是幹預成年期疾病的關鍵窗口期。

  中華醫學會圍產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產科主任楊慧霞教授系統闡述了「生命最初1000天「的營養狀況如何影響短期乃至成年後的健康狀況,以及影響成年後的飲食行為和方式,並指出中國孕婦在體重管理上有待改進。雀巢「明」研究數據顯示,中國8城市有43.2%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超標。與孕期增重正常比較,孕期增重過多巨大兒發生率將由9.8%提升到13.8%,而剖宮產發生率則由48%顯著提升到58.4%。數據還顯示,8城市孕婦在孕前體重不足的發生率高達21.7%。而不論是孕期增重過多還是孕前體重不足,都會導致孩子將來的肥胖風險明顯提升。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8城市生命早期1000天相關人群的膳食模式有待改善。孕期哺乳期存在脂肪攝入比例過多,蔬菜水果的攝入不容樂觀,以及奶製品攝入不足的問題,不僅影響嬰兒的健康結局,也會為母親自己帶來產後甚至更遠期肥胖及其他代謝性疾病的困擾。0—36月嬰幼兒中,輔食時間添加過早以及過晚普遍存在,3歲齡兒童僅有約63%每天都會攝入水果,1—3歲幼兒鈉的攝入遠遠超出營養學會的推薦值的數倍,究其原因是自製食品中食鹽的添加。因此應對廣大父母和嬰兒看護人員宣傳在給嬰兒準備食物時不需額外加鹽。研究發現,嬰幼兒人群中營養補充劑的使用普遍存在,這說明大部分家長都很重視營養素的補充,但也有部分盲目使用導致維生素A和鋅的攝入量大大高於推薦值。以上發現提示,開展生命最初1000天人群相關的營養教育,改善人口健康素質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千天計劃為兒童成長寫說明書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正式發布「生命早期千天計劃」的最新研究成果,十年間,我國0-2歲男孩平均高了0.3釐米、重了0.25公斤,0-2歲女孩平均高了0.5釐米、重了0.34公斤,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近年的國際健康理論認為,生命個體有個關鍵的『1000天』,始於受精卵,持續到出生後2歲。在這1000天裡發育不良,相當於埋了一顆定時炸彈。
  • 千天計劃為兒童成長寫說明書:相比10年前,我國0-2歲寶寶長得更高更...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正式發布「生命早期千天計劃」的最新研究成果,十年間,我國0-2歲男孩平均高了0.3釐米、重了0.25公斤,0-2歲女孩平均高了0.5釐米、重了0.34公斤,均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近年的國際健康理論認為,生命個體有個關鍵的『1000天』,始於受精卵,持續到出生後2歲。在這1000天裡發育不良,相當於埋了一顆定時炸彈。
  • 「教育學的科學化」辨
    ②布列欽卡關於發展教育科學的論述,透露出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並非每位教育學者都認同教育學的科學化,或者說至少存在反對的意見,而且這些意見似乎並未見弱化;二是,在贊同教育學科學化的學者中,關於如何實現教育學的科學化存在爭議。儘管關於教育學的科學化有不同的聲音,但有一個確定無疑的事實,那就是教育學的科學化的確在推進之中。
  • 福柯 把生命當作一件有待塑造的藝術品
    最後,他也是一個藝術家,對於福柯來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件有待完成的藝術品,人應該賦予生命本身以風格。福柯的學術思想與其風格化的生命樣式緊密相連。  尼採說,「作品原來都是其作者的個人坦白,都是一種無意識的,未被注意到的傳記」。在福柯看來,每一本書都是其個人經驗的產物。米勒的這本《福柯的生死愛欲》,遵循的就是這樣的宏旨。
  • 中國賽艇隊科學化訓練小餐盤裡的大智慧 - 國家體育總局
    中國賽艇隊科學化訓練小餐盤裡的大智慧 發布時間:2018-12-0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陳思彤 字體:
  • 從-1歲到100歲 上海東北角這家醫院守護人民生命全周期
    從-1歲開始  「千天」觀照生命全周期質量  今年7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成功完成亞洲首例單中心獨立完成的胎兒先天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宮內球囊擴張手術。生命之初的各類症狀,到底如何影響著後來的結果?從孕期算起到孩子3歲,正好1000天。2016年6月1日,新華醫院正式推出「千天計劃」,從人群、機制等層面研究生命早期對人體健康發展的影響。  「我們啟動這個計劃時,發現這件事只有我們合適來做:具有兒科優勢,同時綜合醫院的獨特優勢讓我們可以從-1歲隨訪至成人,從媽媽孕期觀察到孩子成年期以後的更長時間,真正做到全生命周期的觀察與隨訪。」
  • 嚴耕望與「科學化史學」(上)
    摘要:中國新史學的發展主流是「科學化」,儘管「科學化」的內容和準則因人而異、與時俱變;但就一門學科的自主性而言,史家在廣泛吸取科學的長處,把史學建設得更為「科學」的同時,又必須不斷尋找史學的獨特領域和功能,以與其他科學劃清界限以免被反主為客甚至越俎代庖。關於新史學的「科學化」取向及來自其批評者的反動,前人已多有研究。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科學認識,不斷彰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科學品格,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科學化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長為一門富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世界視野的科學,並在新時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首先需要理解「科學」與「科學化」的內涵。
  • 遵循全面從嚴治黨規律推進高校黨建科學化
    全面從嚴治黨的規律性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重要遵循。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體現,高校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遵循全面從嚴治黨規律推進高校黨建科學化,不斷開創高校黨建新局面,才能保證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 國醫的「科學化」之路:近代中醫的轉型與再造
    中國醫學的「科學化」觀念何時提出,由誰提出,尚無確考。至少在1927年,中醫已經出現要匯通「科學」的傾向。是年,祝味菊提出要把中醫的固有能力,補上科學的長處來提倡整理,成為一種「新國醫」。至1928年,則有「醫學科學化」的口號。褚民誼說:「今各國醫學已無不科學化矣,獨吾國社會獨積習相沿,抱殘守缺,社會人士,仍多崇拜舊醫,菲薄新醫。
  • 以「人本管理」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科學化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是難以估計的,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學化是必然需求,而人本管理理念為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科學化提供了方向和路徑。東北林業大學經過對學校思政教育現狀的深入研究,認為應該始終堅持「人本管理」的理念,還強調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當中,學生作為主體的地位,更要落實「課堂內、課堂外和虛擬課堂」三方面措施,以期能夠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學化。
  • 雀巢詮釋生命最初1000天重要性
    中國營養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近日在京舉辦,作為全球領先的母嬰營養專家,雀巢在大會期間主辦了「優養千日優護一生」論壇。  專家們指出了目前中國家庭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中常見的營養問題,並分析癥結所在,給出相應解決方案。「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國際公認的生命健康窗口期,指的是從媽媽懷孕到嬰兒出生後兩歲。
  • 當代中醫的歷史生成與科學化焦慮
    上述論斷其實有待商榷。即便成立了中央國醫館,當時國民政府對中醫的支持仍是不穩定也不平等的。國民黨內部主存和主廢兩大陣營時有爭執,國醫館所需經費也大部分闕如,靠各地分、支館及醫藥團體的捐助。現代中醫的體系並沒有建立起來。確切來講,現代中醫的最終形成一直要等到1949年以後,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政權的建立,整個國家的醫療制度徹底走向體系化(Institutionalization)。
  • 讓漢字教育科學化
    推薦理由    在中華文化全面復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漢字教育科學化?如何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領悟漢字的智慧?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師劉香芹等主持的「漢字教育科學化實踐研究」,尊重漢字規律,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具有推廣的價值。漢字學家王寧將小學的識字寫字教學稱為「小學的漢字教育」,她認為:「漢字教育的科學性就是要尊重漢字的規律。
  • 朝媒:朝高麗醫學部門致力科學化 研究新型療法
    原標題:朝媒:朝高麗醫學部門致力科學化 研究新型療法  中新網3月26日電 據朝中社26日報導,朝鮮高麗醫學部門近來致力於實現科學化,結合臨床研究來提升針灸治療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開發出尖端水平的預報診斷程序,還更新各種治療惡疾的注射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