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背景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如何讓網絡環境下成長的新一代大學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必須面對的問題。濰坊職業學院緊跟時代步伐,在充分解讀新形勢下「大思政」教育工作內涵的基礎上,打破傳統,走出藩籬,結合新媒體並融於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構建了「三三三」網絡思政模式,為學生精心打造思政教育「掌上餐廳」(如圖所示),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了可借鑑推廣的網絡思政育人新模式。
二、典型做法
依網建網,構建了「三三三」(三級梯隊管理、三支導學隊伍、三個網絡平臺)網絡思政模式。「依網建網」,即依託網際網路構建思政教育立體網絡,縱向建有學校團委--二級學院團總支--班級團支部縱向下行的三級 「梯隊」管理;橫向雙軌並舉,建有由學校領導、輔導員和思政名師、「青馬」骨幹組成的三支「導學」隊伍和「智慧團建」「青年大學習」「新媒體工作室」三個「網絡」平臺。借鑑「中央廚房」的配餐方式,盯牢學生的掌上電腦,扎牢框架,密織網絡,多維聯動,廣泛備「料」,精心選「料」,用心配「料」,細化運作,形成協同效應,將思政教育內容納入學生的「掌上餐廳」,讓學生隨時隨地享用思政大餐,實踐網絡思政教育新模式,紮實推進網絡思政教育。
1.完善三級梯隊管理,實現網絡思政教育立體化管理
科學頂層設計,實行校團委、二級學院團總支、班級團支部三級聯動、有效互補的網絡思政教育布網模式,實現自上而下的梯隊管理。校團委面向全校學生進行通識思政教育,依託學校公眾號、團委公眾號等媒體平臺把握大方向,利用學習強國、智慧團建及自媒體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挖掘新媒體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點,打破思政教育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學生喜聞樂見、接地氣、形象化、通俗化的圖解圖說、動漫動畫、網絡視頻等,引導學生自主設定時間、自主選擇內容,契合學生個體化差異學習,發揮網絡育人新優勢。截止目前,學校面向全校學生已開放300餘門次網絡思政教育選修課,滿足學生不同的思想教育需求;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校團委牽頭組織學生每晚19:00準時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提高學生素質,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最新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社會熱點問題,打造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二級學院團總支立足專業實際,藉助二級學院公眾號、QQ群等媒體平臺落實並開展契合二級學院專業特點的「一院一品牌」思政教育,實現專業思政教育和域內思政教育全覆蓋。班級團支部在接受兩級主管部門思政教育任務的前提下,依託班級微信群、QQ群發揮陣地作用,小處著眼,細微處入手,進行一系列接地氣的微思政學習,實現網絡思政為人人、人人都是「網」中人的教育目的。
三級梯隊管理,有效彌補人才培養過程中「重成才、輕成人」問題短板,協同思政課程用思政工作統領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大德育」化身為「小水滴」,改「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實現網絡思政與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同向同行,形成全方位協同育人。
2.精選三支導學隊伍,亮化網絡思政教育載體
為實現網絡思政教育全面開花,紮實有效,學校經過充分醞釀、精心策劃,組建由學校領導、輔導員和思政名師、大學生「青馬」骨幹組成的三級網絡教育導學團隊,以「行走式」網絡教育載體讓網絡思政教育「鮮活」起來。導學團隊各自利用網絡採用不同的形式走近廣大青年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學校領導導學團隊側重於黨建引領,圍繞黨的理論、黨史國史、形勢政策、奮鬥故事等, 開展「網絡面對面」宣講交流, 聚焦青年學生思想困惑和關切訴求, 把黨的理論講清楚、講明白, 讓青年學生聽得懂、記得住、能運用。輔導員和思政名師導學團隊側重於思想引領,順應網絡時代教育特點,利用「網上直播間」開闢思政陣地,有效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利用博客、微信雙軌並行,巧搭平臺,就社會、學校等某些事件、熱點進行剖析、評論和啟迪,讓學生通過瀏覽接受教育,通過參與評論和討論進行交流,從而傳遞正能量,將思政教育無聲滲透。「青馬」骨幹,發揮同齡人優勢,充分利用自己所學所獲所得,發揮榜樣作用,藉助抖音、微視頻等形式傳遞青春正能量,爭做「青馬」小網紅。
3.搭建三個網絡平臺,促成思政教育多軌並行
多渠道調研,緊扣當代大學生特點,找準突破口,精心打磨網絡思政的呈現方式,搭建了「智慧團建」「青年大學習」「新媒體工作室」三個主體網絡平臺,面向全院學生紮實推進網絡思政教育。通過智慧團建,為團員青年安寨加油,保持團員學生的先進性。藉助「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學習活動,對全院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黨團知識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積極向上。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讓學生曉時事、明政策。充分利用「濰坊職業學院」、「濰坊職業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濰坊職業學院」QQ公眾號,抖音號,QQ群、微信群等「群號」陣地,構建思政教育的網絡矩陣,搭建「網際網路+」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新平臺。依託「新媒體工作室」,每天更新文章,推送新信息,樹立新標杆,佔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加強學生關懷,為學生做好第一道「防火牆」,幫助學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製作網絡文化產品、思政文化精品,以身邊事身邊人感染帶動學生。拍攝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微視頻、「我和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快閃,「今日濰職」等,藉以展示濰職發展成果和輝煌成就,記錄新徵程,讚美新時代。
三、成效與推廣
活動開展以來,校團委微信、QQ智慧校園連續多次進入全國高校百強榜,成為第一批「新媒體菁英計劃」線上培訓單位。學校獲省高校思政教育先進集體,目前QQ智慧校園粉絲數突破22870+,僅2019年發文50餘篇,累計閱讀量10萬+。團委微信粉絲數突破26968+,多篇網文進入全國前列。學院大學生新媒體工作室獲評「全國學校共青團新媒體運營中心專業工作室」稱號。團中央在學院設立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通訊站。校團委書記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4名學生獲「山東高校十大優秀學生」。1名學生獲「勵志之星」。1個社團獲全國高校百強學生社團。1個社團獲「全國十佳3D社團」等。3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獲團中央表彰,9支社會實踐團隊被評為省級優秀服務團隊,6個社團獲「山東省優秀大學生科技社團」稱號,1個團總支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學校團委多次榮獲「山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9%以上,就業崗位專業對口率達85%,用人單位滿意度95%以上。據麥可思數據公司調研報告顯示,我校近三屆畢業生工作半年後就業現狀滿意度、自主創業率明顯高於同期全國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先後湧現出400多名創業典型。教育成果吸引多所兄弟院校前來學習考察。
案例自評
學校「三三三」網絡思政教育新模式打破傳統思政模式,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等形成協同效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多維推動,實現思政工作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克服以往思政教育活動的程式化、單一性、階段性弊端,實現網絡思政教育全員化、碎片化、生活化,更接地氣,更順應時代潮流,與思政課程教育內容有機統合,促成大學生思政教育協同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