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
2月10日起,優步(Uber)臺灣被勒令暫停在臺灣地區的打車服務。優步在一份聲明中稱,近期已經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但遺憾的是,未能與臺灣有關部門達成一致。本月初,臺當局交通主管曾對優步開出11張罰單,合計2億3千1百萬新臺幣天價罰款並勒令歇業。如今,臺灣優步終於熬不下去了。
臺灣優步夭折於四歲生日之前
優步 (Uber)「登臺」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4月。彼時,優步以100萬元(新臺幣,下同)在島內註冊成立「臺灣宇博數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通信服務業」獲得了「外國人投資許可」。由於優步打車方便快捷,費用相較於計程車更便宜,所以在消費者中的支持度很高,優步在聲明中表示已經服務臺灣乘客超過1500萬次。然而,優步在臺灣的發展,影響到島內計程車的生計。2014年7月,臺灣數百輛計程車包圍臺當局交通主管部門表達對優步的不滿,兩年後,上百名計程車司機又於2016年7月包圍臺灣立法機構,並上演砸車行動劇,要求相關部門解決優步違法營運問題,保障合法從業者利益。
在外界壓力下,優步被判「違法營運」。此後,臺當局對執意上路的司機以及優步公司予以處罰,臺北市計程車公會也發動民眾檢舉,檢舉者可獲獎金500元。臺灣優步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被迅速擊垮,甚至還推出摩託車送餐服務,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系列的重磅罰單,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本月2日,臺灣交通主管部門甚至針對優步與司機,開出了超過2.3億元的罰單,這成為了壓倒優步臺灣的最後一根稻草。
網絡圖
臺當局再度「髮夾彎」 普通百姓很糾結
臺當局認定優步「違法」,主要理由是其登記申請的業務包括「電子資訊供應服務」、「第三方支付」等,成立以來卻從事「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等禁止或限制外國人投資之業務項目」。2016年8月2日,臺灣「投資審計委員會」宣布,已準備命令優步退出臺灣市場,因為該公司未能對自己業務進行如實描述。
不過,臺當局沒過一天又現「髮夾彎」,臺當局行政機構官員表示,暫緩要求優步撤資。為避免讓人覺得臺灣不歡迎外資,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要求優步繳稅、驗車及交保險,比照計程車應有義務;另一方面輔導島內計程車業者建立「網絡叫車服務」機制,以便與優步競爭。
一位從未接觸過優步的臺灣網友說,他支持臺灣有關部門的做法,「創新」並不能成為 「違法」的理由,不能破壞現有機制;而身為優步司機的另一位臺灣網友則認為,儘管優步在臺灣遭遇「法規」難題,但它所倡導的共享經濟風潮,卻可為社會創造價值,不符時代潮流的「法規」應該為此作出調整。
欠缺開放態度 臺灣教授批當局「封閉」
臺灣優步一事引發臺灣網友討論。有臺灣網友在「聯合新聞網」上表示,對於優步,我們簡單一句話就要優步撤資,現在看到苗頭不對了,才又改變。這些都凸顯臺灣已經落後了。不是每天嘴巴鬼叫「愛臺灣」就能成事的,要用心去學習人家進步的觀念。該網友痛批,有一大批畫地自限的名嘴,能讓臺灣進步嗎?
還有臺灣網友認為,優步自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它應該繳稅,司機應該有職業駕照,但優步在臺灣已經發展了3年多,有關部門除了開罰單,有沒有做過引導市場的工作,有沒有更改不合時宜的「法規」呢?「1500萬次的搭乘服務就已經說明,優步提供的共享經濟平臺已經受到了市場歡迎,此時幹嘛要幹擾市場,幹嘛要具體地幹擾一家企業的營運?」
臺灣醒吾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周添城表示,臺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原則上應以開放、競爭的產業環境為常態,例外才有保護的考量。不幸的是,現實情況往往背道而馳,封閉、管制凌駕一切,這樣的「既保護又求發展」的策略套餐,臺灣一吃就是三四十年,但年復一年,卻無力脫困。(蔡嘯天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