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南縣把法律援助工作作為服務民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抓手,制定出臺《平南縣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平南縣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不斷擴大援助範圍,提高援助質效,保證人民群眾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020年,我縣法律援助工作獲CCTV-12社會與法頻道《律師來了》報導。
一、健全服務民生體系,擴大法律援助服務範圍
一是實現特殊群體「應援盡援」。進一步放寬經濟困難標準,降低法律援助門檻,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難群眾,重點保障低收入群體、殘疾人、農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單親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和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的公共法律服務權益。2020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3件,實現法律援助「應援盡援」;二是推動刑事全覆蓋。加強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辦案機關的工作銜接,完善被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濟困難證明制度,切實履行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法律援助工作職責,實現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有機統一;三是落實認罪認罰制度。法律援助值班律師開展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工作,為自願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諮詢、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對檢察機關定罪量刑建議提出意見,見證犯罪嫌疑人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積極引導和幫助其或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轉交申請材料。2020年,共見證366份認罪認罰具結書,提供法律援助56件;四是做好涉黑涉惡辯護。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辦理黑惡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對沒有委託律師的涉黑涉惡刑事案件全部指定辯護,指定率達到100%。平南縣法律援助中心所受理的51件涉黑涉惡刑事案件從受理程序、辯護代理、案件報備、案件材料等方面都加強監督檢查,並組織人員到庭旁聽,確保案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二、深化便民利民改革,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質效
一是不斷延伸法律服務觸角。加快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以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樞紐、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為依託、在296個行政村100%建立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方便困難群眾及時就近獲得法律諮詢和提出申請。2020年,共投入64萬經費為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配備自助服務終端、「網際網路+」智能展示平臺等智能服務設備建設,全方位地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提供「一站式查詢」便捷服務;二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加快「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建設,推動熱線、網站、微信與實體機構緊密融合,群眾可通過政務服務在線申請,縣法律援助中心在線接收和辦理。2020年,我縣法律援助網辦率達51%。同時,推動實現屬地和異地相互委託或授權,實現異地受理、審查,屬地審批、辦理。如:法律援助當事人袁某為湖北人,在桂平市某公司任職,後調至平南某公司任職,因為公司拖欠其薪資而申請法律援助,異地受理案件後,袁某申請法律援助的相關材料由異地轉到平南,由平南縣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實現了群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就近辦;三是開闢法律援助綠色通道。通過預約的形式確定辦理時間,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實行上門服務,工作人員現場收集相關材料,快速有序的辦理援助手續,援助律師現場諮詢、代書法律文書、整理證據清單,提高效率方便受援人,有效避免受援人在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兩頭跑,實現只需跑一次,便可完成申請法律援助的手續。
三、擴大法律援助宣傳,築牢法治理念社會根基
一是加大線上輿論引導力度。持續發揮「平南普法」微信公眾號、電視、報刊等載體作用,深入宣傳法律援助工作相關知識,宣傳平南縣法律援助工作成效,使平南法律援助品牌深入人心;二是開展法律援助宣傳進村(社區)活動。深入村屯、社區普及法律援助受理範圍、援助對象和申請程序等,引導群眾運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共組織「助力脫貧攻堅,法律援助進萬村」、「法援惠民生,情暖農民工」等系列宣傳活動11場,服務群眾15000多人次;三是充分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作用。296個村(社區)全部建立法律顧問工作室,作為服務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的切入點,打通鄉村法律援助渠道。村(社區)法律顧問通過進村開展法治宣講活動、解答有關法律援助的法律諮詢、參與人民調解、「以案釋法」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法律援助在廣大農村的知曉率,擴大法律援助的宣傳覆蓋面。同時,村(社區)法律顧問積極參與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為廣大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促進了鄉村社會穩定。
(平南縣司法局 蔣德玲 7864300)
來源:廣西貴港市人民政府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