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本管理」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科學化

2020-12-23 中國教育報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是難以估計的,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學化是必然需求,而人本管理理念為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科學化提供了方向和路徑。東北林業大學經過對學校思政教育現狀的深入研究,認為應該始終堅持「人本管理」的理念,還強調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當中,學生作為主體的地位,更要落實「課堂內、課堂外和虛擬課堂」三方面措施,以期能夠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學化。

    堅持「一個理念」

    東北林業大學認為「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思想的管理學體現,即: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地位,並且重視學生在思想觀念層面的綜合發展和健康成長。管理工作以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為轉移,依據階段的變化作出調整,時刻保證在管理的各個層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東北林業大學強調「人本管理」的理念,強調應該從上到下、從管理層到基層、從政策的制定到落實,都要牢牢貫穿和落實「人本管理」理念。此外,東北林業大學是一所以林科為優勢、林業工程為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樹立「人本管理」理念,從思政工作的頂層設計到思政教育的具體實施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強化育人效果。

    強調「一個主體」

    東北林業大學在思政教學當中以「人本管理」為突破口,強調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科學化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在這種關係和作用發生的過程當中,傳統思政教育是教師處於作用的發出點,學生處於接受點。但隨著網絡媒體和資訊時代的外力作用使得這種關係和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即將消失。所以,東北林業大學提出「人本管理」的理念也正是對這種作用的另一種解讀和完善,是在思政教育中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師作為這種關係的輔助方和引導方。也就是說,兩個主體之間不存在發出和接受的位置,只存在主體和輔助體兩個角色,學生作為思政教育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思政教育學習引導者、把控者、管理者。此外,東北林業大學特別強調教師在思政教育中的輔助引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推動學校思政教育的科學化水平。

    落實三方面舉措

    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政教育,應該在課堂教學當中進行思路的開放和視野的開闊,不能將思政教育局限於三尺講臺和師生之間的課堂知識傳遞。基於此,東北林業大學從「課堂內、課堂外以及虛擬課堂」三方面深化思政教育。首先在課堂內,第一,學校堅持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輔助體,嚴格貫徹「人本管理」的教學理念和管理理念,一切從學生角度出發。第二,堅持教師要掌握「鬆緊有度、管教結合、獎懲有理」的教學方針和思維。在制定課堂紀律、規章制度層面,體現出制度的強制性和規範性,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良好狀態。第三,在具體授課內容上,教師要做到靈活自如、貼近生活和發人深省。讓思政教育與哲理教育、故事教育、價值觀教育和人性化教育結合。其次,在課堂外,東北林業大學全面設計學生的課外思政教育活動,在制度層面成立自主思政教育機構,負責一系列的傳達黨政精神任務和組織思政教育活動的任務。最後,東北林業大學引入虛擬課堂概念,建設虛擬課堂渠道。也就是網絡自媒體交流平臺把學生和教師聚集起來,讓學生能夠有平臺和渠道去吐露自己在成長中的心聲,讓教師能夠在課堂外有渠道、有時間去了解學生思想的成長狀況,從而制定相應的課堂內部和課堂外部教育內容和活動,進而全方位地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終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發展。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傳輝 博士研究生 高俊虎)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舉辦2019年上海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與網絡素養教育...
    2019年12月23日-25日,作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基地,上海交大舉辦2019年上海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政工作與網絡素養教育」專題培訓班。、加強研究、指導實踐,要強化能指導工作實踐的理論研究,要善於將辛苦轉化為成果,要注重將工作經驗總結凝練為工作規律、將工作規律上升為科學研究,他從4個方面分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熱點並提出提升輔導員科研能力的策略;上海教育系統網絡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段洪濤,中宣部教育部首屆全國高校最美輔導員、上海交大學生處副處長汪雨申,上海交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華棟分別作專題報告,從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方法、網絡輿情管理引導
  • 以評價科學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我們要針對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五類主體,充分考慮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學段特點,緊盯關鍵環節,抓好貫徹落實,以評價科學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緊盯「科學履責」,完善黨政評價。近年來,湖北一方面積極做好國家對省政府履行職責督查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確保國家重大教育方針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印發《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方案》,推進市州政府科學履責。
  • 教育解析:人本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對人本主義教育思想進行了梳理,針對現實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幾大困境,從人本主義視角出發提出了完善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在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採用貼近學生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並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 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實踐誤區及教育評估
    「課程思政」鮮明的政治性是我們建設「課程思政」的立足點,基於此,本文對「課程思政」作如下定義:「課程思政」就是在高校各門專業課(包含通識課和實訓課)教育教學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高校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宗旨,把「四個自信」這一「思政元素」貫穿於專業教育全過程,以提升大學生「四個自信」為專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教學活動。
  • 【理論】全面開展高校課程思政教育
    全面開展高校課程思政教育  李振江  全面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一方面,課堂教學過程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始終,是實現全程育人的必由路徑;另一方面,課堂教學體系已經實踐多年,有成熟的管理和運作模式,以此為依託展開課程思政工作有充分的實踐基礎。  要利用好這個主陣地,教師必須對課程思政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一是課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以及國情,決定了我國高校建設必須走自己特有的發展道路,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 暨南大學與新華網籤約共建思政教育協同發展中心!
    新華網 暨南大學思政教育協同發展中心揭牌廣東省高校思政課區域協同創新中心(暨南大學)揭牌倪熙在致辭中指出,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工作意義重大,要發揮好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的主體作用,切實落實三個「創新」,在學術支撐力,教育影響力、協同創新力等維度開拓進取
  • 湖南高校與中學「聯姻」打造思政教育新名片
    9月8日晚,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同升湖實驗學校合作共建的「湖南師大公共管理學院同升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了!這是湖南首家由高校教育學術團隊和民辦學校教育實踐團隊組成的以民辦教育管理、思政學科建設和生涯教育研究為重點的學術研究機構,湖南師範大學在民辦中小學開設的首個思政學科教授課堂同時開講第一課。
  • 「思政講理」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效應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關鍵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航定向,屢次強調教育應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的,要著眼「立德樹人」目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思政工作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育人育才的關鍵舉措,廣泛涵育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之中。
  •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
    中國社會科學報武漢8月23日電 (記者明海英) 近日,湖北省新時代高校思政選修課「金課」建設專題研討會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與會學者圍繞建設高校思政課「金課」品牌、高校間思政選修課建設深度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當前,高校應充分挖掘並利用媒介融合信息傳播優勢,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增強思政課程親和力。
  • 西安音樂學院探索「思政+藝術」格局下的鑄魂育人工作
    緊貼專業特色,打造「思政+藝術」大思政格局近年來,西安音樂學院牢牢把握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通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有機結合,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中,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通過「從講臺到舞臺,從舞臺到講臺」 特色化、滴灌式、不間斷的教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進課堂
  • 清華大學舉辦研究生教育論壇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交流會
    清華新聞網9月5日電 9月4日下午,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論壇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交流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本次會議以「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推動研究生思政工作改革創新」為主題,來自全國21所高校的研工戰線同仁共同深入學習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交流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經驗,總結研究生教育培養規律,展望規劃研究生教育培養藍圖。
  • 高校思政實踐創新與未來教育發展的契合-千策科技-思政實訓教學
    4月份國家出臺關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政策,要求高校要加強思政公共課實踐教學活動,本科學校設立2個學分、專科學校設立1個學分的考核機制以來,高校思政實踐教學活動正式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 習總書記談高校思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在喜迎黨的十九大之際,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重磅推出「學習習近平教育思想」系列專欄,內容包括三個版塊:「習語教育」、「習與教育」、「學習感悟」。今天推出習總書記談高校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政工作十分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鮮明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歷史使命,深刻闡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點任務……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時刻。
  • 遵循全面從嚴治黨規律推進高校黨建科學化
    全面從嚴治黨的規律性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重要遵循。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體現,高校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遵循全面從嚴治黨規律推進高校黨建科學化,不斷開創高校黨建新局面,才能保證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 加強高校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的方法探析
    如何加強教師思政工作,強化對高校教師思政工作的領導,推動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建設一支思想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教師隊伍,是落實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強化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
  • 探索「網際網路+」思政教育模式,聊城大學打造網絡思政教育橋頭堡
    聊城大學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課程為主渠道,積極開闢社會實踐、網絡文化、環境建設、心理輔導等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新陣地,努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12月15日,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2020年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大比武」選拔賽。本科生院院長、教務處處長甘屹、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餘宇楠、黨委書記汪維、院長趙來軍、黨委副書記蒲瑩瑩、各系教學負責人、各系黨支部書記、各領航團隊負責人、領航課程負責人代表以及本科教務辦成員出席了活動。
  • 重慶高校創新課堂形式進行思政教育
    上課發彈幕,走進田間地頭,看紅色電影……   重慶高校創新課堂形式進行思政教育   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讓大學生走進田間地頭了解鄉村振興……重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重慶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教學模式的創新,著力提升思政課教學感染力和親和力。
  •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接地氣」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多舉措、分階段推進思政教育落地生根,並深入了解「網際網路+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如何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新媒體和大數據技術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立德樹人教育模式,4月12日~4月15日,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聯合上海海事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上海高校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 構建「三三三」網絡思政育人新模式,打造思政教育「掌上餐廳」
    如何讓網絡環境下成長的新一代大學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必須面對的問題。濰坊職業學院緊跟時代步伐,在充分解讀新形勢下「大思政」教育工作內涵的基礎上,打破傳統,走出藩籬,結合新媒體並融於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構建了「三三三」網絡思政模式,為學生精心打造思政教育「掌上餐廳」(如圖所示),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了可借鑑推廣的網絡思政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