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15年之際:普通話普及率首次超越英語

2021-01-11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英報稱,在香港回歸中國15年之後,普通話終於超越英語,成為這座城市第二種使用最廣泛的口語。

  英國《每日電訊報》2012年2月24日報導稱,根據當周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48%的香港居民會說普通話,相比之下,會說英語者的比例為46%。粵語仍然是該城市的首選口語,全部人口中會說粵語者的比例為96%。

  儘管自從2001年人口普查以來,說英語者的比例稍有上升,但是普通話的普及卻更為迅速:在10年前,人口中會說普通話者的比例僅稍高於三分之一。

  報導指出,中國政府與香港立法會一起致力於推廣普通話的使用。普通話從1998年起成為小學的一門科目,並在2000年被納入會考。

  臺灣《中國時報》1999年3月15日曾報導,1997年香港回歸後,中學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文的傳統得以在短的時間內改觀。1998年9月開始的新學年,全港採用中文教學的中學便由70多所增至約300所,採用英語的學校只剩下114所。也就是說,超過七成的學校採用中文教材。

  報導稱,幾年內把中、英文的比例「整個翻了過來」的局面已形成,但爭議仍不斷。

  「母語教學,事半功倍」,香港政府當時不斷以此做為推廣術語。香港大學課程學系主任徐碧美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採用中文教學的教師在課堂上引用生動的生活詞彙,學生則敢於提出具創意的問題和答案。有學生表示,很高興中學也能用中文教,這樣不必因為英文程度不佳而無法深入理解上課內容。

考試培訓小助手

本科留學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學qq:437946603

相關焦點

  • 推廣普通話:普及率超過英語
    參考消息網報導 英報稱,在香港回歸中國15年之後,普通話終於超越英語,成為這座城市第二種使用最廣泛的口語。英國《每日電訊報》2012年2月24日報導稱,根據當周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48%的香港居民會說普通話,相比之下,會說英語者的比例為46%。
  • 聆聽香港聲音:普通話和粵語「雙行線」
    範陽  中新網香港7月1日電 (記者 劉羨) 在香港街頭,無論是地鐵、公交還是問路,都能聽到熟悉的普通話;大型商場裡,打扮時尚的服務員會微笑著用普通話說:「歡迎光臨」……15年的時間,從「聽不懂」到「學會說」,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雙行線」。
  • 9102年了,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怎麼樣了...
    @圖源網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政府才開始實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即:中文、英文書寫,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口語。普通話才正式走進校園。從下圖的人口統計可以明顯的看到1997年,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至中國時,僅有四分之一的香港人會說普通話;香港回歸二十年後的2016年,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一番。
  • 全國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目前,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三區三州』普通話普及率為61.56%。」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說,今天,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今年宣傳周的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 香港回歸大事記(2002年)
    1月22日晚,香港立法會通過在香港推廣普通話的動議,促請港府解決中小學普通話教師短缺問題,並要求政府多舉辦推廣普通話的活動。3月23日,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監彭定中宣布,由於該局在「九一一」後加強了航空保安服務,為收回成本,由本年五月一日起,經香港國際機場離港的旅客須繳付十三港元的機場保安附加費。
  • 全國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目前,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三區三州』普通話普及率為61.56%。」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說,今天,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今年宣傳周的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 何亮亮:香港青年不學普通話是害自己
    在大中華文化圈裡,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凡是大陸和臺灣來的遊客,聽到街頭巷尾人們交際所用的、電子媒體所用的,儘是廣東話(粵語),甚至一部分報紙的部分標題乃至於文章也用廣東話,外地來人完全不明白。這是由於港英時期,中文很長一段時間內在香港沒有法定地位。直至1974年,港英政府才將中文與英文同列為法定語言。由於香港華人多祖籍廣東,廣東話就成為他們的共同用語。
  • 內蒙古:普通話普及率達全國平均水平
    【內蒙古:普通話普及率達全國平均水平】記者從日前內蒙古召開的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內蒙古普通話普及程度與全國平均水平大體相當,在少數民族地區排在前列,普及率比20年前增長了近20個百分點。
  • 上海成人英語熟練度全國領先 首度超越香港等地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19日報導:2014年,全球成人英語熟練度最高的母語非英語國家是丹麥;在全球63個國家裡,中國大陸地區成人英語熟練度排名為37名,處於較低水平;上海人的英語熟練度在全國名列前茅,並首度超越了香港等地。
  • 有些香港學生的心結並不是普通話,而是……
    涉事學生僅因豁免考試沒過,便跑到辦公室出言不遜,威脅恫嚇老師,緣由並不在普通話,背後的社會及政治因素,遠遠超越學術的範疇。普通話教育在香港引起的風波,固然有政治化的背景,也多少折射港人普通話水平欠佳。根據港府2016年的數據統計,自認能說普通話的人有48.6%。即是說,約有一半人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另外一半掌握不同程度的普通話,但不足以有效使用。以廣東話作為日常生活主要用語的人,佔85%以上。站在內地的角度看,回歸20年,竟然還有一半人不能說全國通用語,實在不可思議。
  • 全國推普周開幕:我國普通話普及率超過80%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胡浩)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14日拉開帷幕。記者從活動開幕式上了解到,目前,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0.72%,「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普通話普及率達到61.56%。開幕式以線上方式在北京、烏魯木齊、和田三個城市同步舉行。
  • 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丨全國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
    「目前,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三區三州』普通話普及率為61.56%。」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說。2020年9月14日,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2020年宣傳周的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 香港多名大學生抵制普通話 學英語為啥不出來「造反」?網事熱評
    香港媒體18日援引浸大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報導稱,當晚,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等到場後跟學生展開討論,承諾可安排同學重考「豁免試」,並答應在相關委員會討論普通話畢業要求的必要性。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20日響應傳媒詢問時表示,作為校長及老師,每逢見到學生不負責的行為,都會感到心痛和難過。
  • 香港回歸大事記
    浙江新聞編輯 李翔1997年7月1日,繁盛的灣仔區西部,香港會展中心見證了香港的主權回歸。時至今日,普通話、簡體字、人民幣、大陸客在這個七百萬人生活的城市不再陌生。融入內地,意味著向過去話別,也意味著未來之路。回望香港回歸17年,編輯盤點了這些年的大事記。 1997年
  • 香港回歸12周年:96%香港人認同"我是中國人"
    回顧短暫的12年歷史進程,香港社會在「變與不變」中迅速發展,其中一項明顯的變化,是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同與日俱增。  國民教育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中小學生廣泛認同自己的身份,其中多達96%認同「我是中國人」,首次超越「我是香港人」的認同百分比,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最高點。
  • 有些香港學生的心結並不是普通話,而是抗拒「中國化」
    學校把普通話納入畢業規定,是希望學生更好掌握國家的語言,走入社會有更多選項。校方的畢業要求也相當寬鬆,並不難為學生,這從普通話畢業要求推出10年,僅有5個學生沒有通過可知。涉事學生僅因豁免考試沒過,便跑到辦公室出言不遜,威脅恫嚇老師,緣由並不在普通話,背後的社會及政治因素,遠遠超越學術的範疇。
  • 連續3年 上海英語水平超越香港
    昨日在北京發布的2016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
  • 一位前香港老師的普通話教學
    在香港出生的徐麗曾在香港教授過4年普通話課程。徐麗從聲母、韻母開始教起,引導學生一步步升級打怪,克服語言障礙,「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學普通話,但是他們特別喜歡上我的普通話課」。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普通話課成為香港中小學核心課程之一,特區政府也開始培養普通話師資。
  • 香港人的普通話
    華南區經理是一位香港人。開會時,廣式普通話夾著英語單詞。他不喜歡被稱為「某總」,讓下屬直呼其英文名「弗蘭克」。他經常說自己學歷不高,在香港進入公司從底層sales做起,打拼二十年才到今天的位置。他的口頭禪——「我哋要勤力」。勤力,是香港人普遍認可的一種處世態度和人生哲學。影視劇中塑造的港人形象,流於標籤化,誇張到讓人以為香港遍地黑社會、古惑仔,整天收取保護費打打殺殺。
  • 學術論壇 | 汪惠迪:回歸廿三載 香港不可成中國推普死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9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同年10月8日,特首董建華在第一份施政報告書第84節中提出:「我們的理想,是所有中學畢業生都能夠書寫流暢的中文和英文,並有信心用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與人溝通。」1999年10月6日,他在第三份施政報告書第69節中中將基本法第9條之規定概括為「兩文三語」。他說:「特區政府的一貫宗旨,是培養兩文三語都能運用自如的人才。」「兩文」指的是書面語,即中文和英文;「三語」指的是口頭語,即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