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全面開展高校課程思政教育

2020-12-12 每日甘肅網

全面開展高校課程思政教育

  李振江

  全面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必須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勇於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和改革,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

  高校的人才培養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線進行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課程思政工作的展開也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一方面,課堂教學過程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始終,是實現全程育人的必由路徑;另一方面,課堂教學體系已經實踐多年,有成熟的管理和運作模式,以此為依託展開課程思政工作有充分的實踐基礎。

  要利用好這個主陣地,教師必須對課程思政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一是課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以及國情,決定了我國高校建設必須走自己特有的發展道路,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高校的教育要為學生成長奠定思想基礎,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課程思政工作的挑戰性。高校教師歷經多年專業培訓以及長期的教學實踐,對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的授課已經駕輕就熟。在課堂教學中展開課程思政就要求教師勇於對自己熟悉的內容進行改革,以滿足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在當前以「一流課程」「金課」建設為代表的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浪潮中,對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探索是重要一環。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各類信息化教學管理工具,踐行各類先進的教學思路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追蹤管理,既是專業知識學習的要求,更是思政建設的要求。

  二、面向課程思政的課程體系重構

  課程體系是高校教書育人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達成的依託,決定了學生畢業時的知識結構,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在傳統的高校課程體系結構中,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往往是兩條平行線,獨立發展互不影響。專門的思政課程以《思想道德修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等為代表,這些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其教學模式非常成熟,配套的教學資源也非常豐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但這些課程通常在低年級集中開設,無法滿足全程育人的要求;而且由於課程內容的集中和針對,當講授方法不當時,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較差。

  為了進一步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必須對上述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在所有課程中加入思政相關元素,將之前平行不相交的兩條線糅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哪裡有課堂哪裡就有思政,以達到「三全育人」的要求。在重構過程中,一方面從專業培養方案入手,將思政工作分解至每一門課程當中;另一方面則需要從課程大綱以及教案中入手,對培養目標的達成提供有效支撐。

  三、傳授知識和價值引領相結合的實踐路徑探索

  隨著人類認知範圍的不斷擴大,知識領域的細分也越來越多,高校的專業教育不僅要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還要重視價值引領的教育意義。選擇合適的實踐路徑,實現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統一。現在新一屆的大學生已經全面步入「00後」階段,這一代人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成長,他們信息獲取的方法和範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對思政內容進行生搬硬套,只會適得其反。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提出了「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的教育主張。他認為賢明的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就像人的形體和影子、聲音與回聲的對應關係一樣,自然而親和。因此,要深度挖掘專業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做到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並舉,既要有驚濤拍岸的聲勢,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效果。

  本文系2020年甘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培育項目《「如影隨形 潤物無聲」——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作者系甘肅政法大學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所有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 浙江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亦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五年內培育一批示範校、示範課程。 方案明確要把專業課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分類推進各學科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
  • 教育部印發綱要 所有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 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實踐誤區及教育評估
    二是沒有意識到「課程思政」需要作教育評估,這是證明一項教育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方法。這兩個缺憾影響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順利開展和育人目標的順利達成。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學術討論。「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2]習近平的上述重要講話昭示,「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就是增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課程思政」要求高校所有課程和所有教師都必須堅守又紅又專的育人方向,講政治是其突出特徵。
  • 福建省堅持「四個抓好、四主合一」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整體設計,10位省委領導定期深入聯繫高校調研課程思政工作,推動高校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系統部署課程思政工作,出臺《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全面振興本科教育實施意見》,實施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計劃,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學校辦學績效考評內容,推動高校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課程思政工作模式。
  • 堅持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全面領導的路徑
    高校是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重要陣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高校教育始終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堅持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全面領導是貫徹和落實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要內容,是確保新時代黨對高校全面領導始終堅強有力的重要途徑。
  • 民辦高校,也要答好課程思政這張卷
    民辦高校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民辦高校應充分認識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以實際行動實現民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高質量發展。課程思政是提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關鍵之舉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提高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戰略舉措,關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未來。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緊緊抓住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江蘇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匯報
    近年來,江蘇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推動高校有效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作用,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初步成效。  四、積極組織交流培訓,不斷增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直接實踐者和推動者,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作用。江蘇建立高校「金課」工作坊,圍繞「金課」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開展大範圍、多層次、互動式培訓和研討。近四年累計培訓教師超過5000人次。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指南,賦予課程思政建設理論認知、方法認知和精髓要義,同時推動新時代高校辦學治校的改革創新。
  • 「雙一流」高校牽頭!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
    徐青森首先代表高教司對研討會的召開和聯盟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並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也是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的要求,為此,他提出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深化研究、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三點希望,期待未來聯盟能夠通過在以上三方面的深耕,為課程思政的推進發揮積極作用;徐青森還表示希望參加本次會議的專家學者能夠對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把脈獻策
  •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 把課程思政從課程要求轉化...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並於6月8日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進行全面部署。教育部此次出臺《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內容,對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整體設計,把課程思政從工作要求轉化為政策實施表和行進路線圖。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當前,高校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未能很好形成育人合力、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功能。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高等教育作了全面闡述,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使課程思政建設方向更堅定、目標更明確,課程思政的認識最終成型。近年來,全國高校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逐步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形成生動實踐,結出可喜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帶來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創新,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35所財經類高校成立課程思政聯盟
    ,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揭牌成立。聯盟將匯集各方力量,打造以財政學科為紐帶的跨校跨區域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共同體。  當天,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多所財經類高校的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負責人、一線專業教師等100餘人參會。
  • 課程思政 | 理工學科: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得益彰,育人成效與課程...
    輸近日,教育部發布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學校官微陸續推出「課程思政」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在「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綜合呈現復旦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探索與成果。
  • 讓「三個抓住」成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鎖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時代的新高度,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面對這個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主題、新方向、新目標、新任務,需要進一步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化到教學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特別是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和課堂教學「主渠道」,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動力。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山東高校課程思政如何建設?國內思政大咖齊聚泉城共同支招
    白皓在致辭中表示,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應切實做到整體設計,提升課程教學的規範性;應依託學校教研平臺,匯聚課程思政資源;應創新工作開展思路,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應打造課程思政品牌,創新課程育人氛圍。下一步,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發力,系統推進課程思政工作,爭取產出高水平建設成果。
  • 「網際網路+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
    從當前形勢分析,如何把握「網際網路+」以及由此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將網際網路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使學生樂於接受、教師易於掌握,進而提升教育教學的吸引力和創造力,形成「網際網路+課程思政」的有效機制,成為目前思政教育需要關注和探討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 教師是做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
    2017年,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2018年起,各地高校均已全面啟動課程思政的理論研討和教學改革實踐。課程思政豐富與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拓展至所有課程,內容延伸為全方位思政內容體系,各類各門課程將思政育人目標貫穿於各類課程教育的全過程,讓各學科教學最終回歸到「育人」本真,以課程本體認識為突破口,以所教課程的知識為載體,將體現時代特徵的思政內容蘊含在豐富的學科知識及課程體系中,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